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想查全国开采金矿的有哪几大家公司,需要怎么查找?

如题所述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黄金年产量仅为4.07吨。此后长达30年,黄金生产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平均年产量不足10吨,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急需增加外汇和黄金储备,加速国民经济建设。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重担压在了主抓黄金工作的王震同志肩上。受此重任的王震和中国地质学家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向中央建言:中国不贫金,中国缺少的是专业化的找金队伍。当年带领359旅在南泥湾创造垦荒奇迹的胡子将军,再一次想到了部队:尽快组建一支军事化的专业找金队伍,作为黄金工业的先锋军,以便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黄金矿产资源勘查活动。    “让部队去找金子!”王震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采纳。1979年3月,一支特殊部队———中国黄金部队诞生了(当时为解放军基建工程兵,1985年列入武警部队序列)。   新中国的黄金工业从此踏上新的征程。黄金部队官兵踏遍青山,足迹遍布祖国25个省区市,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升起一片金色的希望。冰山雪峰的冰达坂旁,新疆的一座大金矿诞生了;17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哀劳山脚下,云贵川三省有名的金矿建成了;起伏绵延的燕山山脉,第一座特大型金矿发掘了。中原大地、巴山蜀水、汨罗江畔……一座座金山在黄金兵神奇的脚板下放射出万道金光。   据资料显示,黄金部队组建25年来,探明超大型岩金矿床2处,特大型岩金矿床3处,大型岩金矿床13处,大型砂金矿床4处,累计提交黄金矿产储量800多吨,潜在经济价值900多亿元。   黄金部队的“金刚钻”   领先超前的科学技术和人才优势,一直是黄金部队最具特色的招牌。从最初的地质锤、罗盘、放大镜“三件宝”的传统找矿手段,到如今的遥感解译、卫星定位仪、矿床评价全过程的计算机化管理等新技术的运用,黄金部队25年的找矿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武警黄金指挥部每年都拿出上千万元打造利器,购买和更新普查、钻探、通讯、交通设备,大大改善了装备条件。钻探设备实现了普遍更新,钻探工艺得到进一步改进;编写地质报告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微机管理已投入到全部队使用,彻底结束了手工描图的历史,全部实现了微机成图,成倍提高了找矿效率;价值上万元的GPS(卫星定位仪)已配备到所有地质中队;在无人区施工的一些支队已经配备了海事卫星电话。正是有了这些“金刚钻”,黄金官兵才能在空中、在地表、在地下追索着一条条金矿脉的形迹,捕捉着一座座金矿体的影踪。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地质调查所的罗杰_罗伯茨在内华达州发现了卡林型金矿,由此掀开了金矿勘查史上新的一页。25年后,被誉为“石头大校”的中国武警黄金部队高级工程师王世忠得到一块美国卡林型金矿的标本。经过长达6年艰难漫长的求证,王世忠终于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金龙山大型金矿床,用智慧和汗水给中国罗伯茨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王世忠因此获得中国地学界最高奖———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黄金诚可贵,人才价更高。经过多年的引进、培养和锻炼,黄金部队已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专业多元、知识层次较高”的科技干部队伍。黄金地质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黄金地质研究的科研单位,也是黄金部队人才强势的一个缩影。依靠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研究所共完成科研项目180多项,进行技术革新400余项,其中30余项获部委科技进步奖,发现并确定了10余种新类型金矿,发现新矿物种3种,首创了地球脉动学说。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黄金市场的开放,战绩显赫的黄金部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黄金尖兵再度肩负起为国寻金,为民造福的神圣使命。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找金潜力为1.5万吨左右,大多数集中在西部。而西部现在黄金保有储量(已经探明,尚未开采)仅占全国保有储量的32.63%,蕴含着巨大的找金潜力。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黄金部队已经描绘出了实施战略西进的蓝图,将二分之一的资金和三分之二的兵力投入到西部,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于是,藏北的无人区有了黄金官兵艰难跋涉的身影;冰封雪覆的阿尔金山燃起金色的希望;青海的可可西里续写着寻找金矿的传奇。在内蒙古、在广西、在云南……在整个西部,黄金部队官兵安营扎寨。