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都希望孩子不要有心理问题?

如题所述

首先我们先讨论,到底有没有心理问题。分为三种情况:

一、不是没有心理问题,而是不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

那个年代能保证身体健康就很不错了,谁还会关注你有没有心理问题?而且心理问题除非特别严重,否则往往不大容易察觉。它不像身体问题能通过肉眼或者仪器拍片就能看出来,它只要没有表象,或者当事人自己不承认,就根本不会引起人们发觉。

再加上经常受打骂粗暴对待的人,很有可能也会成为暴力的实施者。在他弱小时,他被欺负,可是一旦他拥有了绝对的力量就会以同样的方式欺负别人。所以他当然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有问题的都是别人。(参考孙小果案件)但这只是一部分孩子,有可能未受到打骂的负面影响。这不代表打骂教育就不会给所有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更不能代表打骂教育是正确的。而且就算这一部分健康的孩子,我们只看到了他受到了打骂教育,却没看到他除了打骂教育外,还可能受到过来自教养成员其他方式(比如温和的,鼓励式)的教育。比如来自爷爷,奶奶辈的关怀,比如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支持。一代一代都是如此,但绝不能说明以前的教育就是对的 ,就是没问题的。

二、确实没有心理问题,但是这也并不能说明粗暴的打骂教育没有问题

不可否认,每个孩子的特点不一样。确实可能存在那种比较皮实的,脸皮比较厚,心比较大的孩子。经常挨打挨骂还活蹦乱跳,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这类孩子长大,一般轻易也不会使用打骂教育。因为他的内心是积极的,阳光的,是温柔又有力量的。他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而不是单一的打骂。

三、曾经遭受过心理问题,但经过自我调节和良好的教育,和过去的父母和解了,成功走出了心理问题。这类走出心理阴影的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肯定不会再贯彻打骂教育。因为他们自己最知道其伤害性。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偏差呢?

1、两代人面临的问题不同。父辈这一代人生活在建国后的那段时期,时代主题就是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先进模范值得学习,大家都是精神饱满、热火朝天干工作,一切都是政治挂帅、以工作为核心,精神上的富足让心理上的问题少得多。而现代社会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家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追求各自的事业成功,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优胜劣汰异常残酷,身处其中的个体身心疲惫,心理问题难免频繁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人的心理问题的确多些。2、幸存者偏差。父辈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考验,包括物质匮乏、阶级斗争、繁重的劳动等等,说实在的,能挺下来,活过来的都是强者,而很多中途夭折或去世的人,也没有机会教训后辈。因此能活下来的父辈并不代表他们接受的教育有多好,只能说他们作为幸存者活下来而已。

3、社会发展的结果。父辈所处的社会,医疗条件没有现在好,有些心理上的问题根本没受到重视,纵然出现问题也归结为其他笼统的原因。不像现代社会,各种心理问题分门别类,非常细致。就算没什么问题,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也受到大家的重视,而且还呼吁个体要提前介入治疗或预防,而这些问题父辈们根本就不当一回事。所以现代社会中,人们心理问题多,与整个社会重视、心理学及医学高度发达有关。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关注点,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另一类人群是值得商榷的。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上,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抗压能力。

什么是抗压能力?是人在面对挫折,困难时,内心坚定,坚持,有信心,毫无畏惧地相信一定能成功的勇气和信念。

他需要你内心生出无比坚定的力量。而这是需要拥有足够多的爱,接受足够多的信心,足够多的支持才能生出。他是爱浇灌出来的,而不是打骂,打压,欺骗。

打着给孩子制造挫折教育的幌子,对孩子动辄打骂,打压,并不能结出“抗压能力”这样的果。相反很容易生出胆小,软弱,极度自卑的人。

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在面对父亲时,日常的聪明伶俐劲一扫而光,转而哆哆嗦嗦,答不上话,就是一种病态的胆小,畏惧,害怕,极度的不自信。这样的人内心能得到滋养吗?能有稳定坚定积极的情绪面对挫折和困难吗?怕,很难。

打骂教育不是挫折教育,披上再好的外套,裹上再美的外衣,也改变不来这种教育方式造的“恶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27
心理健康在孩子的一生成长中非常的重要,可以说高于一切。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让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健全孩子的体魄和人格的重要保证,所以父母都希望孩子没有心理问题,可以健康的成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在人们生活质量非常丰富的当下,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逐渐的显露出来。
一方面,现在青少年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家长的教育,孩子成长时很多是注重身体健康的发展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成长,学校方面,来自老师的心理教育更是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来自,父母长辈的过度溺爱导致孩子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无法面对困难与挫折,一旦遇到自己想法相背的事情就会选择逃避甚至出现其他的过激行为。
为了孩子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父母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其心理健康的成长。
1,引导孩子合理的发泄情绪,不指责孩子的愤怒。
引导孩子合理的发泄情绪悲伤了哭开心了笑这是一个人正常的反应在孩子难过时应该接纳他们的情绪做到不指责。有时孩子不懂得发泄情绪时要引导他们把不良的情绪发泄出来不能留在心里压抑后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2,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特征带孩子多了解心理问题。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哪个年龄段会有哪些表现,作为父母,最好了解,带孩子多了解些心理问题比如孩子疑惑为什么自己和好朋友闹矛盾,自己特别生气,我们不妨给他分析让他们找到方法,了解自己生气的原因让孩子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是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一种方法,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爱护自己。
3,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很多人都会犯这样的错拿孩子的短板去跟别人的长处相比然后就贬低孩子其实这是很伤人的对孩子来说得到的不是鼓励而是自我效仿的能力低下,从而自卑,家长的希望是通过比较让孩子更加努力而却做到了不一样的结果这是非常不划算的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把孩子当成一个普通孩子有缺点有不足才能让孩子发挥所长。
4,鼓励孩子勇敢表现自己。
鼓励孩子勇敢的表现自己做自己不压制不克制。
5,给孩子正确的三观做引路人。
不溺爱孩子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好孩子大方向的指引人。
6,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让孩子在以后的挫折面前能做到不卑不亢不悲压倒心理上的韧性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好对以后的生活也更能如鱼得水。
心理上的健康是在生活上很重要的心理健康的人,遇到事就能顺利度过,并且能做到好的发展成就自我。家长应该从小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到无则遇防有则干预的原则让每个孩子能实现身心健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2-27
这是因为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健康的身体,健康包括心里健康!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