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家乡新变化 作文

如题所述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我的家在离市区几百里远的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
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
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25
感受家乡新变化
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昔日,我的家乡只不过是一个小村庄。道路全部是泥路,坑坑洼洼的,残留在我脑海里的家乡,到处都是平房,所见的平房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是瓦屋,刮风下雨时,严重的倒屋,轻则水会进屋。屋前的道路冷冷清清,没工厂,没商店,更不要说路灯了。一条街道简直是封闭的。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人们那时穿的衣服都有补丁,以前有一句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连鞋子也是靠自己那双灵巧的手做出来的,有草鞋、有布鞋……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的家乡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城市。繁荣而昌盛,美丽而可爱。从前低矮、破旧的老屋早已被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当年泥泞的古道已不见踪影了。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辆穿梭来往、川流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来人往。以前的瓦房现在变成了豪华的住宅,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栋栋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儿童乐园充满着欢乐声,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只要你任意走进一个家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也得到了普及,不少人家还有手机、私家轿车呢,许多家庭还购置了电脑,用以浏览、查询资料和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商场、农贸市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气象啊!
  因此,我们必须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立于世界之林,我相信凭借着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我的家乡将会变得更加繁荣,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裕
第2个回答  2012-11-11
   1
  时代在不断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永远不会像清清的河水一样平静,也永远不会干涸,而是像东去的大江,永远奔流不息.  
  每个城市,每个乡村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往日的穷苦都在不断地更新.1988年,在上海,我国地一条铁路建成,使我国公路更畅通,发达。XX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从此结束了,完成了中国人民50年的梦想,提高了西藏的经济,把外国人口中的不可能化成可能。  
  看着今天的昂然生机,想起昔日的景象便一阵酸痛。在外公的时代,学校又少又远,学生们起早贪黑,一天来回要走16公里路,学校离家就有4公里,在两个村里奔波、回家只能喝稀粥、吃井水。当时没有水管,没到黎明,村民们就得到井里抬水,被沉重的水压弯了腰,田野也被地主管诉着,苦无处告,冤无处申,从改革开放后,才过上真正的日子,比起现在来真是天壤之别。  
  幼年的故乡是平静恬阔的,在田野上,枯草上,荒山里,座立着一座座矮矮的小土屋,屋顶的小烟囱冒着袅袅炊烟,一条泥泞蜿蜒的土路在山中盘旋。仿佛是一夜间的事,不过几年,家乡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院子中,马路旁,一簇簇鲜花竟相开放,往日的黄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条条四痛八达、平坦、宽阔的马路。马路上车水马龙,一辆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轿车,卡车,闯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使交通更方便。  
  在溪边,路旁随处可见一些花花草草,肥沃的菜地裹上厚厚的大棉袄,各式各样的蔬菜让人们奔上小康之路。田野里,稻子的芳香弥漫在空中,沉甸甸的谷粒举着个大肚子,随着风儿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声响,和鸟鸣声水声交织成一首动听的乐曲。  
  家乡发生了变化,祖国的经济也有了大大的提高。往日贫穷落后的面貌已脱了皮,迎来一个脱胎换骨的新中国。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是世界上最快最稳的国家,一些鞋服已销售世界;石雕艺术堪称一决;木偶戏闻名世界,中国茶叶香飘四海……中国的科技发展也是个不小的进步:三峡水利苣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浩瀚工程,不但解决了我国缺点危机,还造福了长江下游千千万万人民。  
  我国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建起了一条痛向未来的金桥,让我们对过去艰辛的生活说再见,去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媛媛,回故乡看看吧?”爸爸再一次问我。我照旧那句老话:“不,永久也不!”这时,勾起了我曩昔在故乡的事:我们睡觉的中央是睡在干干的茅草上,没有蚊帐,早晨蚊叮虫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门前是一堆堆的牛粪,又臭又脏,一脚踩下去,脚也不知酿成了什么样;泥泞的路随处是水潭子,要是不警惕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十分困难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爸爸宛如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如今故乡‘昔非今比’了。”我悄悄地想: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就随着爷爷坐着汽车回故乡了。
故乡的变革
故乡的人变了,地变了,交通也方便了,德律风什么的都有了。但是什么让这些变了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这时,两个妇女在言笑风生。一个说:“照旧当局好,我不重男轻女了。我如今才发明,原来女孩儿也是那么棒!”“我的女儿也是呀……”我名顿开,原来这是当局的劳绩哇!我想:倘使到了将来,这里肯定变得更优美!
