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铺在各个朝代的有什么不同的称呼?

如题所述

南北朝时期,当铺始于洛阳的佛教寺院,当时的当铺称为“寺库”,当时宗教文化兴盛,人们崇拜佛教,古人有云:“天下十分,则佛有七八”可见当时佛教寺院拥有着巨大的财富和很高的社会地位。《魏书》中记载:“僧抵户把赋税交予寺院,以备荒年济贫求灾之用,而寺院僧尼则以此经营质库,以收利息”。

当铺入俗于唐代,到了唐代,典当业务已走出寺院普及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官营或民营的金融行为,当铺还称之为“质库”。据资料记载表明,质押业是唐代“最大的商业”。

到了宋朝,典当已形成正式行业。“北人谓以物质钱为解库,江南人谓之为质库”,南朝当铺被称作“长生库”。同时,随着宋朝行会组织的成熟,也正式形成历史上最早的中国典当行业同业行会组织,这是典当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明代典当行业资本性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商人资本为主的民营典当逐渐形成的许多以亲缘、地缘为纽带的地域性商帮,各各明都大邑都有他们开设的典肆,有的商人专以典质为业,并致富。同时典当为政府财政收入开辟了一种税源。为典当专门设的税种——典税,始建于明代。

清末民初中国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典当又同银行、钱庄资本建立借贷关系,形成城乡高利贷网,官僚资本银行也插手其间。并且新中国成立初,受“左”的思想和长期对典当业利息剥削残酷性的不恰当的宣传,人们在心理上对典当业是憎恨的,认为其是导致人民贫穷的罪魁祸首。随着城市解放,当铺被全部取缔。

改革开放后,典当这个传统的行业获得了新生,1987年在四川成都成立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复出的第一家典当行“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为新中国典当业的复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06
一,萌芽于西丶东两汉

典当在我国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后汉书·刘虞传》,书中描述“虞所贲赏,典当胡夷,瓒数抄夺之”。这是历史上将“典当”二字最早连用的一次,是把典当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加以记载的。中国是典当行为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
二,兴起于南北两朝

典当行当铺在中国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南史·甄法崇传》中记载“尝以一束苎就州长沙寺质钱,后赎苎还,于苎中得五两金,以手巾裹之。彬得,送还寺库”。这里提到的寺库,指的就是寺院经营的专门当铺。寺院兼营典当或专门的典当机构,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
三,成熟于大唐五代

到了唐代,专门从事以物质钱的借贷行业-典当行便逐渐形成。当时的称谓很多有“质库”、“柜坊”、“质舍”“寄附铺”。典当作为专门从事资金融通的行业已经发展成熟。
四,立行于北金丶两宋

到了宋代,典当行与唐代大体相同,仍呈官当、私当、私库当三者并营格局。我国历史上最高冠以“典当”对整个行业的称呼。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就绘有一座当铺。
五,鼎盛于明清时期

元末明初,民间商业典当逐渐取代寺院的典当,其典当行主要以商人为主,尤其是山西晋帮和徽州商帮,有“无徽不典”的民谚。到了清代,典当行进一步繁荣,典当市场又呈现出皇当、官当、民当等三大典当分割的形式。据史书记载:乾隆年间,全国当铺共18075座,年收典税9万两白银。嘉庆年间,全国当铺法战到23139座,年上缴税银11万5千两。可见,中国典当业的极盛之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