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慈,万物皆善。一心之嗔,千般为恶 什么意思

解释的简单明了一点 请勿复制

白话文大意为:一个人心底善良,那么世间千千万万事物在他(她)看来都无限美好。若一个人的心态不和且脾气暴躁的话,那么在他(她)看来世间所有事物都对他冷眼相待,处处排挤,看什么东西都不顺眼。

扩展资料

1、出处

此句文言文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2、主题思想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

3、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4、其他原句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德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先要明白"念"是什么?念由心生;世人迷茫,很多人都不认识真正的自己,心容易生妄念,而使心和信念左右摇摆!
一念之间是当下由心发的念头,如果心是人的根,那么一念之间的抉择会告诉结什么样的果。也许有时候你会觉得这一刻世界是那么美好-万物都是美好的善良的一起分享喜悦的,但下一刻看见了不好的事而觉得世界是那么腐朽而为此愤世嫉俗,要明白“心和念”是不可区分的。人们常说—心里美,可有谁种下善根,时时除虫(反省),常常行善(阳光普照)。

命运的路途中我们要面对太多太多选择,而自己“一念”决定着真正的宿命,就算天意也不能左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5-01
来自佛语。意思是:善良、丑恶均在一念之间。
星云大师归纳一念之间的“效用”,列举了以下几点:“成功与失败在一念之间”,“快乐与痛苦在一念之间”,“富贵与贫穷在一念之间”,“善良与邪恶在一念之间”,“觉悟与迷惑在一念之间”,“天堂与地狱在一念之间”。最后结语:“一念之慈,万物皆善;一心之嗔,千般为恶。”
其实,不论一念之间还是一念之差,尽管都是一眨眼的功夫、一瞬间之事,但实实却是“冰冻三尺”的反映。
第3个回答  2012-04-30
劝人向善,所谓:欲知过去因,今日受者是;欲知将来果,今日做者是。我们的一念之差是因果的源泉。故种善因,得善果。试着去理解你感到嗔怒的东西,当你懂得了,自就慈悲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