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到底有多大?

如题所述

目前宇宙的半径大概是465亿光年,直径930亿光年。但930亿光年仅仅是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直径,由于宇宙的膨胀速度已经超过了光速,所以我们只在地球上观测宇宙的话无法得知宇宙到底有多大,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7
根据多年的探索,目前人类所能观察到的星河(河外星系)就有10亿个之多。仅仙女座银河就含有2000亿个星球。所以星球之于银河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宇宙中的星球多的就像河滩上的沙粒一样,是无法计数的。所以说宇宙无边无沿一点都不夸张。

关于宇宙尺度之谜,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过著名的“时空悖论”,强调人们关于宇宙有限和无限的理解必然存在矛盾。而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了有限宇宙模型,他提出:“应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在空间尺度方面是有限的闭合的连续区”。并从宇宙物质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在数学上建筑了一个“无界而有限”,“有限而闭合”的四维连续体。即宇宙是封闭的“宇宙球”。根据此观点,在宇宙上任意一点上发出的光线,将会沿着时空曲面在100亿年后返回到它的出发点。这样奇妙的学说,至今人们还不能完全理解。时空曲率是正还是负?还是零(爱氏本人趋于同意正曲率存在)?人们还无法确切回答。不过美国一位科学家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观察宇宙光时,确实看到了成光圈状的由某星系发出的光线,这无疑是对爱因斯坦“宇宙球 ”理论的支持和验证。最后,关于宇宙尺度等问题,还有待留出时间去探讨。但可以说,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如果找不到电宇宙的深度和找不到膨胀的极限,那么宇宙尺度问题可能永远是个谜。

近年来,在宇宙观测上有不少新发现。首先,用高性能的太空天文望远镜已能看到170亿光年之外的宇宙世界,发现在银河系之外,有很多河外星系。已被观察到的河外星系已达上万个。在各河外星系之间具有广阔的空间,这就是说这些河处星系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宇宙空间。这种宇宙结构有点像肥皂泡一般,在泡的中间是广阔的真空空间,而在泡的的壁上分布着各个星系。另一发现是在宇宙深处存在着“宇宙长城”。这种呈带状的星系如同长城一般,长约5亿光年,宽约2亿光年,厚约0.15亿光年。这是观测6000个星系后得到的结果。它离地球约有2亿至3亿光年之遥的距离。

来自2001年5月份的最新报道说明天文学家通过日本的Sabaru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中的一个区域,观测到了迄今为止穿透最远的星系“边缘”。科学家们认为Subaru几乎看到了宇宙可观察到的部分的边缘,几乎再没有其它的更远光线更弱的星系能够被观测到了。但是,尽管Subaru天文台能够观测到宇宙中几乎所有星系发出的光线,但是从卫星上的测量结果显示,宇宙中分布的背景光线的总量要比Subaru观测到的大三倍。

