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枢密使需要带兵打仗么?

如题所述

  一般不用。《宋史*职官志》有记载:
  “国初,官无定制,有使则置副,有知院则置同知院。。。元丰五年,将改官制,议者欲废密院归兵部。帝曰:「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以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于是得不废。帝又以枢密联职辅弼,非出使之官,乃定置知院、同知院二人,使、副悉罢。元祐初,复置签书院事,仍以枢密直学士充。”同签书枢密院事,治平末,以殿前都虞候郭逵为之,又以逵判渭州。帝初即位,中丞王陶、御史吕景等皆言之。逵归,改除宣徽南院使、知郓州,自是不复置。政和六年,以内侍童贯权签书枢密院河西、北面房事。七年,贯宣抚陕西、河东北三路,带同签书枢密院。既而诏元丰官制即无同签书枢密院事,改为权领枢密院。然签书院事,元丰亦未尝置。宣和元年,诏童贯领枢密院事,后复以郑居中为之。”
  可以看出,宋朝初年:
  1、枢密院是掌握“兵柄”(但主要是操练,训练士兵),调兵之权还是在兵部的。
  2、“以殿前都虞候郭逵为之,又以逵判渭州”从同签书枢密院事这个事例。枢密使也可能只是个官衔,表明俸禄级别,而真正却是“判渭州”,枢密使只是类似个官或者职,不是差遣,不一定就是个实际的官(宋代“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位。)比如大理寺少卿光禄大夫知沧洲事,其实就是个沧州知事,并不是在中央做官。
  3、最后,还有枢密院下属还有“三司”在(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殿前都指挥使司、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他们主要负责实际作战。
  总之枢密使想要出征在挂个差遣的衔就行,但是,枢密院和中书门下作为中央部门“二府”,一个管军、一个理政,主要还是以坐办公室为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3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而到了宋朝这个实行“重文轻武”的朝代,枢密使的权力发生了改变,枢密使不仅由文官来担任而且其权力也逐渐在缩小!
宋代继承了唐、五代的制度,在中央设置了枢密院,和中书省分别掌握军事和政治二权,号为“二府”,中书省称东府,枢密院称西府,简称“枢府”。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帝命,以佐邦治”,作为国家最高军事机构,宋枢密院对吏员的数量及各职员的职掌范围都作了明确规定,其制度的完备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五代时期。从职权范围来看,宋枢密院专管国家军事,军事之外的大事则收归中书。作为枢密院的负责人,枢密使的职掌相应地转化为“佐天子执兵政”,其职权被限制在军事范围之内,这仅从制度层面上而言,与五代枢密使“天下事无所不关”的局面相比已经大大缩小。
可以这么理解,那时候的枢密使类似于现在的国防部长,随执掌军国大事,但不需亲自带兵打仗!
第2个回答  2012-05-03
不用亲自上战场打仗滴。枢密使,是全国军事的最高首长,下面有的是将领。
第3个回答  2012-05-03
枢密使一般为文官。凡军事,都由枢密使秉皇帝意旨决定执行。
第4个回答  2012-05-03
不需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