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灶心土”是什么?有哪些药用价值?

如题所述

灶心土其实就是农村烧火用的土灶内的土,其入药有“温脾胃而止呕泻、敛出血而止血疗疮”的功效,可惜这种东西只有农村才有。如今灶心土已经非常难找了,哪怕在农村也很少有人用土灶烧火了。

《名医别录》之中就有记载,灶心之土入药能“止吐血,解咳逆,消痈肿毒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中则说到灶心土入药可“解心痛狂癫,主诸疮”;《本草便读》里面则记载灶心土“其功专于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

而在实际应用之中,灶心土的功效其实主要有两点。一是灶心土有温人脾胃而止呕逆、泻下的作用;二则是灶心土有敛血而解出血、疗疮的作用。

1、灶心土温脾胃而止呕泻的应用。

中医认为灶心土久经烟熏火燎,其味辛而药性温和,入脾胃经而能起到温人脾胃的效果。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寒、脾胃不健的人群,灶心土可以说是一味非常好的药材。

比如人们因为胃中有寒气、胃气逆行导致的呕吐等症状,古人就常用灶心土细粉末同热米汤一起冲服,服之往往有效。或是久经车马劳顿引起的眩晕呕逆,以灶心土煮水喝也是有止呕逆之效的。

而对于脾胃虚寒,经常出现脘腹疼痛、泻下不止等情况的人群,灶心土煮水喝也能缓解。或再配伍党参以补气健脾、白术以燥湿健脾、元胡以行气止痛,再佐以干姜温中散寒,其缓解脾胃虚寒之腹痛、泻下的作用更佳。

2、灶心土敛出血而止血疗疮的应用。

土本身就具有收涩之效,而灶心土久经熏烤,其涩性大增,且能温中,对于一些虚寒出血及消化道的出血有较好的缓解之效。

比如体内虚寒呕逆伴有咯血者,就可以在配方之中加些灶心土以起到止血的效果。或者是一些肠胃功能不佳且带有大便夹血等情况,也是可以使用灶心土入药的。

医圣张仲景的方剂“黄土汤”,正是以灶心之黄土配伍白术、地黄、阿胶、黄芩、甘草等同用,其温脾阳而止血养血的效果颇佳。

此外,对于一些轻微的皮肤疮疡、轻微创伤等引起的出血,以灶心土粉末外敷也是可以奏效的。古方之中就有记载,皮肤疮痈丹毒之症,以灶心土同麻油或者醋调匀外敷,可起到敛疮止血之效。

灶心土本身并无害,所以在日常使用的话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定量,一般情况下可以视情况而定,少者20g、多者100g也是可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老灶台下面烧杂草、木材结的土块将烧焦发黑的部分去掉,再去掉杂质就是灶心土了。灶心土性辛,微温,可以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恶心,吐血,尿血,便血,脾虚久泻等。
第2个回答  2020-10-29
灶心土别名伏龙肝,灶中黄土等,具有温中燥湿,止呕止血,与治疗妊娠呕吐,吐血,小儿重舌,便血等。
第3个回答  2020-10-29
是锅底下烧得发黑的黑土,可以叫锅灰。可以缓解腹泻,腹痛,呕吐,反胃,便血,尿血的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