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问题

男朋友在西藏当兵,感觉他对我时好时不好,真也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他经常感冒,而我又不知所措。还有,我想知道在西藏的一些养生方法。

西藏传统养生体育源于西藏医学,在藏医学经典名著《四部医典》一书中,对养生健身、以及预防保健等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具有中国和西藏特色的西藏传统养生体育体系。借鉴西藏古代传统医学中的养生健身理论,探讨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特点与健身意义,使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按照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观念,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科学的养生健身,达到预防疾病、健身强体、延长寿命的目的。

  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但它主要是在吐蕃时期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特别是随着西藏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古代哲学和汉族医学的不断渗透而不断充实完善,尤其在松赞干布和赤德祖赞时期,西藏养生体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生气勃勃、博大精深的养生理论体系。如《四部医典》中的“日常行为”、“时令之行”、“暂时之行”、“饮食知情”、“养老摄生”等养生保健方法,理论独特,把藏医学理论中的“隆”、“赤巴”、“培根”三因素作为调试人体是否健康的主要理论之一,用于指导养生健身。所以,西藏传统养生理论,认为“隆”、“赤巴”、“培根”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也是进行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量和基础。所谓的“隆”、“赤巴”、“培根”是几种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结合体,并根据人体的具体机能进行归纳总结,把肌体机能现象归纳为三大系统。“隆”系统由呼吸、运动、循环、吸收、感觉、排泄等组成;“赤巴”系统由产热消化、气色等组成;“培根”系统由骨骼连续、味觉感觉、胃肠蠕动等组成。这种“三因”系统观点正确地解释了人体各种肌体机能错综繁杂的变化。三因在人体内、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着协调和平衡的关系,因而它是生理性的。每当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过于兴盛或衰微的情况时,则它们又变成了病理性的,而出现隆的病态,赤巴的病态和培根的病态。在治疗上或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对三者进行调整,合理的养生健身,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协调状态,达到健康的水平。隆、赤巴、培根三因素的依存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既可以是定量关系,又可以是定位关系。如果“三因量与位之变,危体安神与健康”(《月王药诊》),即指三因间的量与位发生变化可导致疾病。然而这种量和位的规定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相互关系的总和,是人体生命系统各器官关系的总和。隆、赤巴和培根虽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又各有自己不同的功能,它们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而是密切关联,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人体机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各器官的物质与信息交换的结果。这种关系的成立,决定着人体肌体生命活动的质量。[1]人们的活动就必须符合“三因”规律。健身养生的任务就是按照“隆、赤巴、培根”三因规律,促进和保证其结构和功能的定向优化。西藏传统养生理论还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存在,从自然到生命,没有一处不存在阴阳对立统一的现象,人体也不例外,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和谐”是健康的标志。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阴阳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面而单独存在。人体是通过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来调节和维持生命活动的。任何单方面的过分发展都会降低人的机能水平,引起代谢功能的失调。西藏传统养生理论还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宇宙间的一切,都会在人体上反映出来,宇宙天地间的任何变化也都会影响人体。自然界的土、水、气等元素,也都是甘淳美味,其所形成的食物,涵养人体,使人健康无疾”[2]从根本上保证人体同自然环境的协调,也便是“天人合一”,“人天和谐”,为人体体质更加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养生健身的最高目标。西藏传统养生理论认为,为使人体与自然环境和谐,尤要注意利用有效的体育锻炼来修身修心。如传统的、藏传佛教的藏密气功是一种修身养心的方法,在气功锻炼过程中首要明确的是以健身、保健、养生为目的,要求遵循顺应自然,天人相应的原则。西藏医学中强调的养生就把人体和自然、社会看成一个整体,人体的健康、生存与生活,皆赖于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即“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这里所谓的“天”是自然、社会的总称与概括。