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句子后面加‘哈’是什么意思?

在一个句子后面加‘哈’是什么意思或者是什么语气,比如说有人跟我说:‘今晚我们就聊到这里了哈’帮我解一下困惑吧,回答了我才采纳哦~只要你回答了,后面加n个乱七八糟也行哦~蟹蟹...

第1个回答  2022-06-26
句子后面加个“哈”,会为了让对方觉得这句话更加有亲和力,显得这句话不会那么生硬。
第2个回答  2022-03-25
哈没有其他含义,只是像吧,呢一样,作为句子结尾的语气词。只不过更多时候,哈的表意更加笃定,甚至有一些阴阳怪气,增加了疏离感
第一个在句尾加“哈”的人是谁已经无据可查,关于为什么要加这个“哈”也是众口不一。

有人说是源于大湾区方言,有人说是南方省份的口语,甚至还有人说这个习惯其实是泰语。

职场人士认为在句子结尾说上一个“哈”,就掌握了与甲方沟通的心灵代码。

办公室老炮儿培养新人的第一步,就是往他的公关语言芯片里植入“啊、呢、哈、噻、呦”。

其中“哈”是最精髓的,可以同时传达出尊敬与谦卑两种社畜必备的品质。

当然,这个“哈”同样也广泛适用于上下级和同事关系。

领导会对你说“你今晚加个班哈”,你会对领导说“我明天请个假哈”,同事有时也会让你“帮忙捎杯咖啡哈”。

象牙塔里也不例外,作为学习能力最好的一拨人,他们对“哈”的运用也走在了前列。

熟人社交中,有时对朋友表达歉意和请求,也会在句尾用上“哈”。

在这种新型社交心理下,“哈”仿佛无所不能。

但一句话不加“哈”,影不影响意思呢?

不影响。

·好,推进。

句尾的“哈“增加了语言的数量,却没能增加语言的质量。

如果说它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那就是人们试图用这个“哈”消解对话的严肃感。

在线上沟通时,说“好”,担心别人觉得你生硬,说“好的”,又觉得情绪不到位,最后就成了“好的哈““好的吧”“好的呀”。

而每次接触新客户、同事和领导,以前常说的一个“您”字,尊重程度已经不够了,“您好”不如“您好哈”。

仿佛一“哈”,承载着我们敏感而脆弱的线上关系的字节就能变得生动,事情就变得好办了。

可这个“哈”真的让对话活泼起来了吗?为什么“哈”来“哈”去,我们仍处于“假模假式假客气,假烟假酒假朋友”的状态。

因为网络本身就是严肃而刻板的,单单借助于技术就能拉近人们的社交距离,降低沟通成本,其实一直都是个假象。

5G网速几秒钟就能下一部电影,但实则却让人们更加疏离了,我们在键盘后的真情实感在社交软件中跟腹语一样难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