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到小学面临哪些变化

如题所述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无论是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方法、课堂要求、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等都有新的变化:

1. 环境变了。到了小学,老师、同学换了,孩子们需要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上课时间也提前了,每天要按时到校,无故不能随便请假。下课只有十分钟的时间,无法尽情的玩耍了。

2.教育形式变了。 在幼儿园孩子们是通过游戏,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则是通过四十分钟一节的正规学科教学,系统地学习各科知识。不但要写作业,还要进行期中、期末的考试。

3.规则变了。到了小学,平时的言谈举止不能像幼儿园阶段时那么随意,孩子们必须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各种行为规范,如有违规行为将受到批评,有时还会影响班级的评比成绩。

4.生活方式变了。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有老师和家长的照顾,他们只负责玩得高兴就好,其它不用考虑。在小学孩子的书包需要自己整理,书本文具自己收拾。下课自己要抓紧如厕,想着喝水。随着气温的变化,还要知道增减衣服,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面临一系列的变化,往往会使孩子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孩子们产生失落感。老师着急,家长们也发愁。其实只要家长们从现在开始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相信孩子是能够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3
幼儿园到小学有6大变化
容观了解孩子将要面临的6大变化
孩子从幼儿园到上小学,是一个很大的转折,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面临6各方面的重大变化。
★ 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园教师像妈妈一样既关心孩子的学习,
又关心他的生活;而小学教师以关心孩子的学习为主,孩子的生活问题需要自己料理,这种变化使孩子感到有些紧张和压力。
★ 同学关系的变化——幼儿园小朋友大多数都是附近社区的,彼此
比较熟悉,交往方便;小学的新同学来源则要广泛和复杂些,最初大家比较陌生,孩子需要一段时间了解同学的个性、兴趣、爱 好和交往方式,然后才能交上朋友。这段时间会让孩子有一定的陌生感与寂寞感。
★ 行为规范的变化——幼儿园一日三餐两点,有午睡,随时可以喝
水、上厕所,来园、离园早点晚点都没关系,行为规范比较自由和生活化;但是小学不能迟到、早退、没有午睡,上课不能随便说话或上厕所,行为规范比较严格和制度化。行为规范从宽松到严谨的变化,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 学习性质的变化——幼儿在活泼、自由、轻松的环境下自发学习,
老师和家长对学习结果没有严格要求;小学生则在教师指导和家长监督的环境下学习,老师和家长对学习结果都有一定的要求。小学比幼儿园更加正规的学习性质,有时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 学习方式的变化——幼儿园的学习以游戏为主,比较直观、具体、
形象,学与玩交叉进行,孩子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小学则实行课堂集体教学,老师的说教比较多,孩子动作操作和参与的机会比幼儿园少,逐步开始训练抽象思维。学习时间变长了,游戏时间变短了,这种比幼儿园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会让孩子感到不适应。
★ 期望水平的变化—— 家长和老师对幼儿以维护快乐和兴趣为主,
没有硬性的学习要求和作业,对小学生则有一定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孩子完成不了学习任务会遭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与教育,同学之间也会相互比较,孩子感觉期望压力高了。
主动建立三方携手教育孩子的桥梁
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帮助孩子适应以上6个方面的变化,幼儿园、学校和家庭三者要形成合力,携手共同努力,让孩子走好漫漫求学路的第一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3
从幼儿园到小学有6大变化

容观了解孩子将要面临的6大变化

孩子从幼儿园到上小学,是一个很大的转折,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面临6各方面的重大变化。

★ 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园教师像妈妈一样既关心孩子的学习,

又关心他的生活;而小学教师以关心孩子的学习为主,孩子的生活问题需要自己料理,这种变化使孩子感到有些紧张和压力。

★ 同学关系的变化——幼儿园小朋友大多数都是附近社区的,彼此

比较熟悉,交往方便;小学的新同学来源则要广泛和复杂些,最初大家比较陌生,孩子需要一段时间了解同学的个性、兴趣、爱好和交往方式,然后才能交上朋友。这段时间会让孩子有一定的陌生感与寂寞感。

★ 行为规范的变化——幼儿园一日三餐两点,有午睡,随时可以喝

水、上厕所,来园、离园早点晚点都没关系,行为规范比较自由和生活化;但是小学不能迟到、早退、没有午睡,上课不能随便说话或上厕所,行为规范比较严格和制度化。行为规范从宽松到严谨的变化,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 学习性质的变化——幼儿在活泼、自由、轻松的环境下自发学习,

老师和家长对学习结果没有严格要求;小学生则在教师指导和家长监督的环境下学习,老师和家长对学习结果都有一定的要求。小学比幼儿园更加正规的学习性质,有时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 学习方式的变化——幼儿园的学习以游戏为主,比较直观、具体、

