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搭配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相关配伍:

①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②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③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

④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扩展资料

四种情况不宜喝黄芪

上火不要喝:黄芪虽有滋补作用,日常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痛等明显上火的情况,就不要喝黄芪水了,若是上火时饮用,就相当于雪上加霜,加重上火。

夏天不要喝:夏季喝容易上火,出现流鼻血等情况。想饮用黄芪水,最好在天气变凉以后,如秋冬季节,效果更好。

睡前不要喝:一般在睡觉前,不建议喝黄芪水。黄芪含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成分,会影响睡眠质量,并且还有利尿作用,导致夜尿次数增多。

血压高不要喝:科学研究表明,黄芪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即轻用(15克以下)有升压作用,重用(30克以上)有降压作用。常用代茶饮剂量的黄芪就有升压作用,若是喝了反而加重病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芪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四种情况不宜喝黄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3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扩展资料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1、益气固表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2、补气养血

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降血压

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23

黄芪和丹参配伍:可以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增生。肥胖和中老年人是血栓的高危人群,每天坚持喝黄芪丹参水,能够清除沉积在血管壁的垃圾,让血管保持通畅状态,降低了血栓。

黄芪和金银花相配伍: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芳香,而且能够驱邪,同时也具有解表祛湿的效果。金银花和黄芪搭配在一起,能够辅助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另外也可以缓解皮肤瘙痒症。

黄芪和益母草配伍:黄芪和益母草配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适合于刚刚生完孩子的产妇,能够有效的调理身体。益母草里面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能够抗击疲劳以及延缓衰老,同时也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生。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

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用黄芪。经常容易上火、潮热、多汗,容易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眼干,这些都不适合用黄芪。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孕期都不要吃黄芪。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西洋参的“黄金搭档” 加黄芪增体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5-09

黄芪不要单独泡水喝!记住这种搭配,养生效果翻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