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曹皇后的故事,越详细越好,谢谢

如题所述

曹氏(1016-1070),真定(河北正定县)人。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性慈俭,重稼穑。

  仁宗第一位皇后郭氏,公元1033年,刘太后死后,仁宗以郭氏无子为借口,废郭后为尼,幽居长宁宫。十八岁的曹氏奉诏入宫,第二年九月,册为皇后。

  曹皇后出身将门 熟读经史,善飞白书(书体之一),谦谨节俭。她亲自带领宫嫔们在苑内种植谷物,采桑养蚕。

  公元1048年间正月,仁宗宿于曹皇后宫中。至半夜,一阵杂乱的响声将他们惊醒,仁宗要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曹皇后,劝不可轻动,免遭毒手。曹皇后把内监宫人集中起来,分别把守宫门。并亲手为每人剪下一绺头发,叛乱平息之后,以发为记,论功行赏取水防火。杀退了叛逆者临危不惧,应变有方,指挥若定,不愧为将门之后,仁宗大为佩服。

  仁宗生三子,均已早夭。后因急于生子,以致纵欲过度 身体衰弱。早些年,曹皇后将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接进宫中抚养。当时宗实四岁,但始终没有立为太子。公元1O62年八月,三十一岁的宗实为皇太子,赐名曙。次年三月,仁宗驾崩。赵曙进宫即位,是为英宗,尊曹皇后为皇太后。

  英宗即位不久生病,无法料理朝政。皇太后于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 英宗病情好转后,曹大后即撤帘归政。

  公元1067年,英宗病逝,其长子赵顼(xu须)即位,是为神宗。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革除许多弊政。曹太后认为"祖宗法度不宜轻改。"予以反对,但神宗没有采纳。公元1079年,苏东坡以"乌台诗案"下狱,由于曹太后出面求情,苏东坡方才免于一死。同年冬,曹太后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葬永昭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30
曹氏(1016年-1080),真定(河北正定县)人,曹氏出身将门,为宋初开国元勋(史称宋朝良将第一人)曹彬的孙女,熟读经史,知书识礼,能写一手漂亮的飞白书(唐太宗首创的书法记忆艺)。宋仁宗(传说被狸猫换的太子皇帝,宋代最有作为的皇帝)的第一位皇后郭氏本非仁宗意中之人,迫于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宋真宗皇后)的威严而娶为皇后,公元1033年,刘太后死后,仁宗以郭氏无子,且与尚美人争风吃醋抓破仁宗的颈为由,废郭后为仙尼,幽居长宁宫。十八岁的曹氏奉诏入宫,第二年九月,册为皇后。曹皇后端穆娴雅,简约勤贞,常常率先垂范,引导宫嫔稼穑耕耘、桑蚕缫丝,不忘农事。
,曹皇后把且惊且惧的太子赵曙宣进宫即位,并让韩琦宣读遗诏,告诫百官,确定赵曙为英宗,而后众臣又尊曹皇后为皇太后。英宗即位不久生病,无法料理朝政。皇太后于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英宗病情好转后,曹太后即撤帘归政。

公元1067年,英宗病逝,其长子赵顼即位,是为神宗,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曹太后再度垂帘听政。由韩琦、富弼、文彦博、司马光、曾公亮、欧阳修辅政。 1080年冬,太皇太后曹后逝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葬永昭陵。
第2个回答  2013-11-08
据本人考证宋朝曹皇后应该有一段时间失宠居于宫外。
  开封南60多公里处有一曹楼村,我就是在这长大的。
村西头有一处空地较高,村内人习惯上称该处为“庄上”,村内反倒不叫“庄上”,从小就听老一辈人说村头较高处原有一楼,但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原为曹娘娘失宠时居住,居说曹娘娘在此居住期间经常登高北望汴梁城,盼望早日回京,故名望京楼,后来村子也因此楼得名曹楼,八几年的时候家时盖房子我还到那挖大青砖垫地基的,现在已经与村子连在一起盖上房子了。但村中没有一家姓曹,应该是历史上无数次黄河泛滥,此处不宜居住,曹氏早已全部回京,现在居住在这的人全都是后来迁来的。
还有一个传说,五几年的时候当地曾刮过一次狂风,直刮得飞砂走石,日月无光,老一辈人说是曹国舅回老家了。(当然纯属无稽之谈)
我特意考证了一下,古代皇上的女人只有皇后和妃子才可以称作娘娘,其它低等级的女人是不可以称作娘娘的。百度了一下历史上定都于开封的朝代有: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各个朝代帝王后妃中只有北宋仁宗皇后姓曹。所以这个曹娘娘很有可能就是宋仁宗的皇后曹皇后了。

