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最后还原口诀

用以前的方法,十字归位啦,四个角对齐了,最后用什么口决才能全部归位

还原口诀:调整顶层边块的位置,使之归位,用三循环法,即左面、前面、右面,三个面的顶层边块顺时针或逆时针移动,而后面(B面)不动。

1、六面回字公式 U’D F’B L R’U’D

2、四色回字公式 B2 L R B L2 B F D U’B F R2 F’L R

3、对称棋盘公式 L2 R2 F2 B2 U2 D2

4、循环棋盘公式 D2 F2 U' B2 F2 L2 R2 D R’B F D' U L R D2 U2 F' U2

5、六面十字公式 B2 F’L2 R2 D2 B2 F2 L2 R2 U2 F'

6、四面十字公式 D F2 R2 F2 D’U R2 F2 R2 U'

7、双色十字公式 U’D F’B L R’U’D L2 R2 F2 B2 U2 D2

8、三色十字公式 B F’L2 R2 U D'



扩展资料:

中国里程碑:

1、上世纪80年代,魔方运动从匈牙利开始逐步蔓延至整片欧洲大陆,随即风靡全球,不久后中国也涌现出第一批忠实的爱好者。自此,竭尽全力寻找不同魔方的解法,不断练习,尝试能够更简单、更迅速、更优雅的还原魔方便成了一代又一代魔方爱好者的追求。

2、2003年,世界魔方协会(World Cube Association,WCA)成立。标志着魔方竞速正式成为一项运动,魔方从此不再是一个玩具或是游戏了。沉寂了二十年的中国魔方界也终于开始焕发它的第二春。

3、2007年10月1日,广州公开赛在广州市南武中学举办,这是我国第一场专业魔方赛事,各项成绩均得到WCA的认可。预示着我国的魔方比赛走向正规化,开始与国际魔方比赛接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0

口诀:

    上右下右逆左顺——交换上面相邻两顶点上的小方块的位置。

    上左顺下逆下——交换上面对角两顶点上的小方块的位置。

    上左下左上左左下左左——上面的三个顶点上的小方块角度旋转120度。

    上左上左上右下右下右——顺次交换三条棱中间的小方块,而保证其他所有小方块。

    基本介绍:

    魔方,也称鲁比克方块,台湾称为魔术方块,香港称为扭计骰,英文名字是:Rubik's Cube。三阶魔方是由富有弹性的硬塑料制成的6面正方体。核心是一个轴,并由26个小正方体组成。包括中心方块有6个,固定不动,只有一面有颜色。边角方块(角块)有8个(3面有色)可转动。边缘方块(棱块)12个(2面有色)亦可转动。

    此外除三阶魔方外还有二阶、四阶至十七阶,近代新发明的魔方越来越多,它们造型不尽相同,但都是趣味无穷。玩具在出售时,小立方体的排列使大立方体的每一面都具有相同的颜色。当大立方体的某一面平动旋转时,其相邻的各面单一颜色便被破坏,而组成新图案立方体,再转再变化,形成每一面都由不同颜色的小方块拼成。据专家估计三阶魔方所有可能的图案构成约为4.3×10^19。玩法是将打乱的立方体通过转动尽快恢复成六面成单一颜色。

    当初厄尔诺·鲁比克(Ern.Rubik )教授发明魔方,仅仅是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工具。但要使那些小方块可以随意转动而不散开,不仅是个机械难题,这牵涉到木制的轴心,座和榫头等。直到魔方在手时,他将魔方转了几下后,才发现如何把混乱的颜色方块复原竟是个有趣而且困难的问题。鲁比克就决心大量生产这种玩具。魔方发明后不久就风靡世界,人们发现这个小方块组成的玩意实在是奥妙无穷。

    魔方结构:

