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谁有 给我一些 谢谢

给个链接,谢谢 我想下载 急!!!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
第1课时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6页例1,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方格纸、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展示:学校教学楼图片或者学生照片,然后定格在2~3组图片,将几组图片放大和缩小。
  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图片放大了和缩小了)
  3.举例: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吗?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如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等都需要先把物体绘在图纸上;同学们写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进行缩小(课件演示);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也要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他们放大再记录下来(课件演示),看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所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图片,同桌互议: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
  学生: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板书: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教师:用课件演示进行验证。
  (2)同学们去过XX动物园吗?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动物园吧!
  课件演示:XX动物园,最后定格在大象图片,变成两张大小不同但画面相同的图片。
  教师: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议一议。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这些知识可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1.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第1、2题。
  强调第2题:物体的位置没变,但由于观测点变了,所以它的方向及角度会发生改变,一定要注意。
  2.练习:练习二十第1题。
四、拓展(课件展示)
  议一议:某一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画出的几幅十字坐标图肯定一样大。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比例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五、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总四十六课时
第2课时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例3, 练习二十第2、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十字图上表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2.通过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十字图上表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你们知道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吗?
  学生: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如何按比例尺在十字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呢?
  学生:①确定观测点,以它作为十字图的交叉点;②画出十字图,纵、横轴的长短比例要适中,标出箭头,方向和观测点,图的下方要标明比例尺;③确定方向;④按比例尺将实际距离换算成图上距离;⑤量出距离、描点、标示。
  注意:学生谈方法的时候不一定一一列举,谈到要点就可以了。
  2.揭示课题并板书。
  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不光要知道如何画物体位置的方法,常常还需要在平面图中会看图,也就是要有一定的识图能力。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确定物体的位置(二)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以学校为观测点,根据图上距离和所标注的角度填表。
  (2)学生搜集信息:观察十字图及对话框等。
  (3)反馈学生信息的搜集情况。
  教师:说说你从图上了解哪些信息。
  (4)学生独立测量出准确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算实际距离完成表格。
  地 点方 向图 上 距 离实 际 距 离
  移 民 新 村东1.5cm750m
  旧 码 头
  大 柱 村
  (5)同桌互议:说一说你是如何识图的?
  (6)反馈评价,强调方法。
  强调:图中比例尺的意义。(图中出示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义一样)
  根据标注的角度说方向
  2.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95并小结。
  板书:识图方法→方向、量图距、算实距
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第2题。
  要求:让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填表,再集体交流、评价。
  2.练习二十第3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体反馈、评价。
四、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确定物体的位置要注意:首先要找准观测点确定好方向;第二要准确测量出偏离的角度;第三要利用比例尺准确计算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第四标注要清楚。
 板书:

