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质量控制时,实施哪些措施保证质量合格?

如题所述

  有以下措施: 
  (一)人员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人员是工作得以进行的核心,对人员进行管理也就成为了质控的基础工作。实验室质量控制人员的素质能力和业务水平是确保检测工作有效性的关键,要提升质量控制人员的素质能力,发挥出他们的监督作用。首先,质量控制人员要掌握科学的检测方法,对技术的最新动态进行充分的了解;其次,实验室相关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素质文化,学会使用先进设备进行检测工作,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再次,质量控制人员要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能力,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掌握产品最新动态;最后,实验室相关单位要坚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存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优秀人员,并派遣有能力的内部工作者对外进行交流学习,开阔眼界。实验室还要做好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保证他们的能力水平满足实验室的高要求。
  (二)设备与计量器具的质量控制
  仪器设备和计量器具是检测工作中最基本的工具,它的完好程度和准确度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日常设施检测中要严格按照设备管理程序中“采购-验收-使用-维修-报废”的流程进行作业。首先,重点做好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对国家有明确规定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要严格按照检定周期/校准间隔进行检定/校准;对于无检定规程或无法检定的设备,需编制自校规范进行校准,并做好校准记录。其次,对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也是重要的质控方法。采用高一等级的计量标准、有证物质进行核查;利用同样精度的计量标准进行设备对比;在重复测量的时候,则选用稳定性和灵敏度都较好的样品进行评定;利用设备仪器自身的程序进行自校。
  (三)样品的质量控制
  试验对象的整体性能就是根据样品的质控结果来评判的,由此可以看出,样品质控是实验室质检工作的关键,是实验室工作的重点。首先,样品在选取中要注重科学性,实验室在对样品进行检测的时候要制定抽样方法,并对其进行准确评判和科学控制;其次,样品应进行科学管理,实验室应对样品的接收、保管、领用、传递、处理等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样品保持完好的原始状态。
  (四)检测过程的质控
  1.检测前准备
  检测之前应检查样品的状态是否完好;仪器设备的功能和准确度是否符合要求;环境条件是否达到检测的技术要求。
  2.保证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方法的质控,能够保证实验室检测活动的程序具有合理性,符合检测标准。因此,各实验室要采用国家统一颁布的标准进行检测,并定期进行检索查新,确保使用标准的有效性。另外,非标准方法,包括实验室制定的方法、设备制造商制定的方法、知名技术组织公布的方法,实验室应予以确认。
  3.检测原始记录和数据处理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原始记录显得非常重要。要真实的记录检测时的各种数据,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确定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保证该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时能够重现。要正确运用测量不确定度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使检测结果完整表达;正确进行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运算;减少测量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消除测定过程的系统误差
  (四)环境条件的质控
  实验室在检测过程中对作业条件具有很高的要求,对环境条件进行质量控制也就成为了提升检测水平的关键技术。检测和校准场地的设备、环境情况都是条件质控的重要内容。一旦在质量控制中发现不符合标准的条件,要立即予以调整,并在具体工作进行中实施安全保护措施,从而确保实验室环境满足实际需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13
检测项目管理、质量监督、服务和供应商评价、人员管理,文件记录管理、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校准和检测方法、设备及标准物质、量值溯源、质量控制、统计分析等一系列流程化操作。
第2个回答  2012-05-03
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严格抓起,每一块合格了你的结果应该也差不多了,可以多和兄弟部门多做些比对试验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