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日出和日落的时候,会有漫天红霞呢?

如题所述

早晚日出日落时地平线上往往会出现彩云。日出和日落的形成是由于空气对光的散射。太阳光进入大气层,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粒子就会散射。这些大气分子和粒子不发光,但因为散射太阳光,每个大气分子形成一个散射光源。根据瑞利散射定律,紫色、蓝色、青色等波长较短的光最容易散射,而红色、橙色、黄色等波长较长的光透射能力较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明亮的天空永远是蓝色的,而地平线以上的光只有波长更长的黄色、橙色和红色。这些光线被空气分子、水蒸气和其他杂质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呈现出绚丽的色彩。俗话说,朝霞不灭,晚霞千里行。也就是说,鲜红的晨光说明大气中有很多水滴,预示着天气要转雨了。如果有火红或金色的夕阳,说明西边没有云,太阳可以透射形成夕阳,从而预示天气会晴。

夕阳千里行,意思是夜晚的天空中有红光,预示着第二天将是晴天。整句是日出不出门,日落千里行;意思是:日出日落前,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彩云。日出前后在东方天空看到的霞多丽叫日出,日落前后的霞多丽叫日落。如果早上有彩霞,明天可能会下雨;如果晚上有彩霞,明天可能是晴天。天气谚语,也称为农场谚语,是以习语或歌谣的形式表达天气变化的流行说法。天气谚语基本上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口述和笔记的历史充满了押韵、轶事和谚语,以表明明天的天气是晴朗的还是暴风雨的。这些朗朗上口的农谚,“朝霞不出,晚霞千里”,“水烧茶时”,是很久以前人们总结出来的。像你一样,勤劳的农民注意到了日出前和日落后地平线上经常出现的五颜六色的现象,即晨光和晚光。

大气本身没有颜色,但是它的颜色来自于阳光。就像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一样,夜晚彩霞的形成也是阳光的散射。当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或落下时,光线以斜角到达地面,即与地面的角度很小,然后太阳会通过比一天中任何时候都厚的大气层到达地面。当时的“小人”蓝、紫,甚至靛、绿光,在穿越大气层的漫长过程中已经被散射,剩下的长波长红、黄、橙光可以一路穿过,进入我们的眼睛。这是我们通常看到的霞多丽的颜色。

如果有云会被染成橘红色和红色,这是一朵美丽的燃烧的云。越靠近地平线,太阳经过的大气层越厚,能“逃逸”的光波长越长,霞多丽显得越红;相反,越靠近天空,天空越蓝。同样,大气中的尘埃和水汽越多,散射作用越强,霞越红,尘埃和水汽越少,霞越接近青色和白色,所以有“青霞白霞,无水烧茶”的谚语。空气中的灰尘和水蒸气会加剧散射。一般来说,早上大气中的灰尘较少。如果出现华丽的日出,说明东方有含有大量水汽的云。初升的太阳加热低层空气,使其上升成云。一旦云变得更长更厚,坏天气就会来临。被太阳炙烤了一天,低空大气一般剩下很少的水,但是一天的尘埃漂浮并集中在低层。明亮的晚霞是由灰尘和其他粒子散射阳光形成的。它们也表明西方的空气是干燥的。由于我国盛行西风,气流有由西向东的规律,干燥的空气盘踞在头顶,所以一定是晴空万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7
主要是由于空气对光的散射,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
第2个回答  2021-06-07
晚霞行千里,意思是晚上天边有红霞预示着第二天会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全句是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意思是:在日出和日落前偿的天边,有时会出现五彩缤纷的霞。日出前后在东方天空看到霞称朝霞,日落前后的霞称晚霞。 要是早上有彩霞,明天可能要下雨;要是傍晚有彩霞,明天可能是晴天。 天气谚语又称农谚,是以成语或歌谣形式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天气变化的俗语。天气谚语基本上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口述与笔记的历史充满韵文、轶事与谚语来指示明日天气是天朗气清还是风雨飘移。
第3个回答  2021-06-07
这个主要还是因为气流的原因,再加上天气等影响,所以在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就会有红霞。
第4个回答  2021-06-07
是因为在这个时间,太阳光照射地球的角度是比较特殊的,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