  学生:图片的大小不同。
  学生:从左往右观察,图片在变小;从右往左观察,图片在变大。
  ……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两张图片景物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3)教师小结。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到第一组图片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第二组是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但两张图片的大小不同,一张是另一张缩小的图片。非常棒!
  教师板书: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动手操作。
  (1)摆正方形。
  我们用火柴棍来摆一摆正方形,要求每个同学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同桌互议,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摆出的两个正方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课件出示:房屋图和六边形图。
  教师:这里还有一位建筑家,将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房屋建筑上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反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变化的?
  (3)总结提炼,揭示概念。
  教师: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板书)
  3.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前几组图形:找找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为什么?
  (2)举例:生活中图形。
  (3)欣赏:课件展示生活中图片。
  4.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P82~83页。
  5.教学小结。
  教师:学到什么知识或收获?
三、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第1~3题。
四、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练习十八第1、4
板书:
札记: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同学们对这很有兴趣,课堂效果很好
总四十二课时
第2课时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87页例2, 课堂活动第4、5题,练习十八第2、3、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像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2.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投影仪、火柴、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忆,揭示课题
  图形放大或缩小时,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没有变化?
  (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投影仪出示例2:理解题意,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
  (2)学生动笔尝试画一画图1,教师巡视。
  (3)学生板演,集体评议。
  教师: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4)学生独立完成例2的图2、图3,相互评价。
  (5)评讲反馈。
  教师强调: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2倍。
   2.小组讨论,明确画法。
  (1)小组讨论在方格纸里画图的步骤。
  教师:按要求在方格纸里画图,我们应该按怎样的步骤画呢?四人小组议一议。
  (2)反馈讨论情况,明确画法。
  ①弄清楚是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②确定图形每条边应画多长。
  ③确定图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
  3.规范操作,强化画法。
  课件演示:按以上步骤示范画出相似图形。
  教师: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相似图形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再按要求将原图形各边放大或缩小规定的倍数。
  4.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第4、5题。
  5.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1.练习十八第2、3题。
  强调:第3题要突出相似,注意各边的关系。
  2.练习十八第5题。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相对位置不变”的意义。
  3.课外拓展:练习十八第6题。
  用计算机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再将它放大或缩小。
四、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总四十三课时
比例尺
?
第1课时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中国地图、螺丝帽的放大图、尺子、格子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课件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和国旗的平面图。再依次点击,出现一组大小不同的地图平面图和国旗平面图。
  教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教师:我们可以把地图和国旗画在纸上,同样也可以把我们的住房缩小后画在纸上,这是几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时,一位售楼先生给我推荐了两套住房 (课件出示),可是他只给看了一下图纸,我买房的标准是想要面积大一些,我想请同学们帮帮我这个忙,好吗?
  学生1:建议购买第二套。
  学生2:建议购买第一套。
  学生3:我也同意购买第一套,第一套的住房前面标有比例尺,而且它的比例尺大。
  学生4:不同意,第二套大,应该购买第二套。
  2.揭示课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了,目前还不能帮老师确定到底购买那一套住房。那么,住房平面图与实际的房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比例尺)
  二、动手操作,感知比例尺
  1.“实际距离”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
  教室长9米,宽6米就是实际的长度,即实际距离。(板书)
  2.“图上距离”的含义。
  教师: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的边长为1cm方格纸上。
  (1)电脑出示学习要求:①确定图上的长和宽;②个人独立作出平面图(方格边长是1厘米);③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2)学生自主设计教室的示意图,师巡视并指导。
  (3)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方案、思路。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长
  宽
  学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倍,图上的长就是9厘米,宽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板书: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教师: 9厘米和9米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化简,必须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得到1∶100。这里的1∶100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1格表示的1米,即100厘米。
  学生2: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200倍,图上的长就是4.5厘米,宽是3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教室的平面图。”
  板书:
  4.5厘米∶9 米=4.5∶9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4)明确:设计的示意图长、宽就是画在方格纸上的距离,即图上距离。(板书)
  3.认识比例尺。
  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
  教师: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吗?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怎么求呢?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三、结合图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学例2:看一看,议一议。
  课件出示例2(1)主题图:这张三峡库区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回答。
  (3)小练习:说一说比例尺1∶25000000和200∶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2个比例尺又有什么区别?
  明确:1∶5000000是缩小比例尺,10∶1是扩大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前项是1,扩大比例尺后项是1,图距与实距的单位是相同的。
  (4)介绍数字比例尺。
  教师:1∶5000000,10∶1,1∶25000000和200∶1这些比例尺都是用数字表示的,我们把它叫做数字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课件出示例2(2)主题图:比例尺 表示什么意思吗?
  (1)同桌互议。
  (2)学生回答。
  (3)介绍线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教师:象这样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的10m。如果我们量出了图上小红家到学校的长度是11厘米,怎样算出实际距离呢?怎么想的?
  3.线段比例尺与数字比例尺的相互转化。
  4.指导学生看书并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堂活动:第1~3题。
  2.练习:练习十九第1~3题。
五、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不懂?
  2.教师总结:
  (1)比例尺是一个比,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倍数关系,其结果不应带计量单位;它更不是一把尺子。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否则比例尺无意义。
  (3)比例尺前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缩小;比例尺后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扩大。
  3.验证:能否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老师选择A套房子面积大还是B套房子面积大?说说你的理由。
六、教学板书
札记:通过今天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的描述各种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
总四十四课时
第2课时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4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九第4~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处理。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尺子,1∶6000000的中国地图,几幅不同比例尺的平面图或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1)比例尺1:6000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在这幅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千米。转化成线段比例尺是()。
  (2)把千米数化成厘米数,就是把千米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即是原数的()倍,把厘米数化成千米数,要把厘米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即是原数的()分之一。
  (3)某一种零件的长度是8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2.求比例尺的方法。
  教师: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1)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2)统一这个比的单位,去掉单位后化简成前项是1或后项是1的比。
  3.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并板书。
  (1)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了,但是,如果知道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又该怎样求图上距离呢?
  (2)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儿童乐园平面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搜集信息。
  (2)反馈学生搜集到的信息。
  教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这幅儿童乐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
  (3)提出问题(1):儿童乐园中的长方形碰碰车场的实际长40米,宽是20米,求它的图上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教师:该怎么求?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
  ①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②反馈评价,教师板书。
  学生1:我是用倍数关系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2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倍。
  板书:40米=4000厘米,40002000=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002000=1(厘米)
  学生2:我是用分数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2000,图上的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000。
  板书:40米=4000厘米,400012000=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0012000=1(厘米)。
  学生3:我是用比例尺的意义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2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
  板书:比例尺1∶2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
  40米=4000厘米,4020=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20=1(厘米)
  