    三阶魔方核心是一个轴,并由26个小正方体组成。包括中心方块6个,固定不动,只一面有颜色。边角方块8个(3面有色)(角块)可转动。边缘方块12个(2面有色)(棱块)亦可转动。玩具在出售时,小立方体的排列使大立方体的每一面都具有相同的颜色。当大立方体的某一面平动旋转时,其相邻的各面单一颜色便被破坏,而组成新图案立方体,再转再变化,形成每一面都由不同颜色的小方块拼成。据专家估计所有可能的图案构成约为4.3×10^19。玩法是将打乱的立方体通过转动尽快恢复成六面成单一颜色。

    魔方总的变化数为43 252 003 274 489 856 000。或者约等于4.3X10^19。如果一秒可以转3下魔方,不计重复,需要转4542亿年,才可以转出魔方所有的变化,这个数字是目前估算宇宙年龄的大约30倍。

    魔方的发展:

    1970年三月,Larry Nichols发明了“Puzzle with Pieces Rotatable in Groups”,并申请了加拿大专利,是个2×2×2的魔方,但是每个方块之间是用磁铁互相吸在一起。1972年获得(英文)美国专利 3655201,比鲁比克教授的三阶魔方早两年。

    第一个魔方:

    厄尔诺·鲁比克是匈牙利的建筑学和雕塑学教授,为了帮助学

    魔方生们认识空间立方体的组成和结构,所以他自己动手做出了第一个魔方的雏形来,其灵感是来自于多瑙河中的沙砾。

    1974年,鲁比克教授发明了第一个魔方(当时称作Magic Cube),并在1975年获得匈牙利专利号HU170062,但没有申请国际专利。第一批魔方于1977年在布达佩斯的玩具店贩售。与Nichols的魔方不同,鲁比克教授的零件是像卡榫一般互相咬合在一起,不容易因为外力而分开,而且可以以任何材质制作。

    1979年九月,Ideal Toys公司将魔方带至全世界,并于1980年一、二月在伦敦、巴黎和美国的国际玩具博览会亮相。

    展出之后,Ideal Toys公司将魔方的名称改为Rubik's Cube,1980年五月,第一批魔方在匈牙利出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3-01
  魔方最后还原口诀:顶角归位。
  1. 上右下右逆左顺——交换上面相邻两顶点上的小方块的位置
  2. 上左顺下逆下——交换上面对角两顶点上的小方块的位置
  3. 上左下左上左左下左左——上面的三个顶点上的小方块角度旋转120度
  4. 上左上左上右下右下右——顺次交换三条棱中间的小方块,而保证其他所有小方块不动 所有的口诀都能保证下面的小方块位置和角度不变。

  魔方,英文名为Rubik's Cube,又叫魔术方块,也称鲁比克方块。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厄尔诺·鲁比克教授在1974年发明的。三阶魔方系由富有弹性的硬塑料制成的6面正方体,共有26块小立方体。
  魔方与中国人发明的“华容道”,法国人发明的“独立钻石”一块被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大不可思议。而魔方受欢迎的程度更是智力游戏界的奇迹。
第3个回答  2012-07-02
魔方的解法很复杂,这里无法一一说清楚,而且说出来具体的某种解法,对于解开的过程也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想给你一个提示,在魔方中,并不是以面为单位的,也就是说,不能看上去把一个面拼好了,一面红色,就算成功了六分之一。而是要以块为单位,每一块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摆放的方位,只要一个方位不对,这一块就没有摆对。而只要摆对块,就算表面看上去不太整齐,也是成功了一半了。
下面举个例子,首先你要定魔方的中心,比如你把顶面定为大红色,面对你的面定为黄色,而左侧面定为白色。那么,顶面的中心块就应该是大红,你的对面中心块为黄色,而左侧面中心块为白色,这样定位好后就可以开始了。
从上面两面的接触块开始,比如大红面和黄面的接触那一层的中间那一块,应该是红色上黄色下,然后再摆上面的三面接触块,比如红黄白块,位置努力摆正,然后再下来就是摆中间的两面块,最后摆放底层的两面块,底层的三面块。注意的是,有时候摆好的块会因为要摆放后来的块被暂时打乱,这个是一定的。
罗罗嗦嗦也没有说清楚,不好意思,你可以仔细多看几遍,一定可以把魔方解出来!
解法说明:魔方上全部20个可转动方块可以形成43,000,000,000,000,000(四千三
百万兆)以上的不同组合方式。开解引谜最明显不过的困难恐怕就在于此。本解法的优
点在于,它设法使你在5步之中的任何时候都只须考虑此一步骤所涉及方块的不超过30种
组合方式。这20个可转动方块的前12个是分别逐一定位的,因此,在大部分时间里,你
都只需要考虑一个方块的位置问题。
即然一次只须考虑如此少的几种方块的组合方式,就完全有可能把它们写下来并给每一
种情况提供一组适当的转动方法。因此,不管从哪一种组合情况开始,也不管魔方被扭
得多么混乱,这一解法都可以保证成功。(注意,如果你拆过魔方,请保证在组装时没
有放错位置。)
标记及术语
在开解魔方的全过程中所使用的魔方6个平面的标准名称如下:
顶:顶平面(选一种你最喜爱的颜色)
前:前平面
左:左平面
右:右平面
底:底平面
后:后平面---及少使用

