硫同位素特征

如题所述

个旧矿田主要矿床类型硫同位素组成和分布如图3.12 所示。不同类型矿石有所差异,其中变火山岩型矿床硫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δ34S值集中分布在-1.5‰~+4‰范围,并在-1‰、+1‰和+3‰附近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峰值;层状锡石-硫化物型矿床δ34S值具有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2‰和+1‰附近;东西向断裂带脉状铅锌(银)矿床相对富集重硫,δ34S值在+4‰附近较为集中;花岗岩接触带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具有多峰特征,δ34S峰值分别出现在-1‰~+1‰、+2‰~+3‰、+5‰及+6‰~+8‰范围。另据电气石细脉带型矿床硫同位素测定(康玉廷,1984),δ34S值也具有多峰性,峰值分别为0、+2‰和+8‰附近。

个旧矿田硫同位素组成的多峰性特征及不同类型矿石硫同位素组成的差异,不仅显示了硫的多来源,也反映了不同类型矿石在形成环境、形成条件甚至成因上的差别,具典型后生成矿特征或受到后生成矿作用改造的矿床类型,如东西向断裂带脉状铅锌(银)矿床、电气石细脉带型矿床及花岗岩接触带型矿床中均出现了一个甚至多个富重硫的δ34S峰值,其硫的来源主要与个旧组膏盐层中硫的热还原有关。除东西向断裂带脉状铅锌(银)矿床外,其他类型矿床δ34S最高峰值都出现在0附近,但范围略有不同,考虑到个旧成矿流体中普遍富含

的特点(邓贵安,1998),以及流体中

比值的相应变化对硫化物δ34S值的制约因素(表3.1),并不能肯定这部分硫一定是来自深源或岩浆源,以δ34S∑S=0和T=200℃条件为例,随着

比值由1/9→1→9变化,所形成的闪锌矿和方铅矿的δ34S分别由-30‰→-17.4‰→-4.4‰和由-33.3‰→-20.5‰→-7.7‰变化,该值域显然与个旧矿田硫同位素的值域不符,因此,作者认为集中在0附近的硫同位素组成是多源硫混合与均一化的结果,其中三种最主要的来源可能是岩浆硫、海水硫和个旧组地层中的膏盐层,而T、pH和

等物理化学参数是矿物硫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制约因素。

图3.12个旧矿田硫同位素组成直方图

1.黄铁矿;2.磁黄铁矿;3.方铅矿;4.铁闪锌矿;5.黄铜矿;6.辉铜矿;7.辉钼矿;8.毒砂

A.个旧组卡房段地层;B.东西向断裂带内的脉状银铅锡矿石;C.花岗岩接触带矽卡岩型矿石;D.变火山岩型矿石;E.层状锡石-硫化物型矿石

动态成矿作用与找矿

(据Ohmoto,1972)

个旧组卡房段地层两件黄铁矿样品δ34S值平均为+11.06‰,明显富重硫,其硫的来源与个旧组膏盐层或海水硫的热还原有关。世界海洋中,中三叠世蒸发碳酸盐岩δ34S平均值为+20‰。Ohmoto研究证实,δ34S值为+20‰的海水硫酸盐,在温度大于250℃时,经无机热还原作用,其δ34S峰值位于+5‰~+15‰范围(Ohmoto et al.,1982)。硫酸盐的热还原,反应至少在100℃以上才能进行(Machel,1987),因此,个旧组卡房段地层富重硫的硫化物应属热液活动的产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