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能否使用于服务贸易?

如题所述

可以参考,有一定启发作用,但不能完全不修改就直接挪用。传统的贸易理论是关注货物贸易;近20年来,服务贸易和投资贸易均发展很快。传统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针对性和说理性不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有哪些?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绝对优势理论、H-O-S模型、相对优势理论或比较优势理论。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即是各个国家分别从事有利于改善商品交换条件的专业化生产,通过国际交换,以改进各国收入和福利。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国家之间在需求、供给方面具有不同的函数特征。国与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即专业化生产可以发展不同的技术。因而即使是相同的劳动力,各国的生产函数也不相同,从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出现分化,各司其职。
2、H-O-S理论的主要结论是:某一个国家主要出口那种本国所具有的相对丰裕和廉价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产品,同时进口那种本土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产品。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S,Eli Heckscher-Bertil Ohin-Paul Semuelson)模型是一个两国、两商品、两资源禀赋的模型。它最主要的前提假设是以下这么几点:
1)生产要素是同质的、或者说生产的技术水平是相同的,因而产品的生产函数是相同的。2)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3)符合完全竞争市场模型的前提假设。4)生产要素完全利用。5)各国的生产要素不同,因而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也就是一般来说的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
然而,美国经济学家里昂剔夫早在1953年根据美国1947年的统计数据发现,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这就是说,美国作为一个资本富裕的发达国家出口劳力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H-O-S的理论预测不符,被称为“里昂剔夫之谜”。里昂剔夫的发现彻底推翻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实证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3
传统的贸易理论是关注货物贸易;近20年来,服务贸易和投资贸易均发展很快。
传统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针对性和说理性肯定不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