一个平面的颜色取决于它的中心方块(不可转动)的颜色。你可处选顶平面的颜色,选
定之后,在整个开解过程中要保持不变。注意,右、左、后、以及前平面的颜色根据你
如何持握魔方而可以有所不同。因此,前平面、可以是任何四种颜色之一(通过转动你
手中的魔方)。一旦确定前平面,则右、后和左平面的颜色和底平面的颜色保持不变(
选定你所喜爱的颜色之后)。在任何一组转动中,右、左、后和前平面的颜色也保持不
变,但在进行下一组转动时其颜色就常常会改变。
右+ :将右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右- :将右平面没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右2 :将右平面转动180度(此时顺逆时针效果相同)。
前+ :将前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前- :将前平面沿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前2 :将前平面转动180度。
左+ :将左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左- : 将左平面沿逆时针方向 转动90度。
左2 : 将左平面转动180度。
底+ :将底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底- :将底平面沿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
底2 : 将底平面转动180度。
顶+ :将顶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顶- :将顶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
顶2 :将顶平面转动180度。
(本解法不用转动后面)
顺逆时针以各面为钟面为标准.
前右是一个边缘方块,它在特定时间内处于前平面和右平面之间的边缘位置上。前右顶
是一个边角方块,它在特定的时间内处于前平面、右平面和顶平面之间的边角位置上。
因此,12个边缘方块为:底前,底左,底后,底右,前左,前右,前顶,左后,左顶,
后右,后顶和右顶。8个边角方块为:底前左,底前右,底后左,底后右,前左顶,前右
顶,左后顶和后右顶。任何转动及其所涉及的方块一律用上述的术语表示。要使用本文
的开解方法,你必须依一定方向持握魔方使将要移动的方块与文中所述的方块相一致。
如果不理解,请看肌?

