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长春市三模语文答案

如题所述

2012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协作体等值诊断联合考试
202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次调研测试语文答案

一、(9分)
1.(3分)【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解析】强加关联和模糊原意。所谓“第一阶段”与“唐代刺青”无关,所以不能说“唐代刺青”“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而且对“成长为”的“第二阶段”的表述也不严密。
2.(3分)【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 无中生有。原文举史进的例子是要说明“有的刺青……”,并未“表明宋代的刺青……”。
3.(3分)【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张冠李戴和条件缺失。被认为是“异端”的是刺青这种行为,而且是“在古代社会”;是“这种行为本身包含了危险性和潜在的敌对情绪甚至仇恨”。
二、(36分)
(一)(19分)
4.(3分)【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析】D项,谮:诬陷。
5.(3分)【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①表明邵亢有才华,但此时尚未做官。④是邵亢自己申诉之言。⑤表明邵亢遇事敏密。
6.(3分)【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A项,“始终为皇帝赏识宠信”错。原文为“亢在枢密逾年,无大补益,帝颇厌之,亢亦引疾辞”。
7.(10分)【参考答案】(1)不这样的话,那么诬陷我的人,难道应当只是算了,希望关进牢狱考究实情。(“然”、“宜”、“但已”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登记里巷中恶少年和被停职的吏员,一旦犯法,都(将他们)迁移安置。
(“籍”、“迁”各1分,“吏之废停者”句式1分,句意明确、语句通顺2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
(二)(11分)
8.(5分)【参考答案】视听结合,残阳小楼,笛韵偏幽,写出了秋日黄昏登楼所见所闻(2分);多层次描写,一行白雁,几点黄花,远近(高低)结合使景物富有立体感(2分);色彩渲染,暮天白雁、秋色黄花,色彩明丽(1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9.(6分)【参考答案】作者秋日登楼因眼前秋景而惊讶于节序变换、时光流逝(2分);感叹身世浮沉,繁华不再(2分);忆起旧日游乐而心生惆怅(2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6分)
10.(6分)【参考答案】(1)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古代诗文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解析】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
11.(1)(5分)【参考答案】(1)D3分,C2分,B1分,答A、E不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6分)【参考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一个大雨的夜晚。②为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雨夜朦胧故而“我”肇事,雨夜阒静故而“我”逃逸,③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理。“我”开夜车的身心疲惫,肇事后的惊慌失措,听雨声的忐忑不安,都在雨夜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真切。(每点2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3)(6分)【参考答案】①将“我”置于经济危机的社会背景之中,赋予“我”以典型意义,使小说主题具有普遍性。②表现“我”的生活状况和身心状态,为“我”雨中肇事和肇事后逃逸埋下伏笔。③引出哲夫这一人物形象,为“我”撞了自己的儿子埋下伏笔,使小说后面出现的情节不显突兀。(每点2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作品情节结构的能力。
(4)(8分)【参考答案】观点:哲夫因为在情与理的冲突中挣扎,所以表现得十分矛盾。 一方面,为避免父亲受到法律的惩罚,自己不得不说谎。①他知道父亲在经济萧条中终日疲于奔命,实属不易。②说出真相会给父亲和家庭带来麻烦。③父父亲可能因为天气等原因没有看清楚被撞人是自己。
一方面,哲夫无法接受父亲的行为。①撞伤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父亲。②父亲酒后驾车是触犯法律的行为。③父亲肇事后见死不救的行为是可耻的。
(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
四、(25分)
12.(1)(5分)【参考答案】C 3分,B 2分,D1分;A E均不得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解析】A项逻辑错误,“张伯驹自幼展现出的非凡的记忆力和领悟力”与“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D选项不够准确,是“一度”成为失去了北京户口和工作; E选项的“旨在展现近现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错。
(2)【参考答案】①他热爱国家,多才多艺,对感兴趣的事坚持执着,是老一辈文化名人中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
②他为人狂狷洒脱,又淡泊名利,生活简朴,富有奉献精神,书写了一代名士的大德懿行。
③他生性豁达乐观,恬退隐忍,“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具有强大的文化和人格力量。(每答出一点给2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6分)【参考答案】①表明张伯驹对世俗淡漠,言谈举动不循常规,十分“怪异”;
②侧面突出张伯驹不刻意追求升官发财、生活崇尚简单、为人率真单纯的性格特征;
③结构上承上启下,说明他将精力多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每答出一点得2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整理能力。