这说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仍然处于婴儿阶段,要想破译宇宙的秘密,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6224256.html?oldq=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26
最遥远天体距地315亿光年,宇宙的直径差不多有930亿光年,我只是看到地球的一侧,而另一侧就是615亿光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7-05
缘起性空 性空幻有。。。
"2012年07月0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4日表示,他们在寻找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所谓的“上帝粒子”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型亚原子粒子,该粒子符合希格斯玻色子的属性。
  欧核中心发言人因坎德拉称,物理学家已发现了一种新的玻色子,符合希格斯玻色子的属性。玻色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即比原子还小的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理论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学家希格斯于1964年提出,希格斯认为,在137亿年前的大爆炸中,希格斯玻色子使物质得到质量(万有引力则将质量变成重量),使恒星和行星都得以诞生,最终孕育生命。这一理论可解释粒子为何拥有质量,从而演化为万事万物。人类距离了解宇宙诞生之谜或许将要迈进一大步。"
7月5日报道 据新华社专电,48年前,当彼得·希格斯提出,宇宙间有一种粒子是万物质量之源时,学界一片惊疑;2012年7月4日,当欧洲核研究组织宣布发现一种与“上帝粒子”“一致”的亚原子粒子时,希格斯说,“难以置信”。
英国科学家希格斯今年已83岁,4日应邀出现在欧洲核研究组织位于日内瓦的总部。
低调与亮相
1964年,彼得·希格斯发表了一篇学术理论文章,提出一种粒子场的存在,预言一种能吸引其他粒子进而产生质量的玻色子的存在。他认为,这种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是电子和夸克等形成质量的基础,其他粒子在这种粒子形成的场中游弋并产生惯性,进而形成质量,构筑成大千世界。
这种理论中的粒子后来被别人以“希格斯”的名称命名,外号“上帝粒子”。
当其他粒子相继被发现时,48年来,“上帝粒子”始终遁形。
这一理论刚刚问世时,没有获得太多支持,直至后来,越来越多科学家认同这一理论,并在这一假设基础上构建“标准模型”的概念,并不断完善成今天的粒子物理学理论。
希格斯是位腼腆和谦恭的学者,提出希格斯玻色子理论后,他低调地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生活了数十年。直至4日,他突然造访欧洲核研究组织总部,与其他科学家一同出现在新闻发布会。
谦逊与固执
灰色西装,白色开领衬衫。当希格斯走入发布会现场时,全场起立,喝彩欢迎。
媒体记者一拥而上,老人显然有些惊慌。
“难以置信,”老人说,“居然在我的有生之年发现了它。”
当年与希格斯共事的一些科学家开始回忆希格斯玻色子理论问世之初所遭受的磨难和挫折。在学术上跟随希格斯多年的物理学家阿兰·沃克说,希格斯第一篇有关玻色子的论文,原本打算在权威杂志《物理快报》上发表,但投稿遭拒。
“他(希格斯)当时说,‘好吧,他们不懂’,”沃克说。
后来,几经修改,希格斯的第二篇论文发表在美国期刊《物理学评论》上,那是希格斯有关玻色子的设想第一次公开发表。
谈到希格斯这个人,沃克说:“他脾气相当温和,非常绅士,但在物理学上他有些固执。”
有意思的是,当别人提到“希格斯玻色子”时,希格斯总是诚惶诚恐,因为他觉得“不配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种粒子。而且,他对“上帝粒子”的外号更加反感,因为他坚称自己是无神论者。
荣誉与分享
希格斯出生在英格兰,他的父亲是英国广播公司的音效工程师。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希格斯童年教育并不连贯,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家学习。后来,他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物理学系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希格斯在学术生涯中获得多个重要荣誉称号,获奖无数。英国皇家学会、英国物理研究所、欧洲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都曾授予他重要奖项。
许多年来,虽然他不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但始终是评选委员会考虑的备选人物。
希格斯从来不忘记当年与他一同创立理论的同伴。4日这天,他邀请比利时科学家弗朗西斯科·恩格勒特与他一同出席发布会,同席而坐。恩格勒今年79岁,在发布会现场老泪纵横。
恩格勒说,欧洲核研究组织的这一发现“极其重要”,因为他们的理论“终于找到了位置”。
希格斯、恩格勒和另一名比利时科学家罗伯特·布鲁特,是当年提出希格斯玻色子理论的核心三人,2004年曾一同获得物理学最高荣誉沃尔夫奖。布鲁特去年去世,享年82岁。

弦理论的基本假设非常简单,认为宇宙的一切,包括微细的粒子,到最远的星体,都由一种叫“弦”(String)单一素材组成。就是小得难以想象,不断振动,叫“弦”的能量。“弦”以多样化的扭动方式,造出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换言之,宇宙就像大型宇宙交响乐,这些振动的能量,奏出无穷无尽音符,此起彼落。
反映《弦理论》 之《优雅的宇宙》中字英语 - 视频豆单合集 - 土豆网
第4个回答  2019-05-22

十万个为什么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