一个方块的颜色与它所在的边缘或边角位置所应有的颜色相一致时,我们称它们为位置
正确或安放正确。一个方块的各面颜色都同它相邻平面的中心方块的颜色相一致时,我
们格称它为方位正确。例如,一个涂有红、蓝和绿的边角方块,当它在毗邻于红、蓝和
绿色的中心方块的边角位置上时,就是位置正确,但只有当它红、蓝和绿色的一面公别
与红、蓝和绿色中心方块相一致时,这一方块才能算方位正确(方向和位置都正确)。
开解中的5个步骤总结如下:
1.在6种颜色中选出一种你所喜爱的颜色,然后,给那个有此种颜色的中心方块的平面上
4个边缘方块定位和定向(即顶面边缘)。
2. 给选出的顶平面上的4 个边角方块定位和定向(即顶面边角)。
3.给顶平面下面的一层的4 个边缘方块定位和定向(即中层边缘)。
在1至3步中的全部12个方块都是逐一分别定位和定向的,到此为止,已完成了三分这二
的方块。
4. 给底平面上的4 个边角方块定位和定向(即底面边角)。
5. 给底平面上的4 个边缘方块定位和定向(即底面边缘)。
每一 大步一般又都分为2 小步。
---1 给这些方块逐一定位。
---2 给这些方块逐一定向。这就需要将这些方块从它们的正确位置暂时挪开一下,后再
以正确的方向回到它们的原位上去。
-------1------------------------------2------------------ ---------3--------
------------
-----------4---------------
最后的机会:如果你愿意,也可以仅仅依靠上面的说明来试试能否自己开解魔方。下面将
介绍一种完整而明确的解法,读了下面的介绍也许会破坏你用前述的几条启示来自己开
解魔方的乐趣。另外,前两个步骤只是介绍一个平面的完成方法。这是一项相当容易的
任务,你也许愿意自己来做这一工作(或者你已经做完了)。第一个关键步骤是第3 步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一步
第一步 顶面边缘( 前顶,左顶,后顶,右顶)
在开解之前首选定顶平面的颜色,别忘了,任一平面的颜色都是由它的中心方块的颜色
决定的。要正确地持握魔方使你所选定的这一平面朝上,这便是顶平面,在全部开解过
程中要保持平面不变。
这一步的目的是要给属于顶平面的4个边缘位置的方块定位和定向。这4 个顶面边缘方块
都是逐一被安放和定向的。你要为其中的每一个方块做下述5个步骤(1A--1E)。如果幸
运的话,也许其中的一两个方块碰巧已经在它的正确位置上,那么,你只要把这5个步骤
(1A--1E)做二至三遍即可。如你对此还有不解之处,请复习有关标杨及术语的内容。
1A:正确持握魔方使前顶部位上并无经安放和定向的方块。你可能必须在手中转动整个
魔方以做到这一点,这样,也将改变前平面的颜色。
1B:找出应属于这个前顶部位的方块。这个待解的方块我们称之为即需方块。
1C:如果此一方块已经在前顶部位,但方向不对,请参照1E办理。
1D: 这个即需方块的位置共有11种可能性,为此这里提供11组相应的转动。根据这个即
需方块的位置做以下11组转动中的一组即可。例如,即需方块目前的位置是右顶部位,
那么依照右顶至前顶那一组转动办理即可。
右顶至前顶转动法: 右- 前-
后顶至前顶转动法: 顶+ 右- 顶- 前-
左顶至前顶转动法: 左+ 前+
前右至前顶转动法:前-
后右至前顶转动法:右2 前- 右2
左后至前顶转动法:左2 前+ 左2
前左至前顶转动法:前+
底前至前项转动法:前2
底右至前顶转动法:底- 前2
底后至前顶转动法:底2 前2
底左至前顶转动法: 底+ 前2
1E:如果前顶方块目前已在正确位置上,但方向不对,请做以下一组定向转动:
前顶定向转动法:前- 顶+ 左- 顶-
(这4 个顶面边缘方块是逐一定位和定向的,因此你可能需要重复做4 遍1A--1E这5 个
步骤。一旦这一步完成,顶平面上将出现一个十字形图案(如果你你取绿色为顶面颜色
,就将出现一个绿十字)。
第二步
第2步 顶面边角(前左顶,前右顶,左后顶,后右顶)
这一步的目的是,在保持已经安放好的顶面边缘方块的同时,给4 个应属于顶面上边角
位置的方块定位和定向。在这一系列转动中,顶面边缘方块将被暂时移动,但都会适当
还原的。
对于4个属于顶面边角位置的方块中的每一个,都需要做以下六个步骤(2A--2F)。同样
,如果你运气好,以会碰到某个顶面边角方块已经在它的正确方位上了,那么就不必做
够四遍了。
2A:找出一个还没有正确定位和定向的顶面边角方块(即任意一个应属于顶面边角位置
的方块)。这就是即需方块。如果这个即需方块目前已经在正确位置上,只是方向不对
,请参照2E办理。
2B :如果即需方块现在位于顶面上,请做以下一组转动。请按一定方向持握魔方使即需
方违犯处于前右顶部位。
前右顶至底前左转动法:左- 底- 右+
这一转动 把即需方块移到底平面。
