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差生的提高学习的兴趣

如题所述

差生是每个班级集体中存在的客观实体,差生转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每个老师和配合班主任要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必须按照科学的教育规律, 深入调查分析, 了解差生个性及心理特点, 寻根溯源, 对症下药, 差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摸清情况,确定目标
对每一个班级学生个性差异了如指掌, 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只有掌握第一手材料, 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此, 学期初教师首先做好摸底工作, 从细微处留意观察发现问题,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与场所,间接或直接地接触了解学生及其家长, 全面准确地摸清每个学生当前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 从而确定差生类型, 细化出各自的性格特征, 在此基础上尽快确定目标,采取措施进入工作状态。
二、以爱感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在山中修行的老法师月夜里散步回来,碰上了一个小偷正从他的茅屋里往外走去。他知道小偷在茅屋里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呀!”望着消失在夜色中小偷的背影, 老法师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第二天早上,老法师睁开眼睛,便看见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大衣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口。老法师高兴极了:“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看了这个故事,我深深地被老法师独特的教育所折服。老法师那超然的心境和博大宽宏的胸怀,使得小偷幡然悔悟,他这种独特的教育方法,远比大声训斥、当面指责、讽刺甚至挖苦高明多了。他的教育,尊重了人格,体现了教育的真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一般来说,差生之所以落后,并非都是智力的问题,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不要给予批评和斥责,而应该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他为什么如此?什么原因造成的?深层次的原因何在?去理解他们,同情他们,不把他们当作是班里的包袱,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他们对学习的信心,要真心地去爱护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愿意接受教育和管理,你会发现他们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不求上进。
我班的有个学生,因为视力不好,基础又比较差,学习很差,上课老爱发呆,从语文老师收的作文中我发现她同样渴望老师的信任、尊重和赏识,其实,她只是想与其他同学共享的激励、关爱、殷切的目光,而不是异样的眼神。老师的目光有时像阳光,让学生绽开灿烂的微笑;有时像剪刀,剪碎学生美丽的梦想。老师,请用一样的目光看学生。
三、换位思考,善于表扬和批评
我们也曾经是受教育者,一路走过来。今天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体会到差生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于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世界,用他们的心去理解世界。学生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的,但是对于后进生来说,挨批评成了家常便饭,老师对于他们的表扬显得很吝啬。由于差生的特殊经历和思维方式,他们更容易把别人善意的批评歪曲化,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因此,我们要多用表扬的办法来对待他们。
四、因材施教,持之以恒
对于因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而成绩差的学生,要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明确青少年学好文化知识是首要任务,是关系自己美好前程的大事。同时对他们的作业及时检查,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注意听讲,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多读书多背书等。而智力迟钝、反应不灵活的差生,跟他们讲“笨鸟先飞”的道理。鼓励他们只要肯下工夫,勤奋学习,多练多读,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对那些顽皮、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坚持打持久战。上课时,时时暗示,提醒这些学生集中注意力;做作业时,坐在他们旁边看着做,边看边指导,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既能提高他们作业的质量,又能帮助他们改正拖拉、懒散的不良习气。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有早开的,有迟开的,哪怕是开花再晚,只要精心护理,也照样结出果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05
积极主动:首先要改变孩子的心理状态,对自己不喜欢的科目让它能够充满信息去学好,相信自己对这个学科能感兴趣,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比如:我很想学好化学,但是不能光说,要真的去学才行,想想怎么才能让自己对这么学科感兴趣,首先你要知道化学的特点是什么?化学的特点是:实验多,现象多,这就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地方。
确定目标:从上边这一点就能达到一个小小的目标了,有了这个小的目标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不多的学习提高的自己信心。开始的时候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有的同学往往学习一两周,没有什么太高的提高,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就不愿意去学习了。在这里提醒同学们不要好高骛远,一个一个的去实现目标。
确定学习目的:想想学习是为了什么,间接的去建立兴趣,学习的目的是指学某一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门学科。学习的过程多数是要经过长期的刻苦努力的,只有努力了,才能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
培养成功感:再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一个小小的成功后,家长要给孩子一下鼓励,一个小小的奖品也好,这样好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转移目标:把原有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培养新的学习兴趣。每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如爱玩汽车、爱搭积木等。到了高年级后,就应当去发现、了解与爱好有关的知识,如怎样当个好驾驶员?汽车是如何发动的?汽车的构造原理是什麽?我所学的知识中那些和它们有关系?这样就把对学习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激发学习兴趣: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一般都对它的结果有了预期的想象,而坚持去做这件事情。可以想象出考试成绩优秀,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得到同学们的羡慕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想像会帮你成功。
第2个回答  2012-06-21
让他自己处理自己的钱财,决定,交给他做人的道理,这是学习好的根本,
第3个回答  2012-06-23
教师多关心,多鼓励,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就OK了。
第4个回答  2015-12-11
慢慢引导 重玩中学习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