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

如题所述

(一)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依靠电化学驱动力或渗透压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细胞本身不需要消耗生物能。
1. 单纯扩散
(1)概念:没有生物学转运机制参与的、简单的物理扩散。
(2)特点:
1)膜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因物质转运是顺电化学梯度或依靠渗透压梯度进行的,物质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高浓度溶液本身所含的势能。
2)主要转运脂溶性高而分子质量小的物质(如O2、CO2、N2 、乙醇、尿素等)和一部分水。
易化扩散。
2)转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载体的位点在高浓度一侧与小分子物质进行可逆性结合后,蛋白质发生构型的改变,亚单位扭曲,将物质转运至低浓度一侧,转运速率为103~105个分子/秒。
3)特点:①结构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离子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分子层的、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孔道开放时,离子可经孔道跨膜流动而无需与脂质双分子层相接触,从而使通透性很低的带电离子以极快的速度(106~108个离子/秒)跨越质膜。
①相对特异性:通道的离子选择性不如载体蛋白严格。每种通道可对一种或几种离子有较高的通透性,其他离子则不能或不易通过:如N2 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对K+、Na+有高度通透性,但Cl-不能通透。
②无饱和现象
③通道有开发、关闭两种不同的机能状态,开发与关闭受某些化学物质(激素、递质或膜电位)的控制。
通道的类型
①电压门控通道:由膜电位控制开闭的通道。如神经纤维上的钠通道。
②化学门控(配体门)通道:由化学物质(激素、递质等)控制开闭的通道。如终板膜上的N2 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
③机械门控(压力激活)通道:由机械因素控制开闭的通道。如听毛细胞上的机械门控通道。
原发性主动转运
(1)概念: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称为离子泵。
(2)钠-钾泵:
1)钠泵的特性:钠-钾泵简称钠泵,是一种Na+、K+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其特性是:①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②具有ATP酶的活性;③活性需依赖Na+,K+的存在。
继发性主动转运
1)同向转运:被转运的物质分子与Na+扩散方向相同,如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对葡萄糖的转运。
如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细胞基底膜上有钠泵,造成胞内Na+浓度低于肠腔或小管液中的,此时,顶端膜上转运体与Na+、葡糖糖三者组成复合体后,就能顺着Na+浓度差将葡糖糖从低浓度的肠腔移向高浓度的上皮细胞;进入上皮细胞的葡糖糖分子经基底侧膜上的钠泵转运至组织液,完成葡萄糖在肠腔中的主动吸收过程。
2)反向转运:被转运的物质分子与Na+扩散方向相反。
如各种细胞普遍存在的Na+-Ca2+交换。以3个Na+入胞和1个Ca2+出胞进行活动,可维持胞内低Ca2+浓度。
出胞
(1)概念:胞内大分子以分泌泡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如一些激素、递质、酶、乳蛋白等的分泌。
(2)出胞过程:粗面内质网→小泡→高尔基体→大泡→质膜内侧→泡膜与质膜接触融合→融合处出现裂口→胞吐。
(3)出胞形式:
1)泡内容物不间断地排出:如小肠粘膜杯状细胞持续分泌黏液的过程。
2)膜外的特殊化学信号或膜两侧电位改变→局部Ca2+通道开放→Ca2+内流↑,Ca2+贮存库释放Ca2+↑→胞内Ca2+ ↑,触发囊泡向质膜内侧移动→出胞。
入胞
(1)概念:胞外大分子或团块借助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进入细胞。
(2)类型:
1)吞噬:颗粒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
2)吞饮:液体物质进入胞内的过程。液相入胞:胞外液及其所含的溶质连续不断进入胞内的过程。受体介导式入胞:转运物与膜受体特异性结合进入细胞的过程。其转运过程为:膜受体“辨认”胞外物质并与之结合→膜局部内陷→形成吞饮泡→与胞内体融合→受体分离→转运物被细胞利用,受体与一部分膜结构形成较小的循环小泡,再回到细胞膜并与之融合,成为细胞的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21
(一)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依靠电化学驱动力或渗透压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细胞本身不需要消耗生物能。