  (4)教师小结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方法: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教师板书)
  强调:单位要统一。
  (5)教师提出问题(2):图中旱冰场的长2.5厘米,宽1.5厘米。旱冰场实际占地的面积是多少?
  ①小组讨论,感知方法。
  讨论:能不能依据图上面积按照比例尺来进行实际面积的换算呢?为什么?
  ②集体评议,明确方法。
  明确: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长度单位的比,不是面积单位比,所以不能用图上面积和比例尺求实际面积。
  板书: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③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④反馈评价,明确关键。
  教师:关键是要先求出旱冰场实际的长与宽各是多少?再求实际面积。
  2.自主探索,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尝试完成。
  (2)反馈评价,注意学生解决问题思路。
  (3)练习:独立完成“想一想”。
  3.指导学生看书例3、例4。
  4.教学小结: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学生1:……倍数关系……
  学生2:……分数关系……
  学生3:……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注意单位,找准问题,明确所求。(板书:统一单位、看清问题)
  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1.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
  先让学生动手测量,按规定的比例尺画出教室的平面图,独立解答。并让同学说一说,怎样用“”在图上标出自己的座位才更准确?这个难点可以通过全班交流,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2)课堂活动第2题。
  要求学生拿出自备的中国地图,并指导学生量出图上距离,找出比例尺。老师巡视进行指导,全班核对后,再进行交流:谈谈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3)课堂活动第3题。
  提出问题:怎么相差这么大呢?
  首先,要求学生拿出中国地图,量出成都到重庆的图上距离,独立解答,然后让学生在计算后进行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议一议:哪些方面相差大?相差为什么这么大?全班交流解决。
  2.练习:练习十九第4~6题。
四、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札记:使学生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总四十五课时
物体位置的确定
? 第1课时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用方向与距离来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十字坐标图。
  3.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给定的比例尺画十字坐标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位置与方向。
  教师:以前我们学习了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请回忆一下,你对这方面有哪些了解?
  学生1:上、下、左、右、前、后。
  学生2: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生3: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课件出示坐标图,辨别八个方位。
  教师:我们一般把正北偏东45度称为东北方,把正北偏西45度称为西北方,依次类推就有西南、西北。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展示:
  (1)神州5号飞上了太空,开辟了我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2)神州6号取得了第二次载人航天的巨大成功。
  教师:火箭发射成功了,当杨利伟或费俊龙、聂海胜他们乘坐的返回舱安全着陆时,是不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要满世界去寻找他们呢?
  教师:他们有自己的着陆点,科技人员已经预算好的,这是科技领域里确定位置的例子。生活中也有确定位置的例子:确定咱学校的位置、确定你家的位置、在地图上找重庆的位置、和小伙伴下棋时确定棋子的位置、甚至海战中确定舰艇的位置……。
  板书:物体位置的确定。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怎样确定位置?
  教师:邮局和小食店到学校的距离相等。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为什么?
  学生:只知道距离,不能确定位置。
  教师:商场和小食店都在学校正东方向,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为什么?
  学生:只知道方向,不能确定位置。
  (2)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同桌议一议。
  学生: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板书: 方向距离
  2.教学例2。
  出示例2:小明家在学校的正北方向300m处,小辉家在学校东南方向500m处。按给定的比例尺画图。(1∶20000)
  (1)学生搜集信息,并理解题意。
  (2)确定同学家的位置。
  教师:你能确定出几个同学家的位置吗?为什么?
  学生:因为几个同学家的方向和距离都知道了,所以可以确定他们家的位置。
  教师:学校西北、东南方是指的什么?比例尺1:20000表示什么?
  (3)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出十字坐标图。
  教师:如果要把他们家的位置在十字图上表示出来,该怎么画呢?
  ①引一引:找准方向。
  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画一个十字图,告诉学生,十字图的交叉点就是观测点。
  注意:纵、横轴的长短比例要适中,要标出箭头、方向和观测点,图的下方要标明比例尺。
  教师:你认为在十字图上先确定小明家的方向还是距离?
  教师:你能一下子就标出小明家离学校300m的距离吗?应该怎么办?
  ②做一做:小组活动,确定距离。
  分组讨论:怎样运用比例尺计算出在图上的距离?小组合作标出两个同学家的位置。
  ③说一说:小组汇报交流。
  A、投影仪展示各组绘制的十字图,集体进行评议。
  B、你们组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结合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标出小明家、小辉家的位置。强调:在量图上距离时要以观测点为零起点)
  (4)指导看书并小结。
  教师板书:
  方向:观测点→十字图→定方向
  距离:换算→量距离、描点、标示 总四十七课时
第3课时
?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页例4、例5,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第4、5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初步能从方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2.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
  3.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重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对不起 输入内容抄过长度限制 输不进去
 追问