由6名博士和4名硕士组成的“人才方队”出征西部,在祖国西部8省区的版图上艰苦探索,先后圈定了12处找矿靶区,控制含金水系11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7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黄金年产量仅为4.07吨。此后长达30年,黄金生产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平均年产量不足10吨,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急需增加外汇和黄金储备,加速国民经济建设。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重担压在了主抓黄金工作的王震同志肩上。受此重任的王震和中国地质学家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向中央建言:中国不贫金,中国缺少的是专业化的找金队伍。当年带领359旅在南泥湾创造垦荒奇迹的胡子将军,再一次想到了部队:尽快组建一支军事化的专业找金队伍,作为黄金工业的先锋军,以便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黄金矿产资源勘查活动。    “让部队去找金子!”王震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采纳。1979年3月,一支特殊部队———中国黄金部队诞生了(当时为解放军基建工程兵,1985年列入武警部队序列)。   新中国的黄金工业从此踏上新的征程。黄金部队官兵踏遍青山,足迹遍布祖国25个省区市,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升起一片金色的希望。冰山雪峰的冰达坂旁,新疆的一座大金矿诞生了;17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哀劳山脚下,云贵川三省有名的金矿建成了;起伏绵延的燕山山脉,第一座特大型金矿发掘了。中原大地、巴山蜀水、汨罗江畔……一座座金山在黄金兵神奇的脚板下放射出万道金光。   据资料显示,黄金部队组建25年来,探明超大型岩金矿床2处,特大型岩金矿床3处,大型岩金矿床13处,大型砂金矿床4处,累计提交黄金矿产储量800多吨,潜在经济价值900多亿元。   黄金部队的“金刚钻”   领先超前的科学技术和人才优势,一直是黄金部队最具特色的招牌。从最初的地质锤、罗盘、放大镜“三件宝”的传统找矿手段,到如今的遥感解译、卫星定位仪、矿床评价全过程的计算机化管理等新技术的运用,黄金部队25年的找矿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武警黄金指挥部每年都拿出上千万元打造利器,购买和更新普查、钻探、通讯、交通设备,大大改善了装备条件。钻探设备实现了普遍更新,钻探工艺得到进一步改进;编写地质报告的GIS(地理信息系统)微机管理已投入到全部队使用,彻底结束了手工描图的历史,全部实现了微机成图,成倍提高了找矿效率;价值上万元的GPS(卫星定位仪)已配备到所有地质中队;在无人区施工的一些支队已经配备了海事卫星电话。正是有了这些“金刚钻”,黄金官兵才能在空中、在地表、在地下追索着一条条金矿脉的形迹,捕捉着一座座金矿体的影踪。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地质调查所的罗杰_罗伯茨在内华达州发现了卡林型金矿,由此掀开了金矿勘查史上新的一页。25年后,被誉为“石头大校”的中国武警黄金部队高级工程师王世忠得到一块美国卡林型金矿的标本。经过长达6年艰难漫长的求证,王世忠终于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金龙山大型金矿床,用智慧和汗水给中国罗伯茨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王世忠因此获得中国地学界最高奖———李四光野外地质工作者奖。 黄金诚可贵,人才价更高。经过多年的引进、培养和锻炼,黄金部队已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专业多元、知识层次较高”的科技干部队伍。黄金地质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黄金地质研究的科研单位,也是黄金部队人才强势的一个缩影。依靠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研究所共完成科研项目180多项,进行技术革新400余项,其中30余项获部委科技进步奖,发现并确定了10余种新类型金矿,发现新矿物种3种,首创了地球脉动学说。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黄金市场的开放,战绩显赫的黄金部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黄金尖兵再度肩负起为国寻金,为民造福的神圣使命。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找金潜力为1.5万吨左右,大多数集中在西部。而西部现在黄金保有储量(已经探明,尚未开采)仅占全国保有储量的32.63%,蕴含着巨大的找金潜力。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黄金部队已经描绘出了实施战略西进的蓝图,将二分之一的资金和三分之二的兵力投入到西部,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于是,藏北的无人区有了黄金官兵艰难跋涉的身影;冰封雪覆的阿尔金山燃起金色的希望;青海的可可西里续写着寻找金矿的传奇。在内蒙古、在广西、在云南……在整个西部,黄金部队官兵安营扎寨。由6名博士和4名硕士组成的“人才方队”出征西部,在祖国西部8省区的版图上艰苦探索,先后圈定了12处找矿靶区,控制含金水系11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