中国历代所有皇后后妃收录大全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CopMtBdgdUPh6zQHnde5FoLlbGcB9GklK1lM516hOy3veO582_CJSAZrOxOegd7O_tBXSzhoS92kAQY0JbrdI58ZpwPCZXzzrkzYes82qm7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3
慈圣光献皇后(1016年-1079年)曹氏,北宋宋仁宗赵祯的第二位皇后,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祖父为北宋名将曹彬,父亲为曹玘。明道二年,郭后废,诏聘入宫。景祐元年九月,册为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善飞帛书。
具体事迹见链接
http://baike.baidu.com/view/3498492.htm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2-28
相传,北宋时期,曹镇有一个姓曹的女孩,她长着一双大脚、天天流鼻涕、头上还长着疮。因为父母早早就去世了,她就跟着哥哥嫂子一起生活。但是哥哥嫂子很不喜欢她,嫌女孩拖累了自己,于是,整天叫小小年纪的她去七八里外的地方放猪,晚上回来还要连夜纺织。因为放猪时猪经常在一条小河里洗澡,把河水弄得浑浊不堪,人们就把这条河叫泥河。洗了澡的猪经常在地上翻滚,拱土,地上拱了不少大坑,人们后来就把附近的村庄起名叫曹坑。

女孩虽然人长得丑,但心底善良。有一次,出去放猪的时候,她捡到了一只被人丢弃的小猫,她想到自己的苦命,就把猫抱回家里,有了吃的,自己不舍得吃,也要让小猫吃饱。

转眼间,女孩已经长到了十八岁,因为长得丑,一直没有人上门提亲。嫂子整天风言风语,骂她嫁不出去。女孩对嫂子说:“别看我长的丑,等我出嫁的时候,你会让我踩着你的背上轿。”这话可把嫂嫂气坏了,骂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简直是痴心妄想。

宋仁宗即位后,找了朝里有名的天师为自己算命婚姻,天师夜观天象,说真正的娘娘在汴京城南300里处。于是,皇帝马上派钦差四处寻访娘娘。钦差问:“娘娘啥样呢?”天师说:“娘娘的样子我不能泄露,但你们记住,什么时候看到谁家房上的兽头是活的,就把这家的姑娘迎回来就行。”

?
钦差一路走到了曹镇,始终没有见到谁家的房屋兽头是活的。然而,路过女孩家时,女孩养的猫“噌噌”窜上了房顶,趴在了兽头的位置。钦差一看,这不就是要找的人家吗?这家就这一个闺女,尽管丑,但圣命不可违,迎回去吧。

嫂子一看这阵势,傻了眼,没想到这么丑的小姑子居然要当娘娘了。女孩上轿时,头一低,鼻涕流在地上变成了金豆。嫂子一看地上很多金豆,两眼放光,弯下腰去捡时,脚下一滑,趴在了地上,女孩踩着嫂子的背上了轿。

迎亲的花轿走到曹镇东二里处的一个小村时,女孩满头疮疖就脱落了,变成了一个银质的碗,并且长出了满头的秀发。于是,这个小村就改名叫“银碗村”,后来,音念转了,成了“银王村”。

过了银王村不久,姑娘的大脚也变成了三寸金莲,后来人们就在这里建了一个寺庙纪念,叫做脱脚寺。可惜此寺早已不复存在。

?
继续向东走过沙河,来到汴城村的时候,姑娘的容貌就变得漂亮了,已经从丑女变得倾国倾城的了,于是,这个小村改名叫"汴城”,谐音“变成”。

女孩被迎进宫中,后来被封为娘娘后,就是传说中的曹娘娘。她的哥哥嫂子仗着自己成了皇亲国戚,无恶不作,被人告到了包拯那里。包拯决定亲自到曹镇走访。曹国舅得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