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第一代和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体内代谢过程。

如题所述

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具有苯磺酰脲的基本结构,不同药物的苯环及脲基末端带有不同取代基。这些取代基导致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不同。如第一代磺酰脲类的苯环对位多带有甲基、氯、乙酰基等基团,主要代谢方式是这些基团的氧化。Tolbutamide分子中的对位甲基,易氧化失活,持续作用时间为6~12小时,属短效磺酰脲类降糖药。Tolazamide也是二步氧化成羧酸失活,但其代谢中间体羟基和甲氧基衍生物仍具一定降血糖活性,因此Tolazamide的作用时间较Tolbutamide长,为6~18小时。Chlorpropamide的对位氯原子不易代谢失活,半衰期较长,持效时间可达24~60小时。Acetohexamide的代谢方式有所不同,其对位羰基首先在肝脏被还原成仲醇,使降糖作用增强2.5倍,作用时间也较Tolbutamide长。而大部分第二代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的化学结构中,苯环上磺酰基的对位引入了较大的结构侧链,脲基末端都带有脂环或含氮脂环。这些药物的体内代谢方式与第一代有很大不同,其主要方式是脂环的氧化羟基化而失活。以Glibenclamide为例,其主要代谢产物是仍具有15%活性的反式-4-羟基格列本脲和顺式-3-羟基格列本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