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大学士是宰相吗?除了武英殿大学士,还有别的什么大学士?

如题所述

清朝的大学士沿用的明朝的内阁制度的形制,却没有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的实际精神。大学士应该说是享受宰相的待遇,但是没有宰相的职能,特别是军机处设立之后,清朝的内阁基本上没有什么职能了,顶多是在大臣死后拟定谥号之内的小事上发挥一点作用。因此清朝认为只有当了大学士又入了军机处才是真宰相。清朝的大学士通常为两殿两阁两协办,由高到低依次是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另外还有两个协办大学士,大学士通常需要翰林出身的人才能担任,对于科举成绩不佳却功业彪炳当到大学士的人,只能授职东阁大学士,比如左宗棠,因为只是举人,因此虽然因为功绩可以入阁,但是只能当个东阁大学士。大学士的品级为正一品,也就是所谓的位极人臣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3
清朝沿用明代内阁制,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
南书房、军机处的兴起
  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部剥夺,决策多由南书房作出。康熙于大臣中简任若干入值南书房,参与机务。但南书房不是正式机构,也不能行文或指挥其他衙门。   雍正时设“军机处”,有军机大臣三人至六人、军机章京若干人,成为权力中枢,皇帝的诏令多由军机处发出。但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以内阁名义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阁,所以内阁仍是清代名义上正式的宰相机构。
三殿三阁大学士
  大学士的名称前要改加殿、阁衔,数目为六人。最初明朝大学士共“四殿”、“两阁”。四殿者,中极殿大学士(原为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原为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两阁者,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清朝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乾隆年间改“中和殿 保和殿大学士傅恒
大学士”为“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
第2个回答  2012-06-23
大学士不是宰相,实际上在明朝洪武时候因为胡惟庸案,朱元璋就永久地取消了宰相这一职位,用内阁替代宰相的权力。清承明制,也没有宰相一说。清朝到雍正时设“军机处”,有军机大臣三人至六人、军机章京若干人,成为权力中枢,皇帝的诏令多由军机处发出,行使宰相权力。
 大学士的名称前要改加殿、阁衔,数目为六人。最初明朝大学士共“四殿”、“两阁”。四殿者,中极殿大学士(原为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原为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两阁者,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清朝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乾隆年间改“中和殿 保和殿大学士傅恒
大学士”为“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
第3个回答  2015-05-26
清朝的大学士正一品,是最高级别文官,政府首脑,丞相。地位尊崇,尊称“中堂”。不过实际上只是一个象征,并无实权。
实际掌握相权的是军机处。军机处当值非官非职,仅是差遣,本身并无品级。入军机处当值的品级从亲王到四品都有。差遣就是临时的意思,随时可更换,没啥稳定地位。
总的来说,法律上,大学士乃政府首脑,军机处乃皇帝秘书班子。在实际运行上,大学士仅有象征性权力(就是盖章了,只有盖章同意的权力,没有不同意的权力,类似人大)。实际掌握相权的是皇帝秘书班子。
大学士有名无实,军机大臣有实无名,如果一个人既有大学士头衔又在军机处当值,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宰相了,比如和绅。
第4个回答  2012-06-23
清朝没有宰相,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均为正一品。地位高低排列: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协办

全程手动操作,望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