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1为什么等于2

如题所述

1+1=?
这个题的答案很变通。
主要是看1后面的单位了,1个+1个=2个,1个+1对=3个,1对+1对=4个,1个指头+1只手=6个指头,1天+1周=8天,1打+1个=13个……
当单位一致时,1+1=2.
答案还可能是:二,十,11,王,田,旧,丰,贰……
生活中,1堆土+1堆土=1堆土,1堆土+1桶水=1堆泥……
逻辑运算中,1+1=1
二进制中,1+1=10
哥德巴赫猜想:每个不小于 6 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即“1+1”。

希望能帮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21
定义
1+1只在数学中等于二,在生活中,二进制中未必等于二。
2定义即为1+1
现代汉语字典对2的定义为1+1的结果
2是一种语言,表示的1与1相加后的状态。它的实质就是1+1。数学诞生于形而下的现实世界,人们将一个物体定义为1,一个物体与同一个物体放在一起的状态定义为2。比如一单位水与1单位水相加称为2单位水。加法就是对研究对象中一致的性质的一种运算,比如说1个男人加1个女人之和应该是2个人,因为二者共同的特征是人,单纯对男女性别是无法使用加法运算的,因为这样的加法根本没有意义。这也就给我们一个信息:实际中的对象是多元的,是丰富的,而数学只是对这些对象某方面特征的概括,在数学中,1个男人加1个女人之这种运算只是抽取了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数量特征,而忽略了其他信息,所以我们只能得出2个人的结论。总之一句话,加法是对对象共性的一种运算,所以1加1等于2,不具有共性的对象是不能用加法的。
第2个回答  2012-10-21
1.哥德巴赫猜想

  当年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中国人知道了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   那么,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   (b)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不超过三个的质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对33×10的8次方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严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6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于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 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 + 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4 + 9”,“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 C”,其中C是一个无穷大的整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   1957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3”和“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 2 + 1”。   从1920年布朗证明“9+9”到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经46年。自“陈氏定理”诞生至今的40多年里,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均劳而无功。
第3个回答  2012-10-21
这是定理,请不要把1+1=2与哥德巴赫猜想1+1混淆了,两个表达的不是一个意思
第4个回答  2020-01-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