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故事

如题所述

张西曼(1895-1949),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英勇投身于抗日运动的民族英雄,1908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入京师大学堂学习,1911年1月为避清廷追捕赴俄属海参崴留学,同年10月曾在中俄边境深山为支援辛亥革命招募北伐骑兵,曾向孙中山先生建议联苏联共三大政策,历任孙中山奉安专刊编辑主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蒙藏委员。

马本斋,回族,学名守清,伊斯兰教名尤素福。壬寅年腊月初三(1903年1月1日)出生于直隶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本斋东村)。马本斋自幼聪颖,在村上读过两年私塾。他13岁那年,家乡遭遇大旱,无以为生,只身一人徒步去张家口寻父,在坝上帮助父亲为人放马,受尽煎熬凌辱。一次,他挨了马警一顿毒打,伤愈后,独自跑到东北,想要闯出一条穷苦人的生存之路。马本斋在东北流浪了两年,后被张作霖的部下抓了壮丁,三年后当了班长。上司见他识字,学习精神又好,遂派他到东北讲武学堂深造。期满后,被派到张宗昌部任排长,后一路升迁,直至升任奉军独立21师团长。在旧军队十几年,他对军阀连年混战,百姓生灵涂炭十分不满,逐渐看清了军阀祸国殃民的真面目。“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并染指山东。马本斋义愤填膺,主动请缨,要求抗战。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马本斋的爱国义举受到蛮横压制。1935年,马本斋愤然解甲,回到生养自己的家乡。由于马本斋见多识广,为人慷慨,很快就成了全村的核心人物。“七七事变”以后,日寇大举进犯华北,日本鬼子的铁蹄也踏进了东辛庄,杀死了阿訇,把各家的鸡鸭牛羊洗劫一空。鬼子走后,逃难的人们陆续回来,目睹惨景,人人怒火中烧,纷纷聚到马本斋家里,商量今后怎么办。马本斋激动地对大家说:“咱们都是五尺高的汉子,决不能叫日本鬼子骑在脖子上作威作福。”他把从东北带回来的二十响盒子枪掂在手里,说:“咱们就跟鬼子斗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喊:“对,跟鬼子斗了。”六七十人一个个从家里拿来长枪短棍大砍刀,聚集到清真寺。马本斋领着大家宣过誓,划分班排,亲自操练,一支回民抗日武装就这样诞生了。马本斋拉起队伍的消息迅速传开,当地的反动武装企图拉他入伙扩充自己的势力。占据商林的土匪头子白七“白师长”,盘踞在淮镇的国民党“六路军”头目周朝贵,还有一些联庄会等,都对马本斋封官许愿,争先恐后拉他入伙。但马本斋一心想的是抗日,他激动地对大家说:“要为当官发财,那我就不回来了。不抗日,不救国,给我再大的官我也不去。”
1938年1月,我党领导的河北游击军占据了河间县城,在周围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马本斋看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才是真正抗日救国的队伍,就派弟弟马金波到河间城里与我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救国会”联系。回民抗日救国会主任、共产党员刘文正根据河北游击军司令员孟庆山的指示,来到东辛庄宣讲《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党的民族政策、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介绍党为抗日救国所做的巨大努力,提高了人们的认识,坚定了在党的领导下抗日救国的决心。我冀中军区回民干部教导队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肖秉钧,也与马本斋取得了联系。随后,马本斋会见了孟庆山,把队伍带进河间城,与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从此,这支自发组织起来的回民武装正式成了我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队伍。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回民教导总队编入野战部队,改称“八路军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为进一步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冀中军区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郭陆顺到回民支队任政治委员。马本斋高兴地说:“上级把郭政委这样一位老红军派到我们回民支队来,真是太好了。我们把红军的好作风学过来,部队就能建成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他带头敬重郭政委,带头学习老红军的光荣传统,扫除旧军队的不良习气;他不吃小灶,坚持同战士吃一个锅里的饭;他把战马经常让给伤病员骑。郭政委虽是我党派到回民支队的第一位汉族干部,但他和马本斋交情深厚,生死与共,一起开创了回民支队发展壮大的崭新局面。为尊重回民战士的生活习俗,创造性地在部队设立阿訇台,允许战士到清真寺作礼拜,过回民节日。这样,回民支队在回民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他们把回民支队真正看成是自己的子弟兵,回民支队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其中汉族战士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马本斋说,回离不开汉,汉离不开回,回汉团结一致,是胜利之本。1940年秋,日寇乘我深县南主力部队南下讨伐敌军之隙,企图分割蚕食我抗日根据地,冀中斗争形势十分严峻。马本斋奉冀中军区命令,率回民支队开赴深南,开展对敌斗争,巩固抗日根据地,连续作战30余次,攻克敌据点2处,毙日伪军5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物资,打开了深南地区对敌斗争的新局面。同时,为配合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回民支队拖住敌人2000多名,有力地支援了兄弟部队作战。“百团大战”结束后,马本斋又率回民支队转战白洋淀水乡,并在无极、定县一带开展大规模的“破袭战”,参加青(县)大(城)战役,重创了日伪军。
马本斋从1937年拉起队伍抗日,到1943年2月的六年多时间里,历经战斗五六百次,很少失利,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高度评价。1940年,毛主席亲自题词:“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冀中军区也授予回民支队“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锦旗。1938年底,日寇山本联队攻占了河间县城,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断袭击敌人,搞得山本坐卧不宁。屡战屡败的山本在叛徒哈少甫的帮助下,在1942年8月28日凌晨,派兵包围了东辛庄,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抓到河间宪兵队,逼迫马母劝降马本斋,进而瓦解回民支队。得知母亲被捕的消息,马本斋克制住自己的感情,耐心说服战士们不要中敌人的诡计。马母深明大义,威胁利诱不为所动,绝食殉国,终年68岁。马母被抓那天,马本斋正率部队在子牙河东同鬼子作战,他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回民支队给了敌人更沉重的打击。山本在马母身上没有捞到便宜,东线又连吃败仗,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得让哈少甫亲自登门劝马本斋投降。哈少甫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想到有马母做人质,自己又是马本斋的亲戚,马本斋也未必难为自己。但出乎他的预料,马本斋当场就命令部下把他绑起来,送到军区枪毙了,表现了共产党员的坚定立场。1942年9月,回民支队奉命开赴鲁西北,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回民支队作为第三军分区的主力部队,担负起保卫、巩固和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艰巨任务,先后与敌人战斗数十次,歼敌千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1944年1月,回民支队接到命令,在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下,奔赴陕甘宁边区,担负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革命圣地延安的光荣任务。然而,就在部队准备出发时,马本斋颈部生了毒疮,由于病情急剧恶化,于2月7日在鲁西北与世长辞,终年42岁。3月17日,党中央在延安为马本斋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送了挽联。毛主席的挽联是:“马本斋同志不死”;周副主席的挽联是:“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总司令的挽词是:“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光阴荏苒,马本斋烈士已经离开我们六十多年了,但他那不朽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献县人民。他那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各族人民学习的楷模。几十年来,献县人民学习本斋精神,创造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这就是对马本斋烈士的最好缅怀和报答。
第一个少 第2个多 你可以缩一点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30