1. 单纯扩散
(1)概念:没有生物学转运机制参与的、简单的物理扩散。
(2)特点:
1)膜本身不需要消耗能量:因物质转运是顺电化学梯度或依靠渗透压梯度进行的,物质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高浓度溶液本身所含的势能。
2)主要转运脂溶性高而分子质量小的物质(如O2、CO2、N2 、乙醇、尿素等)和一部分水。
易化扩散。
2)转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载体的位点在高浓度一侧与小分子物质进行可逆性结合后,蛋白质发生构型的改变,亚单位扭曲,将物质转运至低浓度一侧,转运速率为103~105个分子/秒。
3)特点:①结构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离子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分子层的、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孔道开放时,离子可经孔道跨膜流动而无需与脂质双分子层相接触,从而使通透性很低的带电离子以极快的速度(106~108个离子/秒)跨越质膜。
①相对特异性:通道的离子选择性不如载体蛋白严格。每种通道可对一种或几种离子有较高的通透性,其他离子则不能或不易通过:如N2 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对K+、Na+有高度通透性,但Cl-不能通透。
②无饱和现象
③通道有开发、关闭两种不同的机能状态,开发与关闭受某些化学物质(激素、递质或膜电位)的控制。
通道的类型
①电压门控通道:由膜电位控制开闭的通道。如神经纤维上的钠通道。
②化学门控(配体门)通道:由化学物质(激素、递质等)控制开闭的通道。如终板膜上的N2 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
③机械门控(压力激活)通道:由机械因素控制开闭的通道。如听毛细胞上的机械门控通道。
原发性主动转运
(1)概念: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称为离子泵。
(2)钠-钾泵:
1)钠泵的特性:钠-钾泵简称钠泵,是一种Na+、K+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其特性是:①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②具有ATP酶的活性;③活性需依赖Na+,K+的存在。
继发性主动转运
1)同向转运:被转运的物质分子与Na+扩散方向相同,如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对葡萄糖的转运。
如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细胞基底膜上有钠泵,造成胞内Na+浓度低于肠腔或小管液中的,此时,顶端膜上转运体与Na+、葡糖糖三者组成复合体后,就能顺着Na+浓度差将葡糖糖从低浓度的肠腔移向高浓度的上皮细胞;进入上皮细胞的葡糖糖分子经基底侧膜上的钠泵转运至组织液,完成葡萄糖在肠腔中的主动吸收过程。
2)反向转运:被转运的物质分子与Na+扩散方向相反。
如各种细胞普遍存在的Na+-Ca2+交换。以3个Na+入胞和1个Ca2+出胞进行活动,可维持胞内低Ca2+浓度。
出胞
(1)概念:胞内大分子以分泌泡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如一些激素、递质、酶、乳蛋白等的分泌。
(2)出胞过程:粗面内质网→小泡→高尔基体→大泡→质膜内侧→泡膜与质膜接触融合→融合处出现裂口→胞吐。
(3)出胞形式:
1)泡内容物不间断地排出:如小肠粘膜杯状细胞持续分泌黏液的过程。
2)膜外的特殊化学信号或膜两侧电位改变→局部Ca2+通道开放→Ca2+内流↑,Ca2+贮存库释放Ca2+↑→胞内Ca2+ ↑,触发囊泡向质膜内侧移动→出胞。
入胞
(1)概念:胞外大分子或团块借助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进入细胞。
(2)类型:
1)吞噬:颗粒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
2)吞饮:液体物质进入胞内的过程。液相入胞:胞外液及其所含的溶质连续不断进入胞内的过程。受体介导式入胞:转运物与膜受体特异性结合进入细胞的过程。其转运过程为:膜受体“辨认”胞外物质并与之结合→膜局部内陷→形成吞饮泡→与胞内体融合→受体分离→转运物被细胞利用,受体与一部分膜结构形成较小的循环小泡,再回到细胞膜并与之融合,成为细胞的组成部分。
第2个回答  2020-12-25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6-02
1、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2、主动运输
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
3、胞吞作用
是通过细胞膜内陷,将细胞外的大分子或是颗粒物质包裹成膜泡运进细胞的过程。根据入胞物质的大小及入胞机制的不同,胞吞作用分为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三种方式。
胞吐作用
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除细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