  2
  在历史的长河中,建国六十年是短而又短,可是这六十年却使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后,农村更是旧貌换新颜。
  我的家乡新发村在林口县城正北方,乌斯浑河的支流鲶鱼河边。我爱它,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然而儿时的一些生活场景仍然是我心中一种难言的痛。那时家家户户都住在低矮阴暗的草坯房或地窝子里,冬天挡不住寒风,夏季遮不住雨水,小点儿的孩子,常常是爬着出门,滚着进屋,摔的一身土一脸灰,让人哭笑不得。如今人们都搬进了砖混结构的瓦房,有的人家还在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人们的思想已经从追求实用变成了享受型。
  想想小时候,一到冬天,白菜、萝卜和土豆就成了餐桌上主食;深秋季节,家家户户的屋檐下、墙头上、树枝上,挂满了一串串的各式干菜,每家每户都有一口菜窖,那里面储存了一家人越冬的蔬菜啊。记得一年冬天,由于保管不善我家的白菜冻坏了不少,土豆萝卜被老鼠磕去一半,母亲愁的哭了好一阵:这个冬天咋熬啊!多亏了好心的邻居,这个给一点,那个送一些,让我家平安的度过了那个冬天。现在,农村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了,贵的、贱的、各种水果、反季蔬菜、海鲜、肉食摆满了农贸市场,有了钱的农民,想吃什么就买什么,需要什么就去挑选什么。
  六年中学生活,每天都要在两尺多宽的田间小路行走,中途翻过一个土岭,趟过一条小河,步行七八里路,才走到在县城西北角的学校。大风天尘土飞扬满脸尘埃,雨雪天道路泥泞一身烂泥。不知有多少雨天,要挽起裤腿,两手提着鞋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经常被路边的野草或石头瓦片扎破了脚。那时没有彩电、更没有电脑,全村二、三百户人家只有几台十二寸的黑白电视。家里穷买不起想看的书,一旦有本好书抢着看,在伙伴和同学中传来传去,爱不释手。
  现在不必说四通八达的输电线路,跨过乡村和田野,为工业送去动力,为农家送去光明。彩电、冰箱等现代化的家电在农家新居中一应俱全。也不必说迅猛发展的通信事业,电话、手机和网络已悄然进入农家,年轻人联系着各地的业务,老人联络着在外的儿孙,各种信息传递方便快捷,世界都显得小了。单看眼前条条通乡水泥路就有了无限自豪之情。新修的通乡公路就像一条长龙联结城市和乡村,一辆辆摩托车、拖拉机、小轿车喜气洋洋一路奔驰。笔直平整的村屯公路像白色丝带穿梭在村庄之中,雨天不怕打湿裤脚;晴天更是干净整洁,连头顶的天空也更加一片湛蓝。村民的思想也开放了,好多人办起了养殖场和加工厂、木器厂等。他们靠自己的勤劳智慧过上了好日子,也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了一份力。
  作为70后的我,脑海中仍记得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服装只有蓝、黑、灰三种颜色,孩子多的家庭,老大穿完老二穿,之后老三再捡着穿,即使这样,衣服坏了也不舍得扔掉,还要缝补一下再接着穿,真的是一件衣服要经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可如今,市面上的服装五彩多样,传统的、前卫的应有尽有,冬天穿裙子、夏天穿皮靴,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就是没人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偶尔遇到,也是年轻孩子们的时尚表现。
  如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一片繁忙,“村村通”工程让水泥路走到了每个农户的家门前,同时也让自来水流入每家每户,“合作医疗”使农民看病有了保障,“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圆了农村孩子上学的梦想,“农村住房改造工程”使家乡的泥草房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日子好过了,村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急迫起来,自发组织了秧歌队、高跷队等,逢年过节或农闲的时候就自娱自乐一番。
  家乡的变化太多了,说也说不完。而且这么多的变化都仅仅是在六十年里发生的,我想,这六十年真是光辉的六十年,真是巨变的六十年,真是腾飞的六十年!
第3个回答  2012-12-01
1
第4个回答  2012-11-17
bfchndtgjmnhyf,j.nbbbbdfdgfddnh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