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为什么是南北走向的

正确答案,我 急用

  大运河最初建造的目的是供皇帝南巡游玩的,由于当时的皇宫在北方,所以,大运河是南北走向的,而后来,大运河作为南北运输的主干道了,就是说南方的经济产物和北方的经济产物互运,这样大运河也必须是南北走向的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代人工天河。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在古代,河运有天然河运和人工运河两种。天然河运给人类带来了交通运输的方便,既省力,又经济,一苇之航,只要水力可以胜任,就能随水道所至而达到其沿岸的各地。陆地上的运输虽不受河道的限制,可以随意所之,但除开平地之外,山陵丘壑,处处都存在着运输的困难;而且从运输量上讲,车辆和船舶的差距很大,用力也很悬殊,两者比较,自然是河道运输的优点大。

当然,天然河道的运输也有它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这就是河道要随着地势的高地而定,而且河道有一定的流向和流程问题,距离河流远的地区,就得不到方便。这样,就出现了人工开凿运河的办法,来补充天然河道的不足。 

在大运河成为漕运的主体水道之后,漕运借助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便捷条件,将漕粮转运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王朝调剂物资、制衡社会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两代,漕运的社会历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漕运始终是维系历代中央政权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南移后,出现了政治、军事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的状况,漕运对于各王朝的政治、军事意义更加突出。朝廷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南粮北运,漕粮几乎供应京城所有居住人员的日常食粮,并极大地支撑着整个中央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与此同时,漕粮成为支撑王朝军事体系的重要物质力量,历代分布各地的庞大地方驻军、漫长边境线上的防御与进攻、四方征讨的各种战事,许多都是以漕运作为强大物质后盾的。

第2个回答  2019-04-22
大运河开凿于隋朝,南北走向与地理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关。第一:我国较大的河流大多东西走向,决定了运河走向。第二:进一步开发南方。尽管南方在魏晋南北朝就有发展,但这时南方依旧落后。第三,炀帝进攻高丽的战略需要。第四:炀帝为满足自己游玩需要。
第3个回答  2008-02-29
大运河刚建成时不是南北走向,而是以洛阳为中心,以杭州、北京、西安为开始点的一个三叉状网络。
现在的京杭大运河是在元朝时根据隋唐大运河的基础上拉直的,放弃了洛阳以西的运河,而将南北向运河拉直接通。为的是将江南的物资运输到大都。
第4个回答  2008-02-29
中国东西向的河流太多,在开一条这样的运河有意义吗
南北向地方河流连接几大水系,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经济中心在南方,可以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和联系,便于把南方的粮食等物资运到北方,顺带可以做龙舟到南方游山玩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