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我们小时候视为英雄的历史人物其实是坏人?

如题所述

小时候,因为我们接触不多,所以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一个人的某些事,对他产生片面的、偏颇的评价,但当我们长大后,对其有了更多了解的时候,可能会推翻我们小时候对他的看法,例如历史上的这4个名人,受教科书的影响,我们一直将他们视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长大后,对他们有了更多的认识后,小时候的崇拜就没有了,因为他们并不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一、李绅

我们了解李绅,还是得益于他的名作《悯农》,这是一首描写农民疾苦的诗作。李绅的《悯农》诗作中,充满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感慨,对于这样一位同情农民,爱惜粮食的诗人,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他是一位正直、善良的人,生活中也乐于帮助弱者,特别珍惜粮食。

但是,当我们了解了李绅当官后的所作所为,对他的所有崇拜就消失了。李绅当官后,贪污了很多钱财,用于维持他的奢侈生活,他的每餐都非常奢侈,没少浪费粮食,我们他的身上看不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他描述的对食物的爱惜,反而他的生活极其铺张奢侈,浪费了不少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的诗中充满了对农民的同情,但李绅个人的品德很卑下,当官后没少欺压百姓,还喜欢滥用酷刑,这让他治下的百姓苦不堪言,纷纷背井离乡,逃离了他管辖的区域。


二、匡衡

匡衡是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个很励志、很正能量的故事。匡衡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但由于家里穷,点不起灯,所以他在自己家和邻居家之间的墙上,凿了一个洞,晚上的时候,邻居家的灯光就会通过这个洞传到匡衡家中,匡衡就利用这微弱的灯光来学习,最终成了饱学之士。

匡衡小时候爱学习的故事非常励志,但是他当官后,却并不是个清廉的好官。匡衡当官期间,他的儿子匡昌喝醉酒后杀了人,被捉拿下狱,应该被判刑,但是匡衡的弟弟和部下,为了让他躲过牢狱之灾,想劫狱救匡昌。虽然最后被匡衡阻止,但匡衡没有让官员依法惩罚自己的儿子,而是利用自身的地位,去向皇帝求情,最终利用私人关系让自己的儿子逃过了惩罚。

还有,匡衡因功被封侯后,朝廷给了他三十一万亩土地,但匡衡却利用郡图之误,多侵占了一万亩土地,并在这些土地上收租,最后被人告发,汉成帝以“专地盗土”罪名将匡衡贬为庶人,使其晚节不保。


三、蔡伦

我国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就与蔡伦有关。虽然蔡伦不是造纸术的发明者,但西汉之前,造纸的成本很高,而且效率低下,但蔡伦改良的造纸术,让造纸的原料更加丰富,纸张的质量更好,成本更低,造纸更加容易,促进了我国造纸术的发展,改变了“洛阳纸贵”的现状。

蔡伦因为改良造纸技术的这一贡献,让他名留青史,但蔡伦却还做过很多坏事。蔡伦是个太监,曾帮助窦皇后做了很多坏事,例如汉元帝的祖母宋贵人,就是在蔡伦的帮助下,被窦皇后害死的。窦皇后建在时,有她的保护没人敢动蔡伦,但窦皇后去世,汉元帝亲政后,他就让人调查此事。

蔡伦知道自己作恶多端,难逃一死,所以汉元帝还未调查,蔡伦就在自己的家中畏罪服毒自杀了。


四、沈括

沈括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全才,在文、理、商、法、工、农、医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数学上的“隙积术”和“会圆术”,地理上的地形高程测量法,就是沈括首创的;化学上的“石油”,也是沈括首次提出的;物理方面,沈括发现了指南针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情况;沈括还在其著作中,记录上光学上的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以及声学上的共鸣等情况。

这样一位科学巨匠,但在做官和做人方面非常失败。

沈括当官后,王安石得势时,他是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但王安石被贬官后,他又屡屡上书批评、诋毁王安石。虽然沈括的批评也不是全无道理,王安石变法有不足之处,但沈括的批评时间的选择,以及王安石强势时,他支持变法的种种行为,让人觉得沈括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

还有,根据王銍的《元佑补录》记载,沈括曾密告苏轼写诗诋毁新法,苏轼一直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沈括开始是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所以反对变法的人,大多遭到了王安石及其支持者的打压,而沈括秘密告发苏轼,也是为了打压异己者。而沈括也因为这次告密,让他的人品遭受质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