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苏轼的号命名的山水亭阁是什么

如题所述

苏轼梦圆云龙山水
徐州古称彭城,相传尧帝时彭祖干此建“大彭氏国”故名彭城。战国时曾是宋国、楚国的国都。以后的两汉、曹魏诸朝也在此封国建都。三国争霸时时期曹操将徐州刺史部迁至彭城,彭城至此又称徐州。北宋熙宁十年至元丰二年苏轼知守徐州,这位从眉山走出的旷世奇才与徐州人民共同渡过了将近两年的艰苦岁月。在徐任职期间,带领百姓治洪水、修苏堤、掘石炭、劝农耕,创下很多业绩,深受徐州人民爱戴崇拜,他在徐州时为民爱民的佳话家喻户晓,流传至今。由干徐州人民对苏轼的特殊感情,徐州这座饱经战乱和洪涝灾害的城市,至解放时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古迹绝大部分都与苏轼有关,如:云龙山上的“放鹤亭”,故黄河沿岸的“黄楼”、“快哉亭”、“苏堤”和依苏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词意修建的“燕子楼”、“知春岛”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
徐州城南的云龙山,是云龙风景区的主景区,共有九节,长约三公里,因“山有云气、蜿蜒如龙”而得名,苏轼在徐州时因与山人张天骥交好,常带宾朋僚吏往见山人,饮酒赋诗作画,在云龙山除了留下几十首呕歌云龙山水的佳作传世外,还有一篇《放鹤亭记》留传至今。这篇文记的结尾两句“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久留”曾为当年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时的联络密语而为当今所用。自《放鹤亭记》问世之后云龙山,山因文传,山人放鹤之亭也成了名扬华夏的千古名亭。历代文人骚客,题字留墨,云龙山上围绕苏轼诗文题义建设的景点亭阁达十余处,再加上山上供奉着开凿于北魏年间的阿弥佗佛和玉带观音,云龙山也成了近千年来善男信女朝拜的殿堂和淮海地区最有名的旅游胜地。
云龙山下的云龙湖,原为一环山负郭之洼地,其形如簸,故名簸箕洼,夏盈秋枯,冬季沦为一片沼泽。苏轼知徐州时,面对此洼突发奇想,认为“若引上游丁塘之水以注,则此湖俨若西湖,徐州也俨若杭州。”杭州素称天堂,乃吴越形胜之地,丝茶鱼米之乡,西湖烟柳画桥,泉林优美,故有此喻,元丰元年苏公转知湖州,悠悠千载,此洼依旧。为了实现苏公当年设想,早在一九五八年徐州人民就开展了义务治湖劳动,清底疏源,筑堤建闸,拓宽湖面,并正式命名为云龙湖,但是长期以来只是发挥了一个水库的作用,与西湖相差甚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徐州市委、市政府就将开发治理云龙湖的千年大计提上日程,一九八五年云龙山风景区成功申报省级风景区以后,市政府又成立了云龙湖开发办公室,专门负责云龙湖的开发治理工作。为了加快云龙湖风景区的建设步伐,市政府又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成立了云龙风景区管理处,专门负责云龙山水的开发建设工作。我作为云龙风景区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在云龙风景区管理处成立之后,就带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对云龙山水的风景名胜资源进行了普查和调研,在普查调研中发现云龙山水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上登过云龙山的历史名人很多,诸如:苏轼、贺铸、乾隆、蒋介石、戴季陶、李宗仁、毛泽东等,但我们发现他们都是为寻找苏轼遗踪而来,山上文化遗迹大都是符会苏轼遗迹的衍生文化。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虽然历史上到过此地的名人众多,但能称得上“仙”的除毛泽东主席外,云龙山上的“仙”非大文豪苏东坡莫属,这己成近千年来不争的史实。苏轼在徐州任职两年的岁月,是其所任八府知州中任期时间仅次于杭州的城市,而且他在徐任职时正值中年,是其政绩和才华最突出的时期,因其踏遍了徐州的名山胜水,在徐留下的三百多篇诗词文赋中的大多数诗作都是讴歌云龙山水的,我在拜读这些诗词文赋时发现老知州给我们留下的这些作品,就像一位长辈从远方用文言文写来的一封封家书那样亲切,特别是其作品诗词的意境和“若引上游丁塘之水以注,则此湖俨若西湖,徐州也俨若杭州”的遗愿,就像现在的规划设计大师给我们徐州人民绘制的一幅美不胜收的蓝图。老知州的千年遗愿未果,令我和徐州风景人立下誓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为了提高云龙山水文化内涵,十几年来,我们云龙湖风景区的建设者们在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苏轼历史文化这条主线,打起了“苏轼牌”,唱起了“东坡戏”,做起“宋文章”,瞄准建设全国规划面积最大、景点最多的苏轼文化游览区的目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累计投资十余亿元巨资,开展了四期建设工程,终于完成了我和徐州风景人把云龙湖风景区建设成全国与苏轼有关的景点分布面积最大、景点数量最多的苏轼文化游览区的奋斗目标。
第一期建设是从一九九二年建立云龙湖风景区管理处到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与杭州西湖结为姐妹湖。这一时期的建设主要是围绕景区建设后劲的水、电、路和环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第二期建设从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中国第十一届苏轼学术研讨会在徐召开,这两期建设工程,我市共投资三亿叁仟多万元,在高标准建成环湖道路、水电、三通、绿化草坪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还相继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淡水鱼水族馆,名闻遐迩的果树盆景园,汉画像石馆,可容纳十万人游冰的国内最大人工游冰场。还在云龙山整修了“放鹤亭”、“东坡石床”、“试衣亭”、“送晖亭”、“张山人故居”,疏浚了“饮鹤泉”,重建了“云龙书院”、“可廊”、“望湖亭”、“苏步桥”、“白鹿洞”。新刻了“放鹤亭记”和“张山人放鹤图”碑,新雕了“苏轼醉卧石床像”。
