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门派围攻明教的时候,张三丰的什么举动暴露了剧情漏洞?

如题所述

武侠故事中的多数情节都是虚构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一个巨大的谎言,而为了圆一个谎言往往要编造更多的谎言,然而编的越多,也就越容易露出马脚,对于长篇故事的创作亦是如此,即便是金庸老先生的作品也不例外,金庸先后两次改书也是最好的证明,最主要是因为金庸的作品都有时代背景设定,各作品之间也就产生了些许关联,由于成书先后的问题产生了诸多逻辑不通的地方,比如先成书的《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补全了降龙十八掌,但当《天龙八部》一书出现后,萧峰一死,降龙十八掌彻底失传,洪七公上哪补?即便要补也不是三掌,于是金庸在改版后针对两本书的情节都进行了修改,完善了这一漏洞,但百密一疏,金庸笔下还是有无法填补的漏洞。

一、历史背景设定

金庸笔下的故事本身都是比较完整的,虽然称不上“完美”,却也都算是武侠小说界巅峰之作了,金庸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入了历史背景设定,这种做法如同自缚手脚,其他作者通常都会选择架空历史背景,便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发挥,而金庸则反其道行之,并且产生了奇效,令武侠的故事有了历史的厚重之感。

比如别人笔下的大侠无非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而金庸则不同,《天龙八部》中萧峰为了宋辽两国牺牲自己,“射雕三部曲”中郭靖为了守卫襄阳而以身殉城,金庸笔下的侠客才配得上“侠之大者”,这正是历史元素给金庸作品带来的加持,但历史元素也容易给作品带来难以解释的漏洞。

二、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

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元末明初之时,书中的矛盾有两点,一是中原群雄和大元朝廷的矛盾,另一方面则是正道的六大门派和明教之间的矛盾,继而也有了书中最热血的桥段“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

六大门派与明教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答案很简单,是那混元霹雳手成昆早年间因为阳顶天夺其所爱,因此心生怨恨,继而对明教中人恨之入骨,后培养了谢逊这个弟子,又将谢逊一家灭门,以至于谢逊从一个文武全才沦为嗜杀的魔头,盲目地杀死了中原不少正派人士,让明教也成了正道门派人士眼中的邪派,双方因此势如水火,再加上后来成昆化身圆真再背地里煽风点火,这才有了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事。

之所以要交代这一点,是因为六大门派和明教之间的矛盾并非一开始就有,甚至从《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提到黄裳创作《九阴真经》的过程来看,当年的明教与中原其他门派之间关系甚好,所以《倚天屠龙记》中六大门派和明教的仇怨其实只是次要矛盾。

三、张三丰的做法

主要矛盾前文其实也已经提到了,自然就是各大门派和元军之间的矛盾了,在这一点上明教和其他门派是一致的,甚至在故事的结尾还是明教势力中的徐达击败了元军,所以中原群雄本该同气连枝才对。

然而原著中关于张三丰的一个细节则有些难以自圆其说,那是原著第十一回,张三丰救下周芷若之前的一段描述。

原著道:“张三丰身子稍侧,双掌起处,已托在两人的背心、喝道:‘去吧!’掌力吐出,两名武官身子飞起,砰砰两响,刚好摔入原本乘来的大船。他已数十年未跟人动手过招,此时牛刀小试,大是挥洒如意。那为首的武官张大了口,结结巴巴地道:‘你……你……你莫非……是……’张三丰袍袖挥动,喝道:‘老道生平,专杀鞑子!’众武官番僧但觉疾风扑面,人人气息闭塞,半晌不能呼吸。张三丰袍袖停挥,众人面色惨白,齐声惊呼,争先恐后地跃回大船,救起落水番僧,掉转船头,急划逃去。”

张三丰说他专门对付元军,却又放走了这元军,这事是小,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时候,武当也派了人,张三丰又如何说自己只杀元军呢?难道武当众人不是代表他的意志?其实这还不是真正的漏洞。

书中最大的漏洞在于武林各大门派与元军的关系,如果说中原各大门派一直都是与大元朝廷作对的状态,他们凭什么能够一直延续下来?要知道后来赵敏一个小妮子都能够将六大门派的人给捉起来,元军要灭了这些门派又有何难?他们可是明着和朝廷作对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