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嫦蛾一号的资料

文章资料都来.........................................

关于嫦蛾一号的资料:
嫦娥一号”(Chang'E1)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概况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该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根据我国探月卫星工程的四大科学目标,在嫦娥一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目前,这两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已经完成,将在年底以前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据介绍,整个初样测试阶段持续到2007年6月份,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技术难点
1、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
2、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
3、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
4、远距离测控与通信问题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

专家介绍,嫦娥一号卫星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可达18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卫星需要10-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

计划准备
探月计划酝酿10年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

测试

中国探月计划第一颗卫星“嫦娥一号”的有效载荷正样系统正在进行最后联试,以确保科学探测设备将来在太空正常工作。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的研制测试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有效载荷总指挥、中科院空间中心主任吴季16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有效载荷正样系统联试的最后阶段,各研制人员应继续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按质量要求完成正样联试,确保有效载荷设备顺利交付和工程任务圆满完成。”

卫星有效载荷因不同的航天任务而异,在现阶段主要是进行科学探测的仪器和科学实验的设备。“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将包括微波探测仪分系统、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有效载荷数据管理分系统等。

据了解,微波探测仪分系统将主要对月壤的厚度进行估计和评测,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被动微波遥感手段对月表进行探测。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由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等3台设备组成,将探测地月和近月的空间环境参数。

“嫦娥一号”于2007年发射,而后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

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于2004年1月正式立项,被称作“嫦娥工程”。该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绕月探测、月球三维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全球含量与分布调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卫星发射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200公里,最远为5.1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1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12.8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114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月圆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14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嫦娥一号”发射倒计时

36小时:部分系统进行最后“体检”。

12小时:进入发射前功能检查状态。

8小时:进入发射程序,各系统进行辅助准备。

7小时:加注液氧。

5.5小时:加注液氢。

2小时:进入射前系统。地面开始给系统加电,同时各种口令也在这时开始下发。

40分钟:3号塔架回转平台开始展开。

15分钟:最后一批人员撤离。

90秒:转电。从地面给系统供电,变为系统内部电池供电。

60秒:从塔架后伸向前塔的橘黄色电缆摆杆此时摆开,准备为火箭点火、发射。

40秒:01号指挥员开始报告倒计时。

30秒:牵动。是过去发射系统的专有命令,尽管现在已经不再使用有关系统,但这一程序沿用至今。

10秒:点火倒计时。

0秒:点火。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
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将在下半年择机发射,届时有可能进行全国实况转播。昨天,
中国探月工程专家组在国防科工委网站向公众描绘了我国探月路线图、目标和风险。

“长相”:体重体积小于“神舟六号”

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嫦娥一号”搭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
发射升空,先绕地球转5至7圈,轨道是椭圆轨道,需要10到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

“嫦娥一号”的任务只是环月探测,将不再返回地球。孙泽洲说,“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
2350公斤,重量、体积都小于“神舟六号”,设计寿命为一年。这次探月任务的很多科学目标
都是世界首次,如微波辐射计探测月壤厚度、立体成像技术等。

发射:成败与否取决于50余环节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射月球探测器122次,成功59次,成功率48%。长征三号甲火箭
副总设计师金志强透露,火箭从准备点火、起飞到星箭分离的20多分钟的飞行过程中,有50多
个重要的飞行动作或关键环节。这些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发射失败。

跟踪:最大口径望远镜无法见真容

奔月期间,用望远镜无法看到“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表示,
因为其最大反射面积只有30平方米左右,就是用我国现有的最大口径光学天文望远镜也看不到
距地38万公里之遥的“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将在太空中向国内传回30首歌曲,公众通过电视和广播可以接收到从“嫦娥一号”
传回来的歌曲。神舟飞船天地之间的联系是间歇性的,这次嫦娥卫星飞行的整个过程能不能保
持持续通讯呢?孙泽洲表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和环月后被月球遮挡的原因,
会有部分时间“嫦娥”和地球之间不进行通信。

后期:专家将用探测数据造月球仪

“‘嫦娥一号’拍摄的照片将公布。”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肯定地表示。
“‘嫦娥一号’是带着四个任务飞向月球的。”“嫦娥一号”将获取整个月球表面的立体影像,
分辨率是120米左右。每一轨图像的覆盖宽度达到60公里左右。

另外,有关单位正准备用探测数据制作月球仪,探月卫星发射后在市场上应该能买得到。

晨报记者 王大鹏

“嫦娥一号”肩负4项任务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探测月壤特性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08
嫦娥一号”(Chang'E1)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概况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该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根据我国探月卫星工程的四大科学目标,在嫦娥一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目前,这两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已经完成,将在年底以前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据介绍,整个初样测试阶段持续到2007年6月份,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

