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师范学院就业工作难点

如题所述

师范学院就业工作难点如下:
近年来,师范生就业危机日益显现,师范生总体需求以及师范生初次就业率呈逐年下降之势。对此,师范院校应予以高度重视与关注,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师范生充分就业。一根据调查研究和多年工作实践。师范生就业的现实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体制的城市指向限定着师范生就业。城市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和政治文化中心,一直都是主流价值的聚集地,城市人的生活价值和生活标准被看成社会主流。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将发端于城市的理念向受教育者传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随着受教育程度的递增,学生会接受越来越多的反映城市理念的价值观,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偏好于城市而厌恶农村的价值倾向。这种倾向是在长期的受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根植于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因此,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自然而然会把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作为首选。另外,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也表现出很强的城市指向性,很多受教育者获得的是城市专用性实用技能。2.教育供需矛盾制约着师范生就业。人力资本供给与需求,构成了教育供求的矛盾运动。从静态来看,教育供求在总量上是平衡的。但是,若对其做动态的观照,我们就会发现,由于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是由不同主体来承担的,它们随时间的变动而变动,二者的方向、速度不是完全一致的,因而会对教育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既可能减轻供求矛盾,又可能扩大原有的不平衡状态,也可能经过平衡点,向新的不平衡状态转化,即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或者由供过于求变为供不应求,或者趋向于达到平衡。由于历史与体制的原因,当前不少师范院校设立的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状况不能有效地反映到人力资源的培养中去,形成供需“两张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车伟研究员指出,“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劳动力市场之间还没有一个有效的连接。因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渠道并不特别畅通,导致许多单位、企业急需大量掌握比较好的技能的大学生却找不到,同时大学生们又在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