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林是谁

如题所述

米·伊林
米·伊林(Илья Яковлевич Маршак,笔名М.Ильин,1896~1953)

是我国读者十分熟悉的著名苏联作家。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953年11月15日,在莫斯科逝世,终年58岁。

米·伊林的作品作为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对我国科普创作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老一辈的科普作家和50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都从伊林的作品中受到教益。

伊林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文艺的笔调,用生动的比喻,用典型的事例,用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他的作品活泼而又逻辑严谨,趣味是从知识本身中挖掘出来的而不是外加的噱头,材料丰富而不枝蔓。这些都是伊林作品从写作技巧上来看的优点和特点。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曾在《人民日报》上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这样16个字来概括伊林作品的写作特点。

伊林的具有代表性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不夜天》、《黑白》、《几点钟》、《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第一、二、三部)、《书的故事》。

《十万个为什么》已使无数中国青少年迈进知识大门,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十万个为什么”这个现在已经被国内广为采用的书名,最初是由伊林取自英国作家卢.吉卜林的一句话:“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当时的《十万个为什么》仅5万字,那是一本“在屋子里边走边写的书”。他会把简单的问题想得津津有味,讲得津津有味。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伊林作品的具体内容:

它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是谁发明细瓷器的?有没有硬的液体?穿三件衬衣暖,还是穿一件三倍厚的衬衣暖?为什么水不会燃烧?伊林用浅显易懂却又富有启发性的道理,娓娓动听地向读者进行解释。

这么多互不相干的内容,初看上去好像万花筒,但实际上,这些问题及其解释都是多种多样的材料,全部服从一个经过严密思考的计划。让我们来看看《碗柜》那一章的结构吧。这里排列着厨房里面的瓦罐的亲属们——茶杯、茶碟、茶壶和细瓷的有柄大杯子,那里还有别的东西——玻璃器。关于瓷器和玻璃器的故事里包含许多内容:制造瓷器的秘密,制造“坚硬”的液体——玻璃和玻璃器的方法,以及玻璃的特性。这是一篇首尾相连的故事,它的主人公是瓷器和玻璃;说得确切一些,是每只碗、碟子、玻璃杯和花瓶里所包含的人类劳动的故事。其中讲到瓷器和玻璃两大生产部门的历史,讲到复杂的工艺学,也讲到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内容和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它有的是短篇小说,有的是生产部门参观记,有的是科学成就的通俗讲解。读者就这样兴趣盎然地跟着作者的笔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站在他家的水龙头前,他开始想水。为什么水能灭火?伊林的一位熟人说,因为水又湿又冷。伊林说,煤油也又湿又冷,你试试用煤油来灭火吧。同样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用水来洗涤?难道仅仅因为水是液体吗,你把衣服放在水里,看它能不能自己变干净?

我们为什么要喝水?成人的身体里有四分之三是水,这水是从哪里来的?人就像一块雨中的海绵,所有的孔洞都渗透了水,只要挤一挤就能出得来。但是,如果挤掉了所有的水分,人肯定就是动物里最难看的一个,因为他死了,而且成了木乃伊。

然后跟着伊林走到他家的炉子旁,开始想火。炉子烧着以后,劈柴到哪里去了?如果说烧掉了,那应该算你看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出来的。炉子里火旺的时候,为什么呼呼直响?“火旺呗。”这是一个思想懒汉的声音,伊林告诉我们那是“跑动的空气”。其实人就是一个“炉子”。伊林给我们出了个谜语:“炉子烧着了,却没有火焰;空气从哪里进去,烟就从哪里出来。”这是什么?谜底就是“人”。在我们这个炉子里燃烧的劈柴就是食物,因为不停地吃东西,所以我们的身体才一直是热的。如果一个人手凉了,脚凉了,后背凉了,心也凉了,什么东西都凉了,那他肯定是个死人。

伊林家的东西真不简单。他家的餐桌,让他想了许多。他家的厨房,又让他想了许多。他家的碗柜和衣柜,也让他想了许多。把简单的事情想得如此有趣。 伊林在他们家里走了20多步,就写了一本小书,然后告诉我们,这是一本导游书,是写给那些愿意在家里作一次旅行的人的。

伊林搞科普,不给你讲生活常识,而是以散文的笔调讲很哲学的道理,讲很哲学的人。

《人怎样变成巨人》一本书,以社会发展史作为背景,来叙述科学发展的历史 。第一部,从人类的起源、古猿变成人说起,讲人类在原始社会里怎样逐渐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同时也改造了自己,最后讲到科学在初期奴隶社会里的萌芽。第二部,是伊林和谢加尔合写的。它叙述科学在奴隶社会里发展的故事,以整个奴隶社会的历史作为背景,阐述新的科学思想跟旧的传统观念的斗争,唯物主义跟唯心主义的斗争,最后说到奴隶社会的崩溃。�

伊林的科普名著《人与自然》,作者对科学与大自然的热情和生动的文笔,给读者强烈的感染和冲击,使我们觉得伊林不仅给了读者丰富、新鲜的知识,也给读者一次生动、具体、亲切的思想教育。可以看出伊林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人民和祖国的胸怀。