众所周知,生物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一方面从周围环境中摄取所需物质,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而转化成为自身物质,完成其合成代谢;另一方面,体内物质又不断地进行分解代谢而放出能量和代谢产物。合成、分解代谢在生物体内一刻不停地进行着,它是生命的特征和依据。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与现象,例如思维、循环、呼吸、消化、生殖、分泌、排泄等等,都以物质代谢为基础。新陈代谢紊乱,人体的整体就失去平衡,出现疾病。新陈代谢一旦停止,人的生命就完结。所以说:人体的生命过程,就是人体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过程。气功锻炼的根本就是顺应自然,在一切活动中要与自然、社会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西藏传统养生体育形成几千年来,既有着中国特点,又有其西藏特点,而且和藏民族体育紧密相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预防为主,注意防病及延年益寿两方面,其基本特点有以下内容。
  (一)西藏传统养生体育对机体影响的特点
  竞技体育锻炼对四肢、肌肉骨骼等形体方面的影响较突出,注重形体外的健美,以外向型机械运动为主,且项目不同对机体各部位的影响也不同。对内脏器官、循环系统、脑神经系统等则往往是一种被动锻炼,对智力的开发则不够。西藏传统养生体育则把人视为一个整体,历来重视精神的保养,对“外在”的“形体”美与“内在”(内脏、意识、精神)的健与美并重,并充分利用人乃万物之灵的特点,强调意识在锻炼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主动运用意识,不只进行外在的机械运动,更强调内在意识的活动,“心主神志”、形神合一是健康的保证。西藏养生体育强调要形神俱养,要做到物质的形、体、命,同精神的神、性、心的协调发展。应“情志赤巴住于心脏间,心广自豪做事按意愿”,“无故豁达丰美呈现焕发”,即是说,人应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活动,好的情绪才有利于身心健康,形与神俱。使机体的内外均得到很好地锻炼,既壮子“外在”的形体,又强子“内在”的脏腑、精神、意识的功能,是一良好的精神修养教育。在中学、大学校园内所发生的学生精神失常症,都是精神修养教育不够引起的。所以,学校在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精神健康教育,对“精神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外在”的“形体”美与“内在”的健与美的结合。
  (二)西藏养生体育中竞技运动的特点
  西藏传统养生体育认为:人体的动静关系着精、气、神的旺衰存亡,强调动静结合和适度的运动。养心调神以静为主,形体保健则以动为主。动静兼修,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动静适宜。如藏密气功尼玛派(红教)寺院学僧要做“瑜伽功”(动静结合的办法)。藏医经典著《四部医典》中论述说:“动静结合有利身心健康,认为“勤竞行走搓身”“使皮肤光泽四肢硬。”又强调“养生要寂静心神怡”,方可清静养神、调心,对大脑机能进行整合锻炼,以保持大脑处理信息机制的健康与活力。这种在大脑思维作用下动静结合的锻炼方法,在练习中能降低体能消耗,又可激发潜在的内能,是一个增加储能的过程,使机体处于内外环境高度平衡的最佳状态,整个生命处在自身节律的调整过程中,达到“健与寿”的目的。中国传统养生学也认为,“气血极欲动”,说明身体要活动,这里所说的动是指“调心”以养神,“调息”以养气,“调身”以养形。
  藏民族长期形成的顺乎自然的民族性格与和谐共处、融合化一、贯通一体的思想及注重个人修身养性的务实精神,还导致了认识人体生命的整体优化观。显示了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特点:保健特色。作为一种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行为,养生保健的理论核心就是人体“生命整体优化观”。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生命整体优化观”源于藏医学的“隆”、“赤巴”、“培根”三因学说。人体生命的整体由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七大物质(饮食精微、血液、肌肉、骨骼、脂肪、骨髓和精液),三种排泄物(尿、粪、汗)组成。这个整体又由数十亿的因子组成,构成一些次级整体,如生命(生殖)复制、生命体运动(骨、关节、肌肉)、信息反馈调控(神经体液)、自我保护等等,是一个由众多因素组成的复杂整体,是一个生命功能的复杂结构体。一旦它们之间失去协调及平衡,疾病也将随之发生。如果人体的各种因素正常,则疾病无从发生。西藏传统的养生与运动,就是要保证人体生命的整体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发展。即“生机无变正常健康体,无病安居逍遥长寿之。”[3]“体态正常身健在,体态失常生病患”。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要保证人体生命整体按其自然本性而正常发育、成长、避免畸变伤损,圆满地实现生命全过程的预求;二是保证生命整体按照人类社会的需求,发生相应的变革,在体质、体能、体型、体力等等方面发生合乎目的的变革,强化或优化,适应不同形态人的活动的需要。为使人体生命整体更趋优化发展和完善,西藏古代养生学家要求人们,在“日常行为”中要“勤竞行走,搓身沐浴”,使人的“体质和二便、感官、五脏和六腑,人体三因”[4]得以更加协调,使人体“身坚而耐劳、皮肤光泽四肢硬。”[5]强化或优化人体生命整体结构,实质上就是科学地控制人体环境、三因素的相对平衡或和谐,使人体体质同环境相适应。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生命的整体优化观”,可以说,是东方传统养生体育思想的典型代表。“代表整体优化观”养生保健理论,一直成为藏民族从事体育活动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之目的的指导思想。这也是西藏古代传统体育异于国内其他民族体育形式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健身意义
