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对消费者实行补助有两种方法:一是发给消费者一定数量的实物补助,二是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

这笔现金额等于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问哪个更合理?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所以实物补助不一定能满足消费者最大的效用需求,但等价值的货币可以用来购买消费者需要的并且满足自己最大需求的商品的最佳组合。所以现金补助更好!
微观经济学 对消费者实行补助有两种方法:一是发给消费者一定数量的实物补助,二是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
一般说来,_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其原因在于_在现金补助的情况下_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购买商品,_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如图3—3所示。 在图3—3中_直线AB是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构成的现金补助情况下的预算线。在现金补助的预算线AB上_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商品1和商品2的购买量分别为x*1和x*2,_从而实现了最大的效用水平U2,,_即在图3—3中表现为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U2相切的均衡点E。 而在实物补助的情况下_,则通常不会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U2。因为,_譬如,_当实物补助的商品组合为F点(即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11、x21)_或者为G点(即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12和x22)时_,则消费者能获得无差异曲线U1所表示的效用水平_,显然_U1两种商品的价格不相同,但对消费者来说,花在这两种商品上的最后1 元钱的边际效用有可能相同。答案是对的。
假设MU1/P1更大,那么会增加物品1的消费量。随着物品1消费量的增加时,边际效用会递减(也就是MU1/P1会减小)。在预算固定的情况下,物品1消费量的增加必然引起物品2消费量减少,随着物品2消费量的减少;
边际效用递增,于是MU1/P1在逐渐减小,MU2/P2在逐渐增大,大的在减小,小的在增大,直至趋于平衡,使MU1/P1=MU2/P2。这就是边际效用均等规律(Law of Equal Marginal Utility)。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1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