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还有“史官”吗?

现代中国是什么机构负责记录历史?困惑很久了。

没有“史官”这个职位,但有类似记录历史的机构在。

部分机构详情列举如下:

1、国家档案局

国家档案局研究制定、颁布了机关档案工作、科技档案工作条例和档案馆工作通则,制定了开放历史档案和利用档案的规章以及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标准等项制度;

监督、指导全国各级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了档案室,从中央到省、地(市)、县各级以至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了各类档案馆,为维护国家历史真实面貌和为国家各项建设事业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还监督、指导各地兴办了档案专业的高等、中等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在职干部教育,组织全国档案部门开展了档案理论、技术研究和宣传、出版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初具规模的档案事业体系。

2、中央文史研究馆

中央文史研究馆是党和政府为团结和安排老年知识分子而设立的、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的文史研究机构。它的宗旨是"敬老崇文"。馆长、副馆长、馆员由国务院总理聘任。受聘者都是耆年硕学之士、社会名流和专家学者。

回顾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央文史研究馆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兴旺,中期的停顿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恢复发展,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在团结有"德、才、望"的文化名人;在编志、著书、文史研究和书画创作;在开展统战联谊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是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是中央的工作部门,同时又是具有研究机构性质的工作部门。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生平;编辑研究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当代文献和历史文献。

4、中国共产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国共产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是根据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由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编译局整合组建的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扩展资料:

中国历代史官机构:

远古时代,巫史不分。许多史料与宗教巫师相关。

夏朝,设太史令。《吕氏春秋·先识篇》记载:夏桀荒淫无道,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进行劝谏,无效,即弃而奔商。

商周时代,甲骨文中有“作册”、“史”、“尹”等字。《周礼·春官》记载周王室设有五史,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等。

春秋时期,“君举必书”,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

汉承秦制,至武帝时置太史令,以司马谈任其职。汉武帝置史官,除太史令外,似在宫中置女史之职,以记皇帝起居,故有 《禁中起居注》;东汉因之。

东汉时,以他官掌史官之事,如班固以兰台令史之职撰述国史。

三国魏明帝置史官,称著作郎,隶属中书。

晋时,改称大著作,专掌史任,并增设佐著作郎人,隶属秘书。

宋、齐以下,改佐著作郎为著作佐郎。齐、梁、陈又置修史学士(亦称撰史学士)之职。

十六国、北朝,大多设有史职,或有专称,或杂取他官。

隋炀帝时,以著作如外史,于内史省置起居舍人如内史。

唐代,因正式设立了史馆,史官制度乃趋于规范化。史馆以宰相为监修,称监修国史;修撰史事,以他官兼领,称兼修国史;专职修史者,称史馆修撰;亦有以卑品而有史才者参加撰史,称直史馆。

其中以宋、清两朝较为繁复。宋有国史院、实录院、起居院和日历所,各有史职。

辽有国史院,金有国史院和记注院,元有翰林兼国史院,明以翰林院掌史事。

清以翰林院掌国史、图籍管理与侍读等职,以国史馆、实录馆掌纂修事,以起居注衙门掌起居之事,其史职则多以他官兼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史官-史官的设置

百度百科-文史馆

百度百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

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0
有“史官”。中国历史科学研究院就是。但已经变质了。
古代史官是很神圣的职业。他会很客观的记录他生活的朝代所经历的一切,而且这个过程帝王都没有资格实时阅读。司马迁为什么被汉武帝处以极刑,就因为汉武帝想看看司马迁是怎么记录汉武帝的,司马迁不许,才招致汉武帝怀恨在心。
现代的“史官”能威武不能屈吗?明显不能,所以“史官”已经完全变质了,名存实亡。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2
有是有,就在中央档案馆里,内容丰富,包罗万象,黑的白的都有。不过,除了必要的工作人员,其他人都看不见,只是偶尔会解密一些文件。当然,这些都是史料,尚未成书。
第3个回答  2012-04-20
现代只有编历史课本的御用文人
第4个回答  2012-04-20
现在还没成立国史馆,人大呼吁过。

现在编修国史的是国家或大学组织教授编修;也有私人编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