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品能祛痘?不靠谱

如题所述

开篇直奔结论,如果是痘痘治疗。本身的话,仅依靠护肤品,可能会严重耽误痘痘的治疗,所以答案是不靠谱滴。


这点毋庸置疑,但是 护肤品也有自己的作用领域


我知道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说:“我的痘痘就没用药,就是用护肤品治好的,而且挺好用的还没啥副作用,你凭啥说护肤品治疗痘痘不靠谱呢。”


别急,我们先不争论,先来讨论。相信各位亲,看完了本篇内容之后心中就有判断了。



痘痘的治疗分成两个部分,或者说是两个阶段。

第一个是痘痘本身,第二个是痘痘愈合之后的阶段。


在谈任何的治疗之前,都必须说一说痘痘的发病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于治疗手段一目了然。

痘痘的发病原因从主要的方面来看,跟 遗传、基因、分泌物、饮食、环境 等相关。



如果说得更细一点,造成痘痘发病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这也是为什么容易出痘痘的人,大多数都是油皮,特别是面部的T区,还有就是前胸及后背。

所以治疗痘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控制油脂的分泌。

异维A酸 能够显著的控制油脂分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用了异维A酸之后,面部出油明显减少,甚至发干,且头皮出油跟头皮屑都减少了。

护肤品也说自己能够控油。比如说烟酰胺、PCA锌等之类的,但这些作用是肯定不能跟异维A酸比的,甚至可以说相去甚远。



此外,控油还有一个重要的点,那便是 雄激素 ,因为,皮脂分泌受雄激素分泌影响很大。所以抗雄治疗,在女生的痘痘治疗中,有重要的地位。

现在一些护肤品成分,也说自己有抗雄的效果,这些作用,还是不能同 避孕药、螺内酯片、西咪替丁 这些药物相比。


这个角化过度,导致它们赖在皮肤上不能及时脱落下来,而且把毛囊皮脂腺导管的直径缩小的,堵塞了。

这个导管本来是有重要作用的,因为要排泄皮脂、角质蛋白等,现在排不出去了。于是就形成了粉刺。

现在市面上很多声称能够祛痘的护肤品,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个来得多,最常见的就是 视黄醇(即A醇),还有水杨酸或果酸等

主要功效是去角质,A醇在皮肤内要转化为A酸才能够起到作用,其实转化率很低,直接用药物A酸不行吗?



比如说阿达帕林凝胶,就是第三代维A酸。还有水杨酸或果酸,在护肤品中是有浓度限值的,水杨酸是2%,果酸是6%,这样的低浓度。

可想而知,跟临床中10%、30%,甚至果酸有50%、70%的浓度,怎么能为之相比呢。

倒是护肤品中 壬二酸 ,浓度来到了15%,甚至20%,确实有作用。




其实痤疮丙酸杆菌,是皮肤中正常菌群。换句话说,即便没痘痘的人,皮肤上也是有这个细菌的。

现在一些护肤品称自己可以杀这个细菌,包括前面提到的壬二酸,还有一些植物提取物等。

但是除去壬二酸不说,植物提取物啥的,其作用效果,不会超过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克林霉素,或者夫西地酸乳膏、过氧苯甲酰等外用药物的。




这个炎症反应,请大家跟前面提到的痤疮丙酸杆菌做一定的区别。那个是细菌引起的炎症, 这里的炎症是非感染性的炎症 。

比如说皮脂过度分泌,形成粉刺,然后破裂进入真皮层,导致的炎症。



这些炎症反应,有些是特异性炎症,容易形成疤痕,包括痘坑或者增生性疤痕。

所以有些护肤说自己可以抗炎,这种抗炎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是比较微弱。



综合前述,护肤品在 痘痘的第一阶段 的治疗中,存在感相对比较弱。而且消费也不划算,完全可以 用药来控制

关于痘痘的治疗药物,其实不用记住太多,记住以下几个即可:

外用的: 阿达帕林凝胶、过氧苯甲酰、壬二酸、夫西地酸乳膏。

口服的: 多西环素、异维A酸胶囊、避孕药/螺内酯片。

这些药物的不同组合,可以控制住绝大多数的痘痘。



即痘痘愈合后遗留的 痘印和痘坑/增生性疤痕 ,这两大主要问题。


痘印的话,通常分为 红色痘印和棕褐色痘印


红色痘印 ,实话实说,目前临床可以选择的药物也不是太多,外用药物里糖皮质激素一般是不推荐的。


像马来酸噻马洛尔滴眼液,有研究说长期使用可以祛红,收缩血管。


在护肤品方面,很多护肤品说自己可以去红色痘印,其实我觉得 更多的是通过抗炎修复 来祛红吧,也许这个领域,有些护肤品有自己发挥的余地。

还有就是 棕褐色痘印 其实就是色沉 ,这个具有美白成分的护肤品,多少能起到一些作用。

无论是壬二酸、曲酸、熊果苷、光甘草定、A醇,烟酰胺,还是水杨酸或果酸,这些成分还是有作用的。



此外,就是痘坑/增生性疤痕了。对于这一块,药物都不敢说自己有很大的作用,更别提护肤品了。


因此我觉得护肤品在治疗痘坑或增生性疤痕领域,可以发挥的空间有限。


总之,对于护肤品来说,痘痘第一阶段的治疗发挥作用有效,不能做到雪中送炭,顶多是锦上添花。


那些说自己仅仅靠护肤品就治愈了痘痘的朋友,大概率是因为自己的痘痘本来就很轻,或者说是自愈的。

对于第二阶段的痘印来说,倒是有发挥的空间,但是对于痘坑或增生性疤痕来说,护肤品效果不可以期待过深。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皮肤问题还需及时问诊医生

封面图源:Pixabay.co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