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话是说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作者也希望自己可以遇见明君,报效祖国。

1、《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

2、出自《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诗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辅国功业,大笔如椽。三顾,三次拜访,指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省襄阳县西20里)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已打天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屡屡,多次,指刘备屡屡跟诸葛亮商讨。天下计,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刘备、刘禅两朝。开济,指辅刘备开创基业,佐刘禅匡济危难。

4、《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这就是“老臣心”。“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出自杜甫的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解】
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开,开创。济,扶助。

【译文】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5-01
先帝刘备三顾茅庐,经常以天下大事问计于诸葛亮, 两朝,是指刘备、刘禅两朝,开是开国,诸葛亮助刘备开国,济指帮后主刘禅维持蜀汉国运。老臣心是说诸葛亮一生为蜀汉先帝、后主两朝,忠心耿耿。
第3个回答  2012-04-23
先帝刘备三顾茅庐,经常以天下大事问计于诸葛亮, 两朝,是指刘备、刘禅两朝,开是开国,诸葛亮助刘备开国,济指帮后主刘禅维持蜀汉国运。老臣心是说诸葛亮一生为蜀汉先帝、后主两朝,忠心耿耿。
第4个回答  2012-04-24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