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是什么意思

请大家完整点,谢谢

说起乌托邦,一种解释就是尽善尽美的理想世界,或完美的最终解决。理想与乌托邦有一根本不同点,这就是理想未必是无法实现的,而乌托邦则肯定无法实现。乌托邦永远只能存在于人类的意识和文字中。乌托邦必然要有完美的性质,理想却不必。现代化是许多不发达国家和民族的理想,但它并不等于人间天堂。追求这一理想的人也不一定将它视为问题的最终解决。理想不一定是现实的批判与否定,乌托邦却总是作为现实的对立面出现。由此可见,理想与乌托邦之间有重要的区别。但它们有一共同的本原,这就是人类希望与梦想的本能。理想是它的一般表现,而乌托邦是它的最高形式。夸父追日,西西弗斯永远推石上山,则是它永恒的象征:追求完美,而不是达到完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5
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
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如同柏拉图《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愿望、计划等。
第2个回答  2006-02-24
shaohong_888朋友,你好。楼上两位朋友提供的都是有关“乌托邦”思想理论方面的东西,理解起来并不容易。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乌托邦”一词的来历、形成和发展的情况。
“乌托邦”一词源自于公元1516年英国人摩尔,是他本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所提出的一个心目中理想的国度。他说“乌托邦”位说于一个小岛上,岛上的每一个人都要从事农业(因为民以食为天),而除了农业外每个人需有另一项专长,如 木工,铁工,泥工等...但没有制衣,因为每个人都穿同样的衣服而且都是自己做的,布料则是向公营仓库拿取。为何每人都要穿同样的衣服呢?因为穿同样的衣服,就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在追逐虚荣的问题出现。
在乌托邦的人,每人每天的工作时间是6小时,早上3小时下午3小时,除了工作,吃饭,睡觉其时间就是自由时间,而每人都把这些时间用来读书,摩尔觉得读书可以培养人们的精神层面,人文素质,把人们从肉体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那为何每人每天只需工作6小时呢,摩尔认为现在的社会因有太多人不事生产,或是为了满足少数人虚荣的欲望,而从事一些无意义的工作,如果这些人皆来从事生产工作,那每人的工作时间只工作6小时就可以了。
另外摩尔认为私有财产是万恶之源,所以在乌托邦是没有私人财产,因为有了私有财产一样会产生虚荣的心态。
在乌托邦只有分男人,女人和未婚跟已婚,不分年龄。
吃饭时并不限制在自家或公共食堂,但在公共食堂用膳,是不用自己煮饭的。到吃饭时间时会响起喇叭声,通知大家吃饭。而在乌托邦里,除了这些并没有其它娱乐场所....如酒吧,妓院。

看到这里你们应该觉得很熟悉吧.....没错!共产主义所实施的就是现代的乌托邦模式...但并不是摩尔所提的乌托邦,因为有太多人的因素无法克服!
至于楼上所提到的英国人摩尔所写的《乌托邦》,其实这本书全名的应该叫做《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书中的主张是:
1、反对国王的好战喜功,指出战争是唯一适宜于野兽的运动,然而任何一咱野兽都不像人那样频繁地进行战争。战争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雇佣军是国家的主要祸害;
2、人民贫穷不能使国家太平,杀戮不能根治犯罪,圈地运动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他指出,在专制国家里,包括老百姓自身在内的一切都属于国王,只是由于国王开恩而不曾取的那一部分才成为每个人的私有财产。而一些谋臣却主张,老百姓有钱便有自由,便会犯上无礼。他认为,仅仅他指出,在专制国家里,一大批贵族一事不作,专靠别人养活自己,对佃农尽力盘剥,锱铢必较,自己则讲究穿着,纵情吃喝,奢侈无度,结果穷人遍地,盗窃成风。盗窃犯是不应被处死罪的,因为生命比财产更贵重。他说:“一个人使别人丧财就得自己丧命,这是很不公道的。我认为,幸运能给我们的财富全都比不上人的性命的宝贵。“但对于除盗窃外便走投无路的人,随你想出什么惩治的办法,也还是要从事盗窃。”他认为防止盗窃的办法不是严刑,而是给予谋生之道,同时应当引导人民,教育他们懂得法律,与其罪后严惩,不如罪前防范。但最重要的是国王要关心人民的福利,而不只是关心自己的财富。
莫尔说,有一个国家,国家很大,治理得宜,对罪犯的惩处不用杀戮而用劳动,罪行较轻的,既不坐监牢,也不带镣铐,而是在身体自由的情况下派出为公众服劳役。
3、人们凭现金价值衡量所有的事物,一个国家就难以有正义和繁荣,私有制是社会贫困和灾难的根源。
在私有制下,富人终日游荡,奢侈豪华。穷人辛勤劳作,牛马不如。
他指出,任何地方,如果“所有的人凭现金价值衡量所有的事物,那么,一个国家就难以有正义和繁荣。”“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绝大的一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上学生而摆脱不掉的贫困灾难的担子。”
他认为,“达到普遍幸福的唯一道路是一切平均享有”,主张建立一个“共有共享”的社会,一切归全民所有,人人劳动,不为吃饭问题而操心,每人一无所有,而又人人温饱富裕。
莫尔还批判市场和货币。毫无用处的黄金反而比人值钱,废除货币,才能消除社会贫困,才能铲除罪恶。“贫穷似乎是仅仅缺乏金钱所造成,一旦金钱到处废除,贫穷也就马上减少以至消失了。”
4、乌托邦按照民主制建立城市联合国,官吏定期选举产生。人人熟悉法律,因而没有律师。实行信仰自由
第3个回答  2020-05-11
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
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莫尔所著《乌托邦》《乌托邦》是托马斯·摩尔写的一部拉丁语的书的名字,全名为《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它出版于约1516年。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另一个说法是eu是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的意思,是一种理想国,并非一个真实的国家,而是一个虚构的国度,有着至美的一切,没有纠纷。
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在这个国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共有的,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摩尔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他曾经想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
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如同柏拉图《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编辑本段]现今引申义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愿望、计划等。
第4个回答  2019-05-20
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一说是“
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莫尔所著《乌托邦》《乌托邦》是托马斯·摩尔写的一部拉丁语的书的名字,全名为《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它出版于约1516年。乌托邦的原词来自两个希腊语的词根:ou是没有的意思,另一个说法是eu是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的意思,是一种理想国,并非一个真实的国家,而是一个虚构的国度,有着至美的一切,没有纠纷。
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在这个国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共有的,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摩尔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他曾经想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
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如同柏拉图《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编辑本段]现今引申义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愿望、计划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