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小偷小摸行为怎么教育

如题所述

  孩子的任何行为和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要去掉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孩子小偷小摸行为的根源。同时明确的告诉孩子这是不正确的行为,是被禁止的行为。
  小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来建立。一般来说可以遵照以下步骤:
  1、看主流。欣赏孩子的主流、优点、闪光点,哪怕是沙里淘金也极其珍贵。你要为这些主流优点和闪光点而欣慰,使自己具备积极的心态,避免以消极心态影响孩子,甚至全盘否定孩子。
  2、找原因。默默地思考孩子缺点、弱点或错误的程度,时间的长短和形成的原因。这里面有的是习惯问题,有的是溺爱问题,有的是孩子生活贫乏、从未激发兴趣的问题;有的是由于偶然受到心理伤害,有的是长期放任自流而出现问题……总之要找出问题的根源。
  寻找问题根源是很不容易的事,需要思考,需要与行家研究,需要阅读有关育儿的图书章节,还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但这个过程决不在孩子面前流露,更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发泄、数落、唉声叹气。
  3、除根源。找准孩子缺点、弱点、错误及各种问题的根源后,就要悄悄地消除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而且不能让孩子觉察。
  4、冷淡与淡化。对孩子一贯存在的问题暴露时,家长集体都要表示不满,严肃批评一两句然后冷淡,或瞪孩子一眼然后走开,给孩子一个教训和没趣,教育者的情绪是最强大的教育能。此后有一人带他外出散步谈心,全家仍都保持一段时间的冷淡,但再不提孩子这种坏行为,也让孩子渐渐淡忘。
  5、转移兴趣。迅速改变产生孩子不良行为的生活状况,培养新的兴趣和兴奋点,用新的兴趣和兴奋点取代不良兴趣和兴奋点。例如以往他不停地动,眼睛一睁,闹到熄灯,现在诱导他做安静的趣事,如听朗读故事,学画画,学下棋,学做玩具,学钓鱼等。如果以往孩子胆小怕羞、不肯交往,那就带孩子常到儿童乐园去与同龄人玩,常去锻炼身体。他慢慢适应,玩得非常痛快,喜笑颜开,就勇敢了,胆子变大了,也学会交往了。
  6、成功鼓励成功。“失败为成功之母”主要对成人而言,婴幼儿缺乏理性思维和意志力,只能是“成功为成功之母”。亲切地帮助孩子共同做好一件事,或建立特别引人注目的好行为,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是一种最积极的心理暗示,他因自己努力进步而滋生的积极心态,胜过一切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22
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贪小便宜或小偷小摸的行为后,不是积极制止、批评教育,而是持不以为然、不管不问的态度。笔者认为,这种态度是会带来严重后果的。
有些家长之所以持这种态度,他们的理由有二:一种认为,孩子偷东西属偶尔为之,是可以原谅的。另一种认为,孩子还小,无关紧要,以后慢慢就会改好的。以上两种理由看似有些道理,其实不然。道理很简单,许多青少年犯罪都是小时候从小偷小摸开始的。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小故事吧。
我国清代有一个叫陈阿尖的小孩,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他从市场偷了一个鸡蛋拿回家,母亲见了,不但不责备他,反而把他赞美了一番。从此,他养成了偷窃的习惯,长大后终于成了大盗,被逮捕判了死刑。临刑前,他要求再吃-口母奶。获准后,他当场把母亲的奶头咬断,并痛恨地大叫:我恨你!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小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切不可等闲视之。如果等闲视之,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孩子养成偷窃的坏毛病,以致害了孩子。古人说的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对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当家长的不能不管不问。具体来说,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了解孩子小偷小摸的事实和具体原因。如,是属于不明是非还是出于贪心;是偶尔为之,还是经常为之,等等。
再次,继续观察,经常提醒。即使孩子保证不再小偷小摸,做父母的依然要在暗中继续观察。一旦发现苗头,要及时提醒。如果孩子真的改了小偷小摸的毛病,做父母的切忌再揭孩子的伤疤。
第2个回答  2012-04-22
对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家长首先,应了解孩子小偷小摸的事实和具体原因。如,是属于不明是非还是出于贪心;是偶尔为之,还是经常为之,等等。
其次,在了解事实真相和原因的基础上,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在批评教育时,一是不宜公开张扬;二是应坚持正面教育,向孩子讲明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的道理。与此同时,应把孩子偷来的东西物归原主。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让他自己去还,并当面道歉。如孩子还小,父母应带孩子一道去还。
再次,继续观察,经常提醒。即使孩子保证不再小偷小摸,做父母的依然要在暗中继续观察。一旦发现苗头,要及时提醒。如果孩子真的改了小偷小摸的毛病,做父母的切忌再揭孩子的“伤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12-22
原则性的错误不能犯,可以采取惩罚性的措施,比如原来承诺的给他买的东西不买了,原来答应旅游的不去了,让孩子知道错误必须付出代价!!!
第4个回答  2012-04-22
先进行交谈与说服,了解他这样做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导致他这样?是心理哪一方面没有得到满足?家里给的零花不够还是想猎奇?给的零花不够就要好好引导,最好不要轻易动用打骂,以免引起逆反。给孩子制定一条正确且光明的,对他有吸引、有压力、有希望的向上的路,让他自我改善,慢慢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最好。
强加的往往效果不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