  近年来不少养生家,体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仅有肉体上的锻炼是很不够的。他们注意西藏传统养生体育在思想、精神、意识等方面的锻炼作用了。西藏传统的养生体育就其功能而言,有显著的健身作用,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人类的身体质量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19-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心血管病、肿瘤、疾病等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趋严重,养生保健成为人们的重要课题。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养生预防学开始以保护环境和减少心血管病为主要目标。1983年,美国出版了一本畅销书《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新的自助术中,养生预防显然要比治疗更明智,更便宜。养生保健越来越受重视——一项欣欣向荣的事业。”该书作者还认为,从机构帮助(医疗单位的帮助)转变到自助(对自己的健康负责),重视强调人的因素有以下三大趋势:一是养成新习惯,这使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新观念成为现实;二是出现自我照料,这说明在某些方面我们能自力更生,而不是非要专业人员的帮助不可;三是保持健康、服预防药和整体疗法等新方法压倒患了病才吃药、开刀和治标不治本的旧方法。[6]1986年5月,原中国卫生部长崔月犁在日内瓦第39届世界卫生大会的发言亦指出今后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民自我保健能力”。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人们的生存质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国人的自我养生保健意识,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调动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自觉参与自我保健。从这个意义来说,在西藏高原的大众健身体育中引入具有藏民族特色的养生体育内容,人人都参与自我保健,掌握一些简便易物,科学的养生健身方法,从而造福于西藏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健身意义,还在于要求人们提高自我保健,因为养生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主要目标。所以,要保持健康、延年益寿,日常生活起居要以养形保寿为目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按天气寒热增添衣着、趋暖避寒等一般性常识外,还要注意及时调理起居饮食,并与季节相适应,提倡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西藏传统养生体育涉及许多方面,如饮食、六时起居、劳逸、养形、动静、气、情绪等等,包括了全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内容,其中的六时起居、养形、动静、气等就属于人体的自我运动和锻炼方面的活动。由于它以养生保寿为目标,有其独特的理论、方法和运动方式,深受人们的欢迎。
  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健身意义,还体现在历史悠久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中。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内容丰富,不少项目具有技击性,而且具有养生健身的意义和作用。如在古代西藏孜康学校中,用于进行礼仪道德教育的射箭比赛;曾经流行于宫庭的“藏式围棋”、“吉韧”;藏传佛教的“密宗”等,表现了西藏古代养生保健的特点,以及从吐蕃时期就大力开展的武术、摔跤、抱石头、马球、赛马、田径、杂技等,表现了人们重视身体活动,增强身体活动强度,具有“气势”、“神韵”、意境“刚柔”等优点。突出了藏民族的内在形式,其民族个性、民族特点、民族心愿、民族思想情感等十分鲜明。所以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自娱娱人的独特功能不是其它体育项目替代得了的。西藏传统养生体育以修身养性为主,向表演性、技击性方向发展,以追求“健”和“寿”为目的,以“身心合一少动静结合”为特点。讲究“内外之合”,提倡“神形兼备”,尤为重视表现其“精、气、神”。着重于在姿态的意趣里显示藏民族的人格特征。所以,掌握几种养生健身法,使人们自然地投入到体育的运动中,并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的选择保健养生方法,在锻炼中不执着、不迷信,做到有病就医,无病养身,才能有效的祛病延年,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真正实现其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健身意义。
  综上所述,西藏传统养生体育具有独特的理论、特点,在维护西藏人民身体健康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借鉴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内容和方法,加强体育健身的科普宣传教育,向人民群众推荐西藏传统养生体育中科学的养生键身锻炼方法,掌握科学的健身运动,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科学、合乎人体生理特点与规律的健身方法,达到健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15
你也在西藏吗?当兵 应该经常锻炼的呀 怎么还会老感冒呢 多给他弄点生姜汤喝喝 营养要跟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