琳琅故事会

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12-09-26
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950年8月,钱学森买好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9月中旬,他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
  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移民局不准他离开美国,并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还搜查并扣压了他的全部科学书籍和笔记本,诬蔑他企图运送机密科学文件回国。
  那时,中美在朝鲜战场正处于交战的敌对状态。美国正盛行法西斯式的麦卡锡主义。钱学森的回国决心触怒了美国当局。1950年9月9日,钱学森突然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送到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关押了15天。15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磅。
  加州理工学院的许多师生和当时远在欧洲的冯·卡门教授闻讯后,立即向美国移民局提出强烈抗议,又募集了1.5万美元保释金,才将钱学森从特米那岛的拘留所营救出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要他每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并且不准离开他所在的洛杉矶。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一直监视他,时常闯入他的研究室和住宅捣乱。他的信件和电话也都受到了检查。
  为了减少朋友们的麻烦,整整五年,钱学森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但是,这种变相软禁的生活,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国。”
  为了回国的方便,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五年中他们竟搬了五次家。那时候,他的七岁男孩和五岁女孩也都知道,离美国远远的地方--中国,有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着他们。
  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了求救的呼声。
  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
  在铁的事实面前,美方代表无言以对。不久,美有关方面匆忙通知钱学森可以离美回国。
  1955年9月17日,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钱学森、蒋英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终于胜利地乘坐轮船驶向东方的祖国。
第3个回答  2012-09-26
范蠡 ,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乃我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传为汉初城父人,今亳州市城父镇。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待大功告成之后,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张良在去世后,谥为文成侯(也称谥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记录张良的生平。
被逼臣服单于
  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被流放
  最初,单于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穴,断绝提 苏武
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冷了,就缩在角里与皮袄取暖。过了好些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他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草逮兔子,冷了,就与羊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回国
第4个回答  2012-09-28
清朝末年, 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
1905 年, 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 双方争执不下, 最后达成”协议”, 说中国如果不让他们修, 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
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 说他自不量力,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 ”京张铁路如果失败, 不但是我的不幸, 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 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 ”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 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 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 细心勘探, 大胆试验, 经过4 年艰苦的劳动, 终於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