给个链接吧。。谢谢

参考资料:百度文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2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这是一件数量很大的数学教学文字设计。不是一堂课,也不是一学期的,而是一年的教学设计。这在网上不好找,你要找,就去你所处的地方的小学去找。最好找上半年刚教完小学毕业班的数学老师,他(她)们有你需要的教学设计,教材又能与这学期的基本一致。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设计,这有助于你教学相长。追问

给我个链接,有吗

第2个回答  2012-10-06
1.医用酒精的浓度是75%,他是由酒精和水按什么比例配制成的?
2.张伟买了100个球,其中红球占28%,红球与蓝球的比是4:5,蓝球有多少个?
3.一个无盖正方体的铁皮水箱的底面周长是24分米,这个水箱可以盛水多少升?做这样一个水箱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4.一块长方体钢材的体积是2800立方厘米,横截面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这块钢材的长是多少厘米?
5.一块长方体石斜,长4分米,宽3.5分米,厚2分米,如果每立方分米石料重4.5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
6.把240升水倒入长10分米,宽6分米,高8分米的长方体鱼缸内,鱼缸内水有多深?

7.一间会议室长15米,宽12米,高4米,现在要铺上地砖,需要地砖多少平方米?粉刷它的四壁和顶面,除去门窗面积20平方米,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缸,从正面量长和宽都是10分米,高是6分米,在缸内放水,水面离缸口3.2分米,缸内有水多少升?
9.学校图书馆大门前有8级台阶,每级长10米,宽0.4米,高0.3米。(1 )8级台阶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2) 给这些台阶铺上地砖,至少需要铺多少平方米地砖?
可以吗???
求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0-13
课题
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练习课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能力目标
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
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导学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基础练习

对比练习

提高练习

巩固练习

小结
一、 基础练习
先说出下面各题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再回答问题。
(1) 一批钢材运走80%,还剩下百分之几?
(2) 甲车速度比乙车快25%,甲车速度是乙车的几分之几?
二、 练习
1、(1)兴业公司今年计划创利450万元,上半年已完成了40%。上半年创利多少万元?
(2)兴业公司今年计划创利450万元,上半年已完成了20%。下半年创利多少万元就能完成计划?
2、(1)一种彩色电视机原价每台2400台,现在每台售价比原价提价10%,每台提价多少元?
(2)一种彩色电视机原价每台2400台,现在每台售价比原价减价10%,现在每台售价多少元?
1、食堂六月份用粮2500千克,七月份用粮比六月份减少10%,七月份用粮多少千克?
2、汽车销售市场上月原计划销售汽车850辆,实际比原计划多销售26%,多销售多少辆?
三、文字题
1、比24千克多50%是多少千克?
2、比24千克少50%是多少千克?
3、比4米多10%是多少米?
4、比4米少10%是多少米?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学生独立练习

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代表回答

学生尝试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小结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中通过类比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法自主解答。重点放在方法交流之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2400×(1+10%)
2400×(1-10%)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学生的信息反馈:

今后的教学建议:
第4个回答  2012-10-02
文教版?人教版?追问

文教版啊。。您那有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