在云龙湖景区内还依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词意,修建了“月亮岛婚庆园”,建成了“红线桥”和“月老亭”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诗碑。为了庆祝苏轼“若引上游丁塘之水以注,则此湖俨若西湖,徐州也俨若杭州”的遗愿成真,庆祝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缔结姐妹湖三周年,将金山公园易名为“圆梦园”,新建了“圆梦亭”,将金山之塔命名为“苏公塔”,依苏轼与王朝云的爱情故事复建了“同心池”,还在纪念苏轼离徐九百二十周年之际,依苏轼“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诗词意境,新刻了“苏公别徐图”碑刻,还依诗中“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异时亩一金,近欲为逃户”之意。新建了“一金坞”码头和“苏轼山庄”等景点,并将当年苏轼离徐时百姓空巷相送的湖东路,题名为“东坡路”。这些与苏轼有关的遗迹景点的修复,受到了当年参加中国第十一届苏轼研讨会的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第三期建设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第十一届中国苏轼学术研讨会召开之后至二OO五年。主要是投资八仟多万元的滨湖公园、环湖污水截流工程和二OO四到二OO五年还实施了十里杏花村景区的扩建和小南湖苏公岛文化浏览区的土方开挖工程。为了重现苏公“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与客饮酒杏花下”和“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人杏花村”等诗词的意境,年春季以来,市政府投资两亿伍仟多万元,先后拆迁了黄茅岗和金山两个自然村的十五万平方米的民房,实施了显山露水的“十里杏花村景区”建设工程,新植各种杏树一万余株,各种花木五千余株,建设草坪绿地一万多平方米,在十里杏花带景区内依据苏东坡诗词意境新建了“杏花广场”、“杏花坞”、“杏花村馆”、“季子挂剑台”等,还在云龙西湖新建了“桃花岛”和“东坡渡”、在滨湖公园内新建了“苏东坡艺术馆”等十余处与苏轼文化有关的新景点。
为了进一步巩固扩大苏轼文化的影响,增强云龙湖风景区的文化内涵,二OO六起市政府又投资三亿多元开,组织实施了“小南湖苏公岛文化游览区”和故黄河风光带的建设工程即四期工程,在新建成的这两个游览区内,通过建设“苏公桥”、“苏公碑林”、“ 鹤鸣阁”、“东坡足迹图”、“鹤鸣州”、“东坡艺文苑” “显红岛”、“百步洪”、 “故黄河公园”、“黄河亲水步道”、“东坡休闲广场”、“东坡运动广场”等人文景点,使由云龙山东坡风景文化带、金山苏公塔文化游览区、小南湖苏公岛文化游览区、云龙湖月亮岛婚庆园、故黄河风光带等五个组团组成的徐州苏轼文化游览区,成为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苏轼文化内涵最为厚重的点眼之笔,极大地提高了徐州市在周边城市的影响和地位。这些景点和城内原有的“黄楼”、“快哉亭”、“逍遥堂”、“燕子楼”、“知春岛”、“苏姑阁”、“景苏堂”“霖雨山庄”“东坡生态公园”等景区景点连成一片,使徐州市与苏轼历史文化有关的文化景点达到五十多个,分布在二十五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对于改变徐州的投资和人居环境,发展徐州的地域经济,巩固徐州区域商贸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等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不少来到徐州的专家学者和文人墨客都不约而同的发出“苏公今何在?仙梦已成真”的感叹!
如果你现在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东坡文化是其一大特色。你到徐州脚一落地,就能浓浓地感到它的氛围。在这里,你走的是东坡路,登的是苏公岛,过的是苏公桥,登的是苏公塔,停泊的是东坡渡,瞻仰的是东坡行迹图,住的是东坡宾馆,吃饭在东坡饭店,早晚散步和锻炼的是东坡休闲、运动广场。你可以坐在东坡会友的黄楼上对月遥想,还可以在放鹤亭上如东坡般诗酒放歌,喝醉了就去东坡坡石床上醉卧一次,高兴时也可象东坡一样吟诗一首。
总之,老市长苏东坡至今还和徐州人朝夕相伴,依然活在徐州人民心中。苏轼在徐州虽然不是生活时间最长、留存遗迹最多的地方,但却是苏轼最受爱戴、最受敬仰的地方。现在的徐州也因此成了全国与苏轼有关的景点遗留、恢复、新建数量最多的城市。就是因为九百多年前的那场大水,使老市长苏轼形象至今镌刻在一代又一代徐州人的心上。经过一代又一代徐州人的不懈努力,今天徐州的山山水水已经与世界级文化名人苏轼融为一体,成为与两汉文化交相辉映的两块金字招牌与日月同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07
东坡赤壁

位于湖北省黄州城西,又名文赤壁。出黄州古城汉川门,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早在晋代至北宋初,这里就建起了横江馆、涵晕楼、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楼等著名建筑。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日东坡赤壁。经考证,这一带还是三国赤壁大战之处所。现在的东坡赤壁,占地面积四百余亩,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三堂、一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