2C:转动底平面,使目前已在底平面上的这个即需方块称到它应该占据的那个顶面边角
部位(这部位以称为即需部位)的正下方。按一定方向持握魔方使即需部位为前右顶部
位,这时即需部位为前右顶部位,这时即需方块应该在底面前右的位置上。
2D:为正确安放即需的顶面边角方块,做以下一组转动。
底前右至前右顶转动法:右- 底- 右+
2E:如前顶方块的方向不对,做以下两组转动之一(注意:只做其中之一)。
前右顶定向转动法: 右- 底2 右+ 、 前+ 底2 前-
前右顶定向转动法: 前+ 底2 前- 、 右- 底2 右+
2F :如果前右顶方块的方向仍不正确,重复你在2E中做过的那组转动。这将使前右顶方
块的方向和位置全部正确无误。
你可能要把这六个步骤(2A--2F)重复四遍才能完成这四个顶面边角方块的定位和定向
。做完这些之后,整个魔方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全部顶平面的方块就都依正确方向各就
各位了。
第三步
第3 步 中层边缘(前左,前右,左后,后右)
这一步的目的是要给顶平面下面的4个边缘方块定位和定向。这一步可以被看作是对“中
层平面”的开解。旦完成这一步骤,魔方的三分这二就完成了。对每一个应属于中层边
缘位置的方块,要做如下四个步骤(3A--3D)。你也许会再一次发现某个中层边缘方块
已经在它的正确方位上了。
3A:找出一个尚未正确定出方位的中层边缘方块(即某个应属于中层边缘位置的方块)
。这就是即需方块。如果这个即需方块的位置正确,但方向不对,请参照3D办理。
3B:如果即需方块不在底平面上,请做以下一组转动。依一定方向正确持握魔方,使即
需方块处于前右部位。
前右至底平面(底后)转动法:右- 底+ 右+ 底+ 前+ 底- 前-
3C: 这时,既需方块已经到了底平面.转动底平面使既需方块的垂直面的颜色和四个侧面
(前,后,左,右)中的一面的中心方块的颜色相一致.然后正确持握魔方,使即需的
部位为前右部位.如果此时既需方块位于右平面,做底右至前右的一组转动.如既需方
块位于前平面,做底前至前右的一组转动.
底右至前右转动法:(底+ 前+ 底-) 前-( 底- 右- 底+) 右+
底前至前右转动法:(底- 右- 底+) + (底+ 前+ 底-) 前-
3D : 依一定方向持握魔方使既需方块处于前右部位.如果方向不对,做以下一组定向转动
.
前右定向转动法(共15步): (右- 底+ 右+)( 底+ 前+ 底-) 前- (底+ 右- 底+)
右+( 底+ 前+ 底-) 前-
正误法:
这组转动比前两个步骤长.在这一系列转动的全过程中,只有一个顶面边角方块(既原位于
前右顶的方块)被移到离它的正确方位一次转动以上的地方.假如你在这几组的某一组转
动中失误或是乱了套,那么立刻停下来,并设法恢复顶平面.通常情况下,你必须转动前面
平面或右平面使方块还原到顶平面,然后,重做几组第2步的转动以还原错了位的顶面边角
方块.做完这些后,从3A开始做另一次尝试.
第四步
第四步 底面边角(底前左,底前右,第左后,底后右)
这一步是要给第平面上的4个边角方块定位和定向.这是通过先定位后定向来完成的.这次
的4个方块不是分别安放,而是作为一组一次同时完成.依照下述关于4A--4F的说明,一遍
就可以完成着一步骤.
4A:首先有必要转动底面使尽可能多的边角方块各就其位,而暂时不考虑它的方向问题(暂
时也不需要照顾底平面上的边缘方块).只要转动底面就可以使至少2个,有时甚至是全部
4个底平面边角方块居于正确的位置.如果还剩下2个位置不对的方块,它们的位置不外乎
于2个相邻或两个相对的边角上.对于前者,可以做4B的转动;对于后者,可以做4C的转动.
4B:如果2个位置不对的位置边角相邻,以下一组转动可以使它们对调位置.
底前左与底前右调位转动法(注意要正确持握魔方,使即将被调位的2个方块处于这两个位
置): ( 右- 底- 右+ )( 前+ 底+ 前-) ( 右- 第+ 右+)底2
4C:如果2个位置不对的边角方块相对,以下一组转动可以使它们调位.
底前左与底后右调位转动法(注意要正确持握魔方使即将被调位的2个方块处于这两个位
置):
( 右- 底- 右+) ( 前+ 底2 前- ) ( 右- 底+ 右+)底+
4D: 至此,4个底面边角方块已安放妥当.这时如果这4个底面边角方向不正确,则按以下方
法转动.
------这一步只有一种转动步骤,但要重复使用,只是每次转动前都要先确定一正确的握
法.
-------握法(这是关键):
将需要调整的那一层置于顶层的位置(全过程都如此). 以顶面中心的颜色为标准色.观察
顶面四边角是否有标准色块:
---只有一块标准色:将这一块置于顶前左的位置.
同时有两块标准色块:
------a:两块相邻:将两块分别置于顶前右与顶后右的位置.
-------b:两块相对:将两块置于顶前右与顶后左的位置.