形象,学与玩交叉进行,孩子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小学则实行课堂集体教学,老师的说教比较多,孩子动作操作和参与的机会比幼儿园少,逐步开始训练抽象思维。学习时间变长了,游戏时间变短了,这种比幼儿园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会让孩子感到不适应。

★ 期望水平的变化—— 家长和老师对幼儿以维护快乐和兴趣为主,

没有硬性的学习要求和作业,对小学生则有一定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孩子完成不了学习任务会遭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与教育,同学之间也会相互比较,孩子感觉期望压力高了。

主动建立三方携手教育孩子的桥梁

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帮助孩子适应以上6个方面的变化,幼儿园、学校和家庭三者要形成合力, 携手共同努力,让孩子走好漫漫求学路的第一步。
第3个回答  2020-11-13
又到一年升学季,幼升小入学登记陆续启动。对于处在幼升小阶段的学生,家长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择校问题,同时还要重视孩子面对升学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做好幼升小过渡的适应准备,提高适应能力。幼升小是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在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如果孩子没有做好相应的适应准备,在学习中容易产生落差感和失落感,从而对上学产生抵触心理。

近日,一段幼儿园毕业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面对幼儿园毕业要上小学的情况,一位小女孩难过到失声痛哭,“我不能像以前那样快乐了”,金句频出萌翻网友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孩子对幼儿园毕业的不舍以及对新的学习阶段的畏惧。在刚进入小学阶段,孩子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需要在家长的帮助就下做好心理引导,能够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会面临一系列的转变。比如从学习的内容上来看,幼儿园阶段以游戏为主,学习的内容多为综合性,不是对知识的系统学习。而到了小学阶段,以课堂教育为主,分为不同的学科来进行学习,在课堂中会增加对纪律性的要求,在学业方面,会增加考试和作业等方面的内容。

幼升小阶段,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第一,对学习习惯的培养。

步入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开始,也是习惯培养的黄金期,需要打好学习根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都有益处。由于在幼儿园阶段缺少学习的意识,进入小学后孩子没有学习和上课的概念,在课堂上不能保证注意力的集中,出现跟不上老师讲课节奏的问题,并且在短时间内不容易转变。

家长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让孩子提前进行预习,提前适应小学的课堂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幼升小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学习中,在生活上也有较大的变化,需要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园阶段,老师会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上的事物,而在小学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对学生生活上的照顾较少。

在幼升小的过渡阶段,家长要逐渐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一些事情,比如整理书包、吃饭、穿衣等,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做事情的条理性。此外还要注意作息时间的差异,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开学后在短期内较难适应的情况。

第三,增加对小学的期待。

进入小学阶段会增加学习任务,需要考虑学习问题,有些孩子不愿意面对这样的转变,会对上学产生潜意识的畏惧和抵触的心理,害怕升入小学。家长要给孩子积极的引导和心理暗示,激起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期待。比如告诉孩子在小学有哪些好玩的事情,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切入,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带孩子到附近的小学感受一下学校的氛围等。

幼升小阶段,家长需要做出哪些转变?

在幼升小的过渡阶段,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在开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完成学习阶段的转变。家长也需要做好心理调整,对孩子小学阶段的教育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与幼儿园期间相比,在小学阶段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家长也会逐渐增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待,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时,容易变得焦虑,产生担忧,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正确的期待值。

在刚入小学阶段,有些孩子是初次接受知识,处于学习适应的阶段,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可能没有达到期待。家长要做好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准备,在孩子学习出现问题时,要帮助孩子进行分析,成绩的高低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充满自信心。
第4个回答  2020-11-13
第一,对学习习惯的培养。

步入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开始,也是习惯培养的黄金期,需要打好学习根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都有益处。由于在幼儿园阶段缺少学习的意识,进入小学后孩子没有学习和上课的概念,在课堂上不能保证注意力的集中,出现跟不上老师讲课节奏的问题,并且在短时间内不容易转变。

家长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让孩子提前进行预习,提前适应小学的课堂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增加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幼升小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学习中,在生活上也有较大的变化,需要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儿园阶段,老师会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上的事物,而在小学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对学生生活上的照顾较少。

在幼升小的过渡阶段,家长要逐渐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一些事情,比如整理书包、吃饭、穿衣等,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做事情的条理性。此外还要注意作息时间的差异,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开学后在短期内较难适应的情况。

第三,增加对小学的期待。

进入小学阶段会增加学习任务,需要考虑学习问题,有些孩子不愿意面对这样的转变,会对上学产生潜意识的畏惧和抵触的心理,害怕升入小学。家长要给孩子积极的引导和心理暗示,激起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期待。比如告诉孩子在小学有哪些好玩的事情,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切入,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带孩子到附近的小学感受一下学校的氛围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