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记叙文方法技巧 比如怎么分析选句的作用、题目的作用等

如题所述

1. 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作者情感
9.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平叙(略)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17.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阅读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首先要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整体感知包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线索和思路;分析文题与内容的关系;领悟文章的主旨,把握感情基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1.主题思想的把握。
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于某一局部,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整的概括。
① 从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 从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特别是开头、结尾的议论、抒情的语句):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在篇末点题或深化中心;
③ 从分析主要人物、中心事件入手:文章的中心都隐含在人物事件和文章各部分中,要做综合归纳;
④ 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归纳主旨,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弄清文章的内容和它们的之间的联系。

2.人物形象的分析。
① 通过分析事件来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首先要弄清作品中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进而分析出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② 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来把握任务的形象: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服务的。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 分析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
b. 分析细节描写;
c. 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3.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 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② 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4.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每个词语都有其最基本的意义,但在特定的语境之中,有的词语的没喊或外延被临时放大,被赋予了同文章主题思想,或者作者思想感情,或词语大意密切相关的特定含义。理解、领悟这些“浓缩精华”的词语,剖析其概括的具体内容,至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需从整体上去认知,把这个词语放在相对较为宽泛的语言背景中去分析,有意识的结合上下文进行积极的思考,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破解它所概括的内容。

5.某句话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①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总领全文;
②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③ 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6.理解句子的含义(或者对句子的赏析)。
① 从修辞角度作答:需要理解或赏析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答题时把他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在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② 从句子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去分析:通过细密的梳理,首先分析出该句子的基本意思;对一些抽象深奥的句子,因其是对全文重点内容的抽象概括、凝练升华。我们可以结合主题思想,深入挖掘句子所揭示的哲理,举步难归纳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7.修辞手法的作用。
对于这类问题的回答,首先要熟记各种常见修辞的作用,同时还得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①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②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③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响;
④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⑤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⑥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⑦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⑧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抒情强烈。

8.层次的划分、层意的概括。
1) 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①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②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③ 按事情发展过程分(找各个事件);
④ 总分总(掐头去尾)。
2) 概括层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 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② 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③ 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
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段意。

9.文章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有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① 托物寓意: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某种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②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③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④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某些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⑤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10.语言特色。
常见的语言特色有: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11.联系实际谈感想或感悟。
① 回答启示、感悟、评价或价值取向类题目,要求选准角度,或谈感想,或谈体会、或谈感悟,既要结合文本,又要联合实际;
② 回答审美情趣或价值取向类题目,要求用理性的思索来整合文本的思想内容,最好能形成哲理性的观点,让人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6
.

理解记叙文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总体来说,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能够帮助于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因此,对标题的分析理解就显得尤其重要,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也就成了历年中考考察的一个热门的知识点。

一、分析标题的含义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如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再如《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标题的表层含义是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深层含义是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比如“变色龙”的字面意义是一种善于变色的蜥蜴,而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变色龙”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再如2008年四川眉山卷《拔掉那颗蛀牙》一文的标题“拔掉那颗蛀牙”并不是写拔掉生病的牙齿,而是用标题来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学会去爱,付出爱,才能健康、快乐、幸福。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

要了解标题的作用有那些,我们不妨来看看几篇课文。《藤野先生》——表明写作对象,《智取生辰纲》——关联主要情节,《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心声》——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含蓄寓意,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如2008年江苏南京卷的《田野上的白发》中的“白发”:(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另外,设题类型中的“标题好不好?能不能换另外一个”这类考题实际上也是在考查标题的作用。但是要按照要求来答:第一步,表明观点(如:不可);第二步,说出理由(围绕标题的作用);第三步,说出改后的标题的不足。如2008年浙江绍兴卷《一只土碗》的第8题,参考答案:不可。理由是:(1)“一只土碗”作为小说线索,情节围绕它展开;(2)以“一只土碗”为标题,寓意含蓄,可以引起读者兴趣;(3)以“转变”为标题,过于直白,不够含蓄。

总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技法与实例

技法一、析标题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例1: 2009沈阳市中考《迷雾灯塔之光》第12: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4分)

分析点拨:这篇文章叙述的是小科林在大家的帮助下,用最原始的方法重新点亮灯塔的光,迎回自己在海上迷途的父亲的事件,表现出了人世间的爱心和真情。文章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从字面的理解是灯塔再次亮起的火光的意思,但联系文章叙述的内容和情感,这个“光”显然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它还指人的爱心、真情所闪烁的人性之光。

通过以上对标题中“光”的字面义及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组织出如下答案:灯塔再次亮起的火光,也指人的爱心、真情所闪烁的人性之光。

技法二、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例2、2009年山东省中考《母亲的羽衣》第10题: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分析点拨:这篇文章写的是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倍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幸福的生活及做了母亲之后肩负起家庭责任的情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母亲穿与不穿羽衣就是这两段生活的写照。搞清楚了这个内容,我们就能够知道,标题“母亲的羽衣”显然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比喻母亲在未决定当母亲前的那段生活光景。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组织出如下答案:

“母亲的羽衣”比喻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倍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标题富有内涵和韵味,容易引发读者深层的思考。

技法三、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例3、2009年扬州市中考《那一扇门》第22题:题目中的“门”,可以理解成哪些门?联系全文,分别简要说明。(6分)

分析点拨: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位警察由于少年的无知成为一名不良少年封闭自己后,在一位老人引导激励下(有意为少年未锁的那扇门),终于重启心门,恢复了生活的信心的故事。了解了这个内容,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的方法来分析题目“门”的意思了。

