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成本,费用类帐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

这两句话看不懂,为什么这样

会计科目性质具体分别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其中:前三类为资产负债表内容,后三类为利润表内容。会计核算是要反映经济业务情况。那么任何一种经济业务都会涉及至上述六大类项目的增加和减少。

会计科目的设置可以把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分门别类地归集起来,使之一目了然,以便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向有关方面提供一系列具体分类核算指标,满足一制定。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3、会计科目为成本核算及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扩展资料:

为明确会计科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理解会计科目的性质和作用,进而更加科学规范的设置会计科目,以便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必要对会计科目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的特点是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5、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6、损益类科目:分为收入性科目和费用支出性科目。收入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费用支出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按照会计科目的经济内容进行分类,遵循了会计要素的基本特征,它将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分门别类的进行归集,清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科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这样理解,会计科目性质具体分别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其中:前三类为资产负债表内容,后三类为利润表内容。
我们知道:会计核算是要反映经济业务情况。那么任何一种经济业务都会涉及至上述六大类项目的增加和减少。
比如:资产的增加,那么就借记资产类科目。(举例:公司销货得到了100元,那么就借:现金。)同样,负债的增加,那么就贷记负债科目。(举例:公司向银行借了10000元,那么公司的资产增加了1万,负债也多了1万。分录:借:现金 10000. 贷:短期借款 10000)
借和贷只是符号,不要从字面理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5-17
你是不是把“借”当做增加了?那就错了。借、贷只是一个记账符号,对不同类别的科目来讲,有不同的意义。正如上面所说的,资产、成本、费用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额,但对于负债、权益类账户,则代表减少额。这句话一定要记住、记准。否则以后填制凭证的时候会无从下手。多理解,多练习,在此基础上记忆会更深,理解会更透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