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处理与家长的关系

如题所述

前天,班上有两个学生上课捣乱,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并把其中一位学生家长叫到学校来。这个家长见到我,就当没有见到一样,直接劈头问学生怎么了?之后,我向他反映了他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他很不以为然,说现在的孩子就这样,我的孩子身体不好,从小惯的。对我说的话,那个家长压根就没放心上,并且很不耐烦得结束了谈话,径自离开了。这次谈话,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当下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应如何处理好关系,共同教育好学生。从教师这方面来说,在处理与学生家长关系时应该做到:一、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谋求共同一致的教育立场。老师和学生家长在教育学生成才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者、教育与教育者的关系。因此,在研究学生问题时,班主任决不是强调:我要你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而是放下老师的“架子”,心平气和地用商量、征询的口气,向家长解释,主动协调,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处理好学生问题。二、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在家访、家长会和同家长联系时,这对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进而管理好班集体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也喜欢毫无保留地向家长反馈学校、老师、同学和班级情况。许多家长也非常重视自己孩子受教育的状况,对孩子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的调配,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等总想问个究竟,观察自己的孩子及其他孩子的学习表现,常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从而相应地对学校教育做出一些评价,有时甚至是一些尖锐的批评或与事实有出入的。这时就要求班主任要虚心听取,不与家长争吵、争辩。当然,班主任在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时要具有判断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同时感谢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考虑家长对校教育教学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以情动人,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达到同家长互相交流科学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的目的。三、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一方面,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四、教育学生尊重家长。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自己身体力行地尊重学生家长,而且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父母,特别是那些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有教养的教师决不当着学生的面讲有损于他们威信的话;事实证明,教师教育学生尊重家长,不但可以提高家长的威信和作用,增强家庭教育的力量,而且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教师教育下健康成长,自己又是那样受尊敬时,就会衷心地感谢教师,更加信任教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0
但是假如没有建立一种正确的关系,与家长打交道可谓老师工作中最头疼的事了。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时常能听到老师们抱怨有些家长难弄的声音。有这样一篇报道归纳了教师最怕三种类型的家长:
「直升机型」老是在孩子上空盘旋,过度保护,不给孩子失败的空间,妨碍他们自立,也妨碍他们成长。
「恶魔型」蛮不讲理,处处找老师的麻烦,是教师最可怕的“恶梦”。
「干洗型」把他们难以管教的子弟丢给学校,希望教师一天就把他们管好,好像脏衣服送进干洗店一样。
家长并非都讲道理。家长同样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对待家长同样也要注意“因材施教”。那么怎样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呢?
一、与家长的交流要讲究艺术。
1.教师与家长交谈时应语气委婉。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先扬后抑。记得有一个孩子给我提了一个建议,妈妈说了你太严肃了,每次妈妈来你总是皱着眉头说我的表现,妈妈希望你多一点笑容。是啊,有时面对十分调皮的孩子我的情绪就非常激动,面对家长就好像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把孩子的表现一骨碌的倾吐出来。我想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罪状,所以,老师要先表扬孩子的优点,比如他是一个关心集体的人,能主动帮老师打扫卫生,如果学习也能这样的主动就会更好的”。家长在听了这些好话后,自然较听得进去老师诉说孩子的其他缺点。
2.报忧也报喜。有些家长一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就连忙问是不是在学校表现不好。这种现象的形成,可能是教师平时在孩子犯了错误后去与家长沟通,找家长告状。我觉得我们平时应该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情况,谈孩子在校学习,游戏和吃饭等方面的进步表现,都应让家长觉得老师在关心自己的孩子。
二、我们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而孩子在学校碰破一点皮儿,家长就会非常地心疼和紧张。这时教师要了解父母的角色,认识其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正确公正地评价孩子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中等及后进生的家长。
比如我们班有个孩子开口说话特别迟,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有一次其他班的孩子玩沙包不小心砸到他的头上,别的孩子看见了就带着他来告诉我,我问了他你哪里疼?是谁撞了你?问了半天,他一句不吭,但是他的眼神是异样的,充满委屈的目光一直盯着我,好象在告诉我他受伤了,很疼。这时我让当时的目击证人找出了肇事者,并在他面前严厉的批评他,还打了2个手底心。这时孩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傍晚我跟孩子的妈妈说起这件事,孩子的母亲态度非常好。经过这件事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家长十分在意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之积极配合。
三、成为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是融洽教师与家长关系灵丹妙药。
当我们成为孩子们爱戴的好老师,孩子们就会帮我们回家宣传,家长就会很快认可我们。这对于我们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来说是如鱼得水,一副灵丹妙药啊。我想这一点我就不多说了。
其实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它体现是一个教师的人品和涵养,更代表着一所学校在外的形象。所以为了滨小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富有魅力吧!
第2个回答  2020-10-19
学生家长要的是孩子学习好,考第一。也有不要求第一的。
老师只负责教学,传授知识……都说老师像妈妈,把自己教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一个班上课时候几个人,下课时候必须还是几个人,一个也不能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