(4)(8分)【参考答案】①出身:良好的出身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能给人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教育条件,有利于人的成长与成功。(2分)张伯驹出身显贵,受过良好的教育,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又不必为生计犯愁,有时间有条件成长为文化大家。(2分)
②趣味:高雅的趣味能引导人追求有格调、有理想、有意义的生活,并且能为此锲而不舍,克服障碍,进而实现人生境界的突破。(2分)张伯驹志趣高雅,不为流俗所动;尤喜读书,工于诗词、字画,热爱京剧与收藏等,最终成长为一代文化名士。(2分)
③品格:即人的品性与风格,是界定人品高下、决定人性好恶的内在因素,好品格会让人高尚脱俗,心中有大局观念,面对不如意的困境时不会降格以求,而是愈挫愈勇,历久弥坚。(2分)张伯驹淡泊名利,不媚流俗;有气节,国难当头时为避免国宝外流不惜倾家荡产,置生死于度外;乐于奉献,建国后将价值连城的收藏无偿奉献给了国家;文革落魄时仍乐观豁达。(每点1分,两点即可,2分)
④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只有那些目光敏锐、勇敢果决者才能抓住它,获得成功。(2分)民国混乱,张伯驹痛惜大量国宝流落国外,为此他努力搜求精品古字画,一有机遇,就不惜倾家荡产,坚决买下来,为拯救国宝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成就了他收藏鉴赏家的美名。 (2分)
(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两方面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13.B(3分)【解析】A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
B沽名钓誉: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C鱼龙混杂:用来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
一起;D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14. (3分)【参考答案】 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析】A“付诸于”成分赘余,应删掉“于”;B“福建和广西东北部”,表意不明; C“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主宾搭配不当。
15.(3分)【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
【解析】结合材料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语意联系。
16.(5分)【参考答案】赞同“限游令”:校园环境与秩序会受很大影响,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会受干扰;会滋生旅游行业的乱象,增加了治理难度。 反对“限游令”:高校应该是开放的,“限游”限住了人们对名校的“憧憬”;名校的教育支出来自国家,“限游”是对纳税人的不尊重。(理由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语句通顺、符合字数要求的情况下答出一方面得3分,两方面理由答全得5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17.(6分)【参考答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言;“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警语。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仿写的能力。
六、(60分)【本大题网上阅卷误差控制为10分】
18. (60分)【参考答案】(略)作文按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做文章涉及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写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附:参考译文
邵亢字兴宗,丹阳人。赋诗豪放,乡中先生见到后都惊叹他才识卓越。当时平民被召见的十四人,在崇政殿应试,只有邵亢对策入等,有人上言邵亢所对策问字数少,不符规格,于是回复罢免。召试秘阁,授颍州团练推官。晏殊任郡守,把政事全都委托给他。百姓租税以前运输到陈、蔡,转运使又想反过来折成缗钱,而且多加征取。邵亢上言:“百姓输运,耗费太厉害。正遇连年水旱灾害,又接着多加收取,恐怕不可以吧?”于是停止。契丹派遣使者庆贺乾元节,没有到达,仁宗去世。议事者认为应当让使者返回,有人想等使者到达国门再告诉他让他回去,邵亢请求让使者捧着国书到灵柩前,让他见继位的君主,朝廷听从了邵亢的意见。在群玉殿应召入对,英宗询问他当世事务,称赞他说:“学士真是治国的人才啊。”提拔为同修起居注。神宗即位,迁升龙图阁直学士。有人诬陷他说:“先帝病危时,邵亢曾经提出垂帘的建议。”御史吴申就论及此事。皇帝知道此事虚妄,搁置不过问。邵亢自己申诉说:“先帝身体不适时,群臣不能进宫觐见,臣无法当面陈说,一定有奏章上奏。请求向宫中索取,如果有奏章,我应当伏罪受诛;不这样的话,那么诬陷我的人,难道应当只是算了,希望下到狱中考究实情。”皇帝没有同意。进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邵亢处理事情机敏周密,属吏拿着文书到前,他都反复审阅。有人认为这样很辛苦,邵亢说:“在片刻间判断是非,正应当这样。开始虽然麻烦,以后就省事了。”登记里巷中恶少年以及被废停职的吏员,一旦犯法,都将他们迁移安置,京城辖区内的争讼因此减少停止。夏人诱杀知保安军杨定,朝廷谋划向西征伐。邵亢说:“天下财力困乏,不适合用兵,只应当曲意加以安抚招纳,等到他们不服从命令,那么就师出有名了。”于是分条上奏此事。下诏答复他说:“应当一切按照你的计策行事。”不久,夏主谅祚死,夏国人押送杀杨定的人来请求和好。有人想乘此机会重新索取塞门之地,邵亢认为这是趁他人的丧事之危,不符合道义,就制止了。邵亢在枢密院过了一年,没有大的补益,皇帝很厌嫌他,邵亢就引病辞职。薨,终年六十一岁。赠吏部尚书,谧号为安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4页(共5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29
... 呵呵...追问

抱歉抱歉 你俩的是一样的 但满意回答只有一个 ta比你早2分钟回答的 所以就给ta了 真是抱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