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法家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有人认为商鞅韩非子的治国思想是“依”法治国。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以”法治国。因为当时的法制和管理是不完善的,要人民群众完全遵从法律才会有预期的效果。

法家强调君主应该运用“法”、“术”、“势”三者的运作来控制臣下,并实行配套的国家政策管治方针,以强兵富国成达战国君主霸业为中心要则。

法家认为:国家社会与组织制度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政治制度与组织结构也必要跟着发生变化调整,在当时法家将此过程称为‘变法’。

唯有如此才能达富国强兵之道,过度遵守旧规不正视因时制的变法重要性,只会让组织逐步走向苍老,最终消失。

例如秦孝公时期商鞅行耕战策略,这流派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为秦国与秦朝最为采用。

扩展资料:

“法家”学说是一种纯粹功利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加以证论思辩,强调刑名之术,以效忠君王之权为归依。

法家学派在基础上否定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法家在政治实践中,例如秦国奖励耕战强化农业和战力,毁弃诗书以愚化反对君权政治推行愚民政策,秦始皇为了统一百姓的思想行焚书坑儒。彻底希望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

战国时期人物韩非乃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总结了法家各种学说,又在儒家荀子的理论上吸收,认为人是天性本恶,不但对普通人,就连亲子间关系也是这种特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战国初期,封建制在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应经济、政治、思想领域全面变革奴隶制的需要,产生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学派。这一学派的思想家在理论上各有特色,在方策上亦各有别,但都主张以“法”治国。

战国末期的韩非集秦晋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把历史的发展分为上古之世、中古之世、近古之世和当今之世。在哲学上,用唯物主义观点改造老子关于“道”的学说,指出“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认为道是万物发展的总规律,理是个别事物的特殊规律。强调人必须遵循客观的规律进行活动。在认识论方面,他提出“参验”的方法,以“功用”的实际效果检验人的言行,认为“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这种把“参验”作为判别知识真伪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4-18
法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君权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学说,亦称为‘霸道’。法家认为,人性恶才生法度, 生而有奢望,才有声色犬马以致贼盗, 必以律法而后正,以法治防范恶欲疏导人性向善。强调用法治制度来约束臣下,远胜过一时的人治。法家强调君主应该运用“法”、“术”、“势”三者的运作来控制臣下,并实行配套的国家政策管治方针,以强兵富国成达战国君主霸业为中心要则,或可称为“帝王之法”,法家认为:国家社会与组织制度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政治制度与组织结构也必要跟着发生变化调整,在当时法家将此过程称为‘变法’。唯有如此才能达富国强兵之道,过度遵守旧规不正视因时制的变法重要性,只会让组织逐步走向苍老萎亡。例如秦孝公时期商鞅行耕战策略。这流派盛行于春秋战国时代,为秦国与秦朝最为采用。

“法家”学说是一种纯粹功利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加以证论思辩,强调刑名之术,以效忠君王之权为归依。法家学派在基础上否定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法家在政治实践中,例如秦国奖励耕战强化农业和战力,毁弃诗书以愚化反对君权政治推行愚民政策,秦始皇为了统一百姓的思想行焚书坑儒。彻底希望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

先秦法家所主张的“法”、“术”、“势”:
法即是“法制”,以严刑峻法管治国家百官百民,有功者重赏,有过者则重罚;
术即是“权术”,国君要懂得如何利用政治手段,驾驭臣下,对付政敌,以彰显与保持权力地位;
势即是“权威”,国君要保持自己的绝对权威与权力,才能驾驭臣下。

战国时期人物韩非乃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总结了法家各种学说,认为“法”、“术”、“势”三者都是缺一不可,必须互相配合地运用。又在儒家荀子的理论上吸收,认为人是天性本恶,不但对普通人,就连亲子间关系也是这种特质。
第3个回答  2012-04-18
法家之前,天子或者君主治理国家是以礼治国,强调天子或者君主个人的修为。而法家主张人性本恶,主张以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
我个人认为“依”法,也说的过去,当然,在战国时期商鞅首先任务的立法,但是立法和治国是两回事情,有了法还要依照执行,具体治国的方式还是需要“依法”的,个人认为这里说的,应该是在治国的时候是尊崇法律而不是尊崇礼制,这样想来也就合理了。
第4个回答  2021-01-23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在楚国有些水土不服,吴起改革失败就是证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