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令其亡先令其狂,什么意思,出自哪个时代中的故事

如题所述

一场阴谋一场戏之:
欲令其亡,先令其狂——郑伯克段于鄢
这回讲的是春秋时郑庄公阴谋赶走其弟段的故事。郑国,源于周宣王的弟弟郑桓公于公元前806年被分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因此郑桓公被奉为郑国的开国君主。周幽王(就是上回讲的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时,桓公率部族、商人等迁移到了东虢(guó)和郐(kuài)之间。郑武公即位后,先后吞并了郐和东虢,建立郑国,定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公元前761年,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申国,伯夷之后,姜姓,是侯爵一级的诸侯国,在今河南省南阳县。春秋时被楚文王所灭)的女儿姜氏作为妻子,她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名段,叔是排行在末的,年少的意思。共是国名,今河南南辉县,段后来逃到共,所以叫共叔段)。因为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惊吓了姜氏,所以给庄公起名为寤生(寤:音wù,寤生,就是倒着出生,也就是难产)。姜氏也就因此讨厌庄公,而喜欢其弟段。姜氏在武公面前说尽了好话,想要立段为太子,但是武公没有答应。说到这,我想插一句,其实全天下的母亲没有不疼爱自己的儿子的,只不过对于小儿子的疼爱多一些罢了,仅仅因为难产而讨厌自己的儿子,这一点说不过去。姜氏对小段的过份溺爱恰恰给年幼的庄公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公元前748年,庄公即位。姜氏为了让小儿子过得好一点,就向庄公就求把“制”(制,又名虎关,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这个地方封给小段。庄公说:“‘制’是个地势险要的地方,涉及郑国领土的安全,虢叔曾经死在那里。如果是其他的地方,您的请求我都可以照办。”姜氏趁机请求把“京”城(离郑国的都城新郑很近,在今河南省荥阳东南二十余里)封给小段,庄公应允了。小段也就理所当然成了“京”城的管理者,人称“京城太叔”。小段到了“京”城,就大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把城墙加高了,道路拓宽了,说不准还弄了个红灯区。他奶奶的,反正俺哥是国家一把手,谁敢吱声,我就办谁。
这个时候庄公手下的大臣看不公了。郑国大夫祭(zhài)仲站出来提醒庄公:“都邑的城墙,周围超过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大都邑的城墙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邑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都邑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的城墙不合法度,这不是先王的规定,您将来会控制不了的。”庄公假装糊涂:“我母亲姜氏要这样,我有什么办法,怎样才能避开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呀,不如趁早给小段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蔓延开来。如果势力大了,就难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铲除掉,何况是您那骄宠的弟弟呢!”这个时候庄公说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你们就等着吧。等什么呢,等这个小段多行不义,我也早就看他不顺眼了,这个时候办他,是我不义,等他彻底不义了,我再办他,明正言顺。怎么让他不义,就要一步一步引诱他不义。呵呵,朕自有妙法。
过了没多久,小段又命令西部和北部的边邑同时也要听命于他。这个馊主意很有可能是庄公安插在小段身边的心腹向小段建议的,估计这个京城太叔花钱如流水,京城的赋税已经不够他花的了,于是又要了西部和北部的两个边邑。如果没有庄公的应允,这两个边邑是不会听小段的,可事实恰恰相反,他们听命于小段了!
这还了得,京城的遗老遗少们叫嚷纷纷:国无二日呀,我们到底要听谁的!有个叫公子吕的大夫对庄公叫嚣:“如果你要是让给小段,我就去侍奉他,假如不给,那就请除掉他,不要让老百姓有二心。”庄公这个时候并不生气,反而说:“用不着,他会自取灾祸的。”除掉小段的时机快到了,庄公暗喜。
光靠这些理由还是不够充分,要想将小段置于死地,就要给他安一个反叛的罪名。于是庄公向大臣们宣布:“我对这个兄弟这么好,事事都顺着他,他居然要造反。朕得到消消息,小段正在修筑城墙,积聚粮草,制造武器,充实步兵和兵车,约定好了日期要偷袭国都,姜氏也准备做他的内应。”其实这些话都是瞎掰,说给大臣们听的。事实上庄公已经在“京”城安排好了内应,在“京”城按照小段“约定”好造反的日期准时制造混乱。庄公这边气定神闲地安排平乱,命令公子吕按照约定的日期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城。于是在那个约定的造反日期,造反者没有反起来,反而让人轻而易举地哄出了“京”城。小段慌慌张张逃到鄢(音:yān,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胜利者穷追不舍,鄢地也呆不下去了,小段只好逃奔到了共国,因此得了个共叔段的名字。
可怜的小段,可能跑到共,也弄不明白自己的亲哥哥为什么要派兵赶跑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0
“天欲其亡 必令其狂”出自<老子>。古希腊悲剧作家欧底庇德斯的名言说:“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也有人说“上帝欲其死亡,必先令其疯狂 ”出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神要使一个人遭难,总是让他忘乎所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10
上天要让一个人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比如希特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