没有一块: 看侧面出现的标准色块(同样只看四个边角方块上的八个色块),找到同时出现
两个标准色块的那一面,置这一面为左面.
握好魔方就可以开始转动:
( 右+ 顶+ 右- ) 顶+ ( 右+ 顶2 右-) (就这么简单,只有这一组转动)
若做完一组转动后,若四方块相对方向不对(这一转动不会改变它们的相对位置,只是同已
完成的两层有点错开,这我们先不必理会)则重新确定握法,继续重复转动.直至四边角方
块相对方位均正确为止(一般要重复3-5次). 调整顶层,使它边角方块颜色与已完成的两
层相一致,记住将这一层重新置为底面.
第五步
第5步 顶面边缘 (前底,左底,后底,右底)
看底面边缘的位置:
----如果没有一个边缘方块方位正确:按5A的转法做。
----如果只有一个边缘方块方位正确:按5B的转法做。
----有两个正确的边缘方块方位正确:按5C的转法做。
5A:做如下一组转动,这次只要保持顶面和底面不变就行了.
( 左- 右+ 前+ )( 左+ 右- 底2)( 左- 右+ 前+)( 左+ 右-)
转完后看看底面的情况再缺定下一步的转法。
5B: 正确持握魔方使那个位置或方位已经正确的边缘方块处于底前的位置.然后做5A那组
转动 .转完后看看底面的情况再缺定下一步的转法。
5C: 握好魔方使得:
a--正确方块位置相对:使正确方块位于底前与底后的位置。
b--正确方块位置相邻:使正确方块处于底前与底右的位置。(未给出图示)
转法:(左- 右+ 前+)( 左+ 右- 底-)(左- 右+ 前-) ( 左+ 右- 底-) ( 左-
右+ 前2) (左+ 右-)
第4个回答  2013-03-02
中间棱角顺时针归位,已经全部归好位的一面对准自己,然后右下、上右、右上、上右、右右下、上旋转180、右上,魔方旋转180度、前下、上左、前上、上左、前下、上180、前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