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技术难点
1、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
2、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
3、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
4、远距离测控与通信问题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

专家介绍,嫦娥一号卫星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可达18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卫星需要10-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

计划准备
探月计划酝酿10年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

测试

中国探月计划第一颗卫星“嫦娥一号”的有效载荷正样系统正在进行最后联试,以确保科学探测设备将来在太空正常工作。

“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的研制测试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有效载荷总指挥、中科院空间中心主任吴季16日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有效载荷正样系统联试的最后阶段,各研制人员应继续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按质量要求完成正样联试,确保有效载荷设备顺利交付和工程任务圆满完成。”

卫星有效载荷因不同的航天任务而异,在现阶段主要是进行科学探测的仪器和科学实验的设备。“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将包括微波探测仪分系统、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有效载荷数据管理分系统等。

据了解,微波探测仪分系统将主要对月壤的厚度进行估计和评测,这是国际上首次采用被动微波遥感手段对月表进行探测。空间环境探测分系统由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等3台设备组成,将探测地月和近月的空间环境参数。

“嫦娥一号”于2007年发射,而后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

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于2004年1月正式立项,被称作“嫦娥工程”。该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绕月探测、月球三维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全球含量与分布调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卫星发射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200公里,最远为5.1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1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12.8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114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极月圆轨道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14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嫦娥一号”发射倒计时

36小时:部分系统进行最后“体检”。

12小时:进入发射前功能检查状态。

8小时:进入发射程序,各系统进行辅助准备。

7小时:加注液氧。

5.5小时:加注液氢。

2小时:进入射前系统。地面开始给系统加电,同时各种口令也在这时开始下发。

40分钟:3号塔架回转平台开始展开。

15分钟:最后一批人员撤离。

90秒:转电。从地面给系统供电,变为系统内部电池供电。

60秒:从塔架后伸向前塔的橘黄色电缆摆杆此时摆开,准备为火箭点火、发射。

40秒:01号指挥员开始报告倒计时。

30秒:牵动。是过去发射系统的专有命令,尽管现在已经不再使用有关系统,但这一程序沿用至今。

10秒:点火倒计时。

0秒:点火。
第2个回答  2007-12-08
http://bk.baidu.com/view/32160.htm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12-08
最佳答案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
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将在下半年择机发射,届时有可能进行全国实况转播。昨天,
中国探月工程专家组在国防科工委网站向公众描绘了我国探月路线图、目标和风险。

“长相”:体重体积小于“神舟六号”

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嫦娥一号”搭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
发射升空,先绕地球转5至7圈,轨道是椭圆轨道,需要10到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

“嫦娥一号”的任务只是环月探测,将不再返回地球。孙泽洲说,“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
2350公斤,重量、体积都小于“神舟六号”,设计寿命为一年。这次探月任务的很多科学目标
都是世界首次,如微波辐射计探测月壤厚度、立体成像技术等。

发射:成败与否取决于50余环节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射月球探测器122次,成功59次,成功率48%。长征三号甲火箭
副总设计师金志强透露,火箭从准备点火、起飞到星箭分离的20多分钟的飞行过程中,有50多
个重要的飞行动作或关键环节。这些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发射失败。

跟踪:最大口径望远镜无法见真容

奔月期间,用望远镜无法看到“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表示,
因为其最大反射面积只有30平方米左右,就是用我国现有的最大口径光学天文望远镜也看不到
距地38万公里之遥的“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将在太空中向国内传回30首歌曲,公众通过电视和广播可以接收到从“嫦娥一号”
传回来的歌曲。神舟飞船天地之间的联系是间歇性的,这次嫦娥卫星飞行的整个过程能不能保
持持续通讯呢?孙泽洲表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和环月后被月球遮挡的原因,
会有部分时间“嫦娥”和地球之间不进行通信。

后期:专家将用探测数据造月球仪

“‘嫦娥一号’拍摄的照片将公布。”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肯定地表示。
“‘嫦娥一号’是带着四个任务飞向月球的。”“嫦娥一号”将获取整个月球表面的立体影像,
分辨率是120米左右。每一轨图像的覆盖宽度达到60公里左右。

另外,有关单位正准备用探测数据制作月球仪,探月卫星发射后在市场上应该能买得到。

晨报记者 王大鹏

“嫦娥一号”肩负4项任务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探测月壤特性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第4个回答  2007-12-08
嫦娥一号”(Chang'E1)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