从字面理解:实指的“门”:①少年的家门:少年把自己关在家里的门;②老人的家门:老人有意为少年未锁的那扇门。

从内容表达的情感分析,还指虚指的门,即“心门”:①少年的心门:少年因为自卑,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敢与别人交往;或者:少年在老人的引导激励下,终于重启心门,恢复了生活的信心。②人们的信任之门:别人厌恶他、防范他,不再信任他,对他关起一扇门。或者:老人主动接近他,与他交往,巧妙为他打开的一扇信任之门、自信之门。

技法四、析背景、线索。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例4、2009年河南省中考《北京时间不到点》第8题:联系全文,说说“北京时间不到点”的含义。(3分)

分析点拨: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我和顾客以及服务员故意将错就错,说北京时间不到十点,使这对父子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北京时间不到点”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充分体现出众人的爱心、善心和同情心。问题在于:我们为什么要帮助一对乡下父子说这个谎言?这就需要了解故事的背景:乡下父亲为了奖励考试得“双百”的儿子,一大早赶了几十里地来买汉堡。了解了这一背景,我们就不难知道这句话是善意的谎言了,也就对这个标题不难理解了。

参考答案:(1)为了让乡下父子买到优惠的汉堡,我和顾客以及服务员故意将错就错,说北京时间不到十点。(2)“北京时间不到点”是一句善意的谎言,充分体现出众人的爱心、善心和同情心。

知识积累

文章标题的主要作用

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真题演练

拨动心弦的________

马 德

那天,我到火车站去接汉口来的客人。

清晨的车站广场上,稀稀拉拉的没有几个人,突然走出一个大概有30多岁的男人,他向我跨了两步,有些犹豫的朝我喊了声“大哥”

起初我以为我听错了,因为我并认识他,回头看看也没有其他人,接着那人又冲我叫了声“大哥”,他目光看起来有些无助,也有些无奈。我说“你叫我吗?我想证实一下”他点点头说“兄弟是这样的,我刚才下公共汽车的时候,我的钱包被人偷了,回不了家,我是想……

我明白他的意思,我的脑海里立刻涌现出许多画面:弄残了肢体的行乞者,编造自己遭受灭顶之灾的行骗者……这样的人在大街上到处都是,不难找的到。就在刚才售票大厅的外面还有一个老婆婆趴在地上,摇动着饭盒正向人们要钱呢!

我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骗子?是一走了之,还是施救于他?那人低着头等待着我的回答,就在这时候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跑过来对我说“叔叔……真的,我爸爸的钱包真丢了,叔叔你要是不信要不我给你唱首歌吧!”说完他朝我微微一笑,便开始唱起来了“小呀么、小二郎,背上书包上学堂……

这个小女孩的一直是面待笑容的在唱歌,那纯净而甜美的笑容像一股清泉,一下子流到我的心里。

那个男人一见小女孩跑过来,扯开嗓门冲小女孩喊了一声“让你在一边等着,谁让你过来的”小女孩被父亲的喊声吓坏了,紧紧的站在我的身后一动不动。

这会不会是父女俩联合起来导演的一出戏呢?我的脑海里顿时有冒出这样的念头,但一想到刚才小女骇那纯净的笑容,他们怎么会是骗子呢?我还暗暗骂了自己一句。随后便说了一句“你别骂孩子了,你需要多少钱?”

我……我需要,我需要150元,那个男人不知道是激动还是难以启齿,总之吞吞吐吐半天才说出了这个数字。我把钱递给他的时候,他问我要地址,说将来还我钱,我摆摆手,我俯下身子,拍了拍小女孩的脸蛋说说了一句“小家伙,真可爱”说完我便起身,走了。

在站台上,我等到了我要等的火车,也接到了我该接的人。然后我们顺着站台往回走,刚快走出站台的时候,突然听到从火车的车窗里几声沉闷的敲击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他们父女俩,正咧着嘴,一边朝我招手,一边朝我微笑。啊!他们不是骗子。是啊!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那么多的骗子。

那一刻我为什么会突然坚决的把钱那出来帮助那个男人呢,现在想起来只有一条:就是小女孩那纯净天使般的笑容,突然拨动了我心弦的缘故吧!

微笑,是不是上帝赋予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呢?你看,这甜美的语言,像一只温柔的手一下子就触到了人性最柔软的地方,我想说的是,不仅是小女孩,当我们也试着用微笑对别人的时候,会不会一下子拨动整个世界友善的和弦。

阅读训练:

1、根据文章内容,将文题补充完整,并说说自己补充的理由。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画线的内容。

参考答案:

1、拨动心弦的微笑 ,因为文章写了三次小姑娘的微笑,小姑娘的微笑使我坚定了帮助这个陌生人的决心。用“拨动心弦的微笑”为标题,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

2、描写了我不知道该不该帮助这个陌生男人的复杂的心理。
第2个回答  2012-06-23
你好!
记叙文分为四种:
1、写人的。
2、写事的。
3、写景的。
4、写物的。
每一类记叙文写的方法不同。
写人的记叙文要写清外貌、事例、印象。
写事的记叙文要写清起因、经过、结果。
写景的记叙文要选择景点,抓住特点写。
写物的记叙文要写清外形、特点、用途等。
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内容要写具体、形象、生动。
怎眼才能写具体、形象、生动呢?
一是要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有一句话说得好:
“修辞之中有魔力”。
二是要采用多种描写方法。
另外,
题目要要新鲜,
突出中心。
例如:
题目“重塑生命”比“我的老师”更具有表达效果。
当然还需要注意:
结构要合理;
中心要突出;
主次要分明;
详略要得当;
选材要典型。
愿你满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