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性心理特征有

如题所述

大学生正是恋爱萌芽的时期,下面我来谈谈大学生的性心理特征。仅供参考。


1、朦胧性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大学生的性心理,尚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主要还是生理发育成熟带来的本能作用,好像情不自禁地对异性发生兴趣,好感和爱慕。

2、文饰性

从大学生宿舍中每晚的卧谈会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对性的关心程度之高,表现出明显的对性的强烈渴求性。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大学生心理上对性问题和异性都很关注,很敏感,但在行为上却表现的拘谨,羞涩和冷漠,具有明显的文饰性。

3、动荡性

大学生并不具有通常意义上的满足性冲动的伴侣,容易导致过分的焦虑和压抑,少数人还可能以扭曲的,不良的,甚至是变态的方式表现出来。

4、差异性

在对于异性感情的流露上,男生显得较为外显和热烈,女生往往表现的含蓄而温存;在内心体验上,男生更多的是新奇,神秘和喜悦,女生则常是羞涩,敏感和不知所措;不过,这种差异近年来有缩小的趋势。如在表达方式上,女生变的较为主动的情况也是越来越常见。


总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谈过了才知道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9
1.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发展不成熟。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的态度的统一,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检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等等。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表现在他们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自我评价能力增强,以及自我教育能力增强等方面。但是,大学生由于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不足,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不善于正确对待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往往对自己估价过高,一旦遇到自己无力解决的困难或遭到某种挫折时,便容易产生对现实的不满的过激行为或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导致行为失控,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充分反映了他们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理特点。
2.情感情绪日益丰富但波动较大。
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他们极度关注自我的成长,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学业的好坏、他人的评价、与他人的关系、社会要求与自身状况的差距等非常敏感。他们热爱社会,富有理想,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充满了希望和激情。爱情的出现也是大学生情感世界的一大突变,对其心理发生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大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比较弱,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表现出两极性:既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沉,又可能从冷漠突然转变未狂热。这种情况常使一些大学生陷入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和冲突之中,感到十分苦恼。
3.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但相对缺乏辨别真伪的能力。
大学生喜欢求新求异求变,对社会、校园中出现的新鲜事物和新理论新观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容易受其影响。但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辨别真伪的能力有限,加之这个年龄段的逆反心理,大学生往往接受不了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有时会表现出偏激言行。
4.性意识觉醒但处理相关问题的知识、能力却较为欠缺。
大学生的性心理已发育成熟,性意识开始觉醒,感情欲望逐渐增强。许多同学开始注重自我形象,关注异性、渴望与异性交往并希望获得爱情,但有的同学因欠缺科学的性知识,对自身的性问题感到困惑和疑虑;有的同学因缺乏交往训练和技巧而不知如何与异性进行正常交往;也有的同学单相思和失恋的情绪久久不能化解。
5.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思维易带主观片面性。
抽象思维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与“形象思维”相对,即通常所说的“逻辑思维”。大学生由于学习的知识的增加,受到的思维训练越来越复杂,因此,抽象思维的能力获得了迅速发展,并逐渐在思维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并未达到真正成熟的程度,主要表现在思维品质发展不平衡,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敏感性发展较慢。尤其是不大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去指导认识活动和观察社会现象,所以,常常把社会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以至于陷入主观、片面和“想当然”的境地。有的心理学家在揭示大学生这种思维特点时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连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家都感到棘手的社会问题,在大学生看来却易如反掌。”
6.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
多数大学生已能逐步自觉的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排除内外障碍和困难,去努力实现奋斗目标,意志的自觉性、坚韧性、自制性和果断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处于意志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意志水平发展又是不平衡、不稳定的。意志的自觉性和坚韧性品质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意志的果断性和自制性品质的发展却相对缓慢些。在不同活动中,大学生的意志水平的表现也不一样。即使在同一活动中,其意志水平的表现也有较大差异,心境好时意志水平较高,心境差时则显得较低。情绪波动对他们意志活动水平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04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第3个回答  2022-03-12
1、朦胧性
2、文饰性
3、动荡性
4、差异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