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黄瓜、西瓜、西葫芦)在生长的过程中易得哪些病?怎么防治?

如题所述

  黄瓜病毒病
  一、表现症状:
  花叶病毒病:幼苗期感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为深浅绿色相间的花叶,植株矮小。成株期感病,新叶为黄绿相间的花叶,病叶小,皱缩,严重时叶反卷变硬发脆,常有角形坏死斑,簇生小叶。病果表面出现深浅绿色镶嵌的花斑,凹凸不平或畸形,停止生长,严重时病株节间缩短,不结瓜,萎缩枯死。
  皱缩型病毒病:新叶沿叶脉出现浓绿色隆起皱纹,叶形变小,出现蕨叶、裂片;有时沿叶脉出现坏死。果面产生斑驳,或凹凸不平的瘤状物,果实变形,严重病株引起枯死。
  绿斑型病毒病:新叶产生黄色小斑点,以后变淡黄色斑纹,绿色部分呈隆起瘤状。果实上生浓绿斑和隆起瘤状物,多为畸形瓜。
  黄化型病毒病:中、上部叶片在叶脉间出现褪绿色小斑点,后发展成淡黄色,或全叶变鲜黄色,叶片硬化,向背面卷曲,叶脉仍保持绿色。
  二、发病规律:
  黄瓜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南瓜花叶病毒侵染所致。病毒随多年生宿根植株和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也可由种子带毒越冬。病毒主要通过通过种子、汁液摩擦、传毒媒介昆虫及田间农事操作传播至寄主植物上,进行多次再侵染。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80%左右;最适病症表现期为成株结果期。发病潜育期15~25天。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病毒病的盛发期在4~6月和9~11月。年度间高温少雨,蚜虫、温室白粉虱、蓟马等传毒媒介昆虫大发生的年份发病重。防治媒介害虫不及时、肥水不足、田间管理粗放的田块发病重。
  三、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在无病区或无病植株上留种。播种前用55℃温汤浸种40分钟;或把种子在70℃恒温下处理72小时。
  (3)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适当多浇水,增加田间湿度;及时防治蚜虫;及时清洁田园。
  (4)育苗时用遮阳网降温、遮光,远离带病作物。
  (5)及时防治传毒媒介昆虫:在蚜虫、粉虱、蓟马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传播病毒。
  (6)移栽后立即用奥力克青枯立克(土净)喷雾和灌根,促苗防病。
  (7)治疗方案:
  方案一:黄瓜病毒病专用40g,兑水15公斤,连用2天,7天1疗程,连用2—3个疗程,病情得到控制后,改用预防方案。
  方案二:黄瓜病毒病专用40g+翠杰20g,兑水15公斤,连用2天,7天1疗程,连用2—3个疗程,病情得到控制后,改用预防方案。
  备注:为增强其渗透能力,可添加适量有机硅或纯牛奶等。

  西瓜病毒病

  一、表现症状:
  西瓜病毒在田间主要表现为花叶型和蕨叶型两种症状。
  花叶型:初期顶部叶片出现黄绿镶嵌花纹,以后变为皱缩畸形,叶片变小,叶面凹凸不平,新生茎蔓节间缩短,纤细扭曲,座果少或不座果。
  蕨叶型:新生叶片变为狭长,皱缩扭曲,生长缓慢,植株矮化,有时顶部表现簇生不长,花器发育不良,严重的不能座果。发病较晚的病株,果实发育不良,形成畸形瓜,也有的果面凹凸不平,果小,瓜瓤暗褐色,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二、发病规律:
  西瓜上发生的主要病毒病类型有: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甜瓜花叶病毒(MMV)、黄瓜花叶病毒(CMV)、黄瓜绿斑花叶病毒(CGMMV)等。病毒主要通过种子带菌和蚜虫汁液接触传毒。农事操作,如整枝、压蔓、授粉等都可引起接触传毒,也是田间传播、流行的主要途径。高温、干旱、日照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和迁飞,传毒机会增加,则发病重;肥水不足、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势衰弱或邻近瓜类菜地,也易感病;蚜虫发生数量大的年份发病重。
  三、预防措施:
  西瓜病毒病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全面搞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综防措施。
  第一、整地时注意消灭地下害虫,定植时实行小苗移栽,减少根部伤口传染。
  第二、彻底消灭温室内的蚜虫,减少地上部分的蚜虫媒介传染。
  第三、坚持奥力克西瓜病毒专用细致喷洒植株,每7--10天一次,用奥力克土净(青枯立克)采取700灌根预防,每10—15天一次,钝化抑制病毒,提高植株抗病性能。
  四、治疗措施:
  方案一:奥力克西瓜病毒病专用40g,兑水15公斤,连用2天,7天1疗程,连用2—3个疗程,病情得到控制后,改用预防方案。
  方案二:奥力克西瓜病毒病专用40g+翠杰20g,兑水15公斤,连用2天,7天1疗程,连用2—3个疗程,病情得到控制后,改用预防方案。
  备注:为增强其渗透能力,可添加适量有机硅或纯牛奶等。

  青枯立克》预防西葫芦死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