《在你周围的事物》是一本科学读物,也是一本文艺作品,里面有故事,有童话。它讲的是在你周围的一些平常的事物,可是有好多你以前却没有听到过,比如说,练习薄是长在树林里的,衬衣是生长在田地里的,或者说冰雹会说明高空正在刮什么风,不倒翁会解释船舶为什么不会倾覆。它告诉你一些就近的事物,也告诉你一些远的事物。它帮助你睁开眼睛去认识大自然,也知道你开动脑筋去改造大自然。这虽然是一本十几万字的大书,读起来却十分轻松,因为它写得生动活泼,浅显明白,有趣而且容易接受。

伊林作品译介到中国来已有半个多世纪。在长达70多年的时间里,版次不断增加,印数始终不衰,一直是广大青少年和成年读者的良师益友。

由于伊林的作品是在20年代写的,难免受历史的局限。但是伊林创作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他那高超的写作技巧、阐述的科学基本原理,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由于科学和历史的发展,我们今天来看伊林的具体作品,也可以找到一些受历史局限的不足之处或问题。这一点我们不能苛求于已经逝世近40多年的伊林,而是需要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吸取宝贵的经验,领会其深刻的科学内涵,看到更多像伊林作品那样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17
我知道
1.伊林,1896-1953,前苏联科普作家,生于乌克兰。伊林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十万个为什么》这一极富生命力的名称,即取自伊林的著作。他堪称最善解人意的科普作家,任何复杂硬的科学原理在他笔下都变得津津有味。《十万个为什么》惠泽几代人,历史不会忘记伊林。

2.英国大伦敦的一个区。位于伦敦以西13公里处。面积55.3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建于1965年。过去为皇家游览区(如贝德福德公园)。进入本世纪后发展很快,有日用消费品、机动车辆制造、精密仪器、玻璃、塑料、化学等工业。

关于伊林(Eelin)
伊林模特儿经纪公司成立于1997年,结合了创意人、经纪人、模特儿为台湾MODEL时尚行业注入新的元素与活力。成立至今逾10年承接超过上万场的演出,同时培育出数百名优质专业的模特儿,2005年演艺及戏剧部门的加入让伊林团队更加完整。
Eelin Model不仅在台湾发光,更与世界各大模特儿经纪公司交流,走上巴黎、日本、香港、韩国及新加坡的伸展台,伊林名模的敬业乐群,深受各国时尚界肯定。

分享荣耀
年 度 模特儿 奖 项
2006 张连洁 台湾Elite Look 模特儿大赛冠军
2006 王思蕴 台湾Elite Look 模特儿大赛季军
2006 宋依璇 新丝路模特儿大赛Top Ten
2005 王丽雅 台湾Elite Look 模特儿大赛冠军
2005 何宛倩 台湾Elite Look 模特儿大赛亚军
2005 张安琪 台湾Elite Look 模特儿大赛季军
2005 吴玮欣 新丝路模特儿大赛十大佳丽
2005 吕欣晏 魅力海峡广告模特儿精英大奖赛第二名
2005 林雅玲 魅力海峡广告模特儿精英大奖赛最佳人气奖
2005 吴依萍 魅力海峡广告模特儿精英大奖赛最上镜头奖
2004 林又立 台湾Elite Look 模特儿大赛冠军
2004 王尹平 上海国际时装模特儿大赛国际赛Top Ten
上海国际时装模特儿大赛中国总决赛亚军
2004 王孝怀 新丝路模特儿大赛十大佳丽
2002 吴育臻 新丝路模特儿大赛女模亚军
2001 黄志玮 新丝路模特儿大赛男模冠军
2001 王亭又 新丝路模特儿大赛Top Ten 及最上镜奖
年 度 作 品 模特儿 种 类
2006 29岁的大头贴 陈思璇 出版品
2006 贫穷贵公主 姚采颖 出版品
2006 美腿女王教室 陈思璇 出版品
2006 美丽接班人 林又立、王尹平、张安琪、刘恺如 出版品
2005 时尚魅音 陈思璇、蔡淑臻、林又立、王亭又 音乐出版品
2005 伊林魔男的异想世界 俞凡鏮、余秉谚、吴彦呈、刘又年、许嘉良、陈志强 出版品
2005 臻美人 蔡淑臻 出版品
2004 伊之独秀 黄志玮、林嘉绮、陈思璇、蔡淑臻 出版品
2001 无法直视 黄志玮 出版品
够了吗??
第2个回答  2007-12-16
伊林,1896-1953,前苏联科普作家,生于乌克兰。伊林对中国现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十万个为什么》这一极富生命力的名称,即取自伊林的著作。他堪称最善解人意的科普作家,任何复杂硬的科学原理在他笔下都变得津津有味。《十万个为什么》惠泽几代人,历史不会忘记伊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12-17
sdgvsdg
第4个回答  2007-12-15
i don't konw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