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如题所述

原因如下:

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社会阶级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主要是两大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战后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扩展资料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英国,令英国政府和商界大为恼火,在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呼吁下,英国内阁于1839年作出了派遣舰队征讨中国的决议。

1840年4月7日,经过三天的唇枪舌战,在维多利亚女王的促成下,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票通过了对华开战的决议。6月,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从印度出发抵达中国,封锁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然而,清朝官员认为英舰队开赴中国海面只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船只,并未料到英国“蛮夷”敢对自己动武。7月,英军攻打定海县,清军水师没有丝毫戒备,很快被英军击溃。英军迅速北上,于8月抵达天津大沽口外。

此时,清廷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道光派直隶总督琦善全权处理此事。琦善畏惧英军实力,主张对英军采取安抚政策。他将英国首相的信转交给了道光,信中提出了赔礼道歉、赔偿鸦片损失、割让岛屿、赔偿军费等要求。

道光决定对英军采取安抚态度,答应给英国政府个满意的答复,于是撤了林则徐等人的职务,由琦善作为代表赴广州与英国交涉琦善到达广州后,为了讨好英军,下令拆除了林则徐修建的海防工事。琦善的软弱不仅没让英军感动,反而刺激了英军的侵略胃口,英国侵略者变得更加狂妄。

谈判中,琦善答应惩办林则徐、恢复广州通商、赔偿鸦片损失等条件,但对于英军的割地要求,琦善不敢自作主张,表示可以请示皇帝。义律对此不满,决定以武力相威胁。

1841年1月,英军进攻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被吓破了胆的琦善慌忙请求停战继续和谈。1月21日,英方代表义律单方公布《穿鼻草约》,第一条即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道光知道此事后大怒,于是下令对英国开战。可此时英军已经先发制人了。1841年2月26日,英军对虎门炮台发起全面进攻,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部英勇抵抗,最终壮烈殉国。

5月,英军发动总攻,包围并炮击广州城,退入城内的清军乱作一团。奕山挂白旗投降。27日,双方签订了《广州和约,约定清军退出广州城,赔偿英军和英商损失。

清军撤退后,城外百姓不堪忍受英军暴行,自发组织民众进行武装斗争,两万多民众把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围得水泄不通。英军总司令传话给当地长官,声称如果不解除包围,主力英军将尽屠广州城。当地长官清楚英军势大,出面劝说参战民众解散,这才解了英军之危。

然而,英国政府并不满足,认为索取的利益太少,决定撤换义律,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加大侵略中国的力度1841年8月,英军在璞鼎查的率领下由香港再次北上,厦门、定海、镇海等重镇相继沦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鸦片战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8

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中国赔款2100万两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扩展资料:

1840年英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使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变。首先,社会性质发生了转变。

独立的王国成为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封建的中国成为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附属品。其次,中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

资本主义列强利用自己工业和商业的优势,并以武力威胁为手段,开始向中国倾销商品,冲破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最后,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

一、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成为了半殖半封社会。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并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更不是为了帮助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而是为了寻求原料产地和资本主义倾销市场转嫁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为了把中国变成从属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地,从而进行更好的掠夺活动。

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率先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侵略中国。英国的坚船利炮虽然使清朝统治者感到恐慌,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行割地赔款等等,但并不能使中华民族完全屈服。

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进行了有效的反抗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列强,打破了列强要把中国完全变为殖民地的幻想。

所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只能与中国封建统治者“合作”,来共同统治中国人民。独立的中国变为了半殖民地的国家。

二、中国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

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在发动战争入侵中国的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带入中国社会。

客观上,西方列强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传入中国,使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并导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失去土地的农民、手工业者开始成为工人从事工业生产。

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冲破封建主义经济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是列强的意愿,它们并不想让中国变得强大起来、以反抗自己的统治。

列强们利用自己在中国攫取的政治、经济特权等,借此打压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外,以封建地主阶级仇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其失去了土地劳动力,并产生了大机器生产为主的强大对手。资本主义列强和封建地主阶级共同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倒至发展过程极其缓慢和曲折。

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成为列强心目中的“天堂”。通过贸易手段掠夺中国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又通过向中国倾销商品,占领中国的商品市场。中国开始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鸦片战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2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改变了社会矛盾的性质。所以自此开始,中国的历史开始了新的篇章。

第3个回答  2018-11-10

社会性质、革命任务、社会矛盾、社会结构

1、社会性质:由落后封闭封建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任务:由原先反对封建阶级任务,鸦片战争之后增加了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任务。

3、社会矛盾:由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的矛盾,变成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4、社会结构:出现了两大新的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扩展资料

鸦片战争的影响

1、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1次战争。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

2、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停滞,十分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鸦片战争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1,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班封建社会;
2,社会的主要矛盾改变了,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3,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思想领域,西方开放自由的思想开始冲击已经腐朽的儒家教条思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