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 语气词起到了什么表达作用

详细一点、、比如这是张小水墨画 也许是唐代名手画的吧

语气词是用在句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和停顿的词,有的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舒缓停顿或强调的语气。
1、语气词的语法特征
①语气词具有很强的附着性,一般附着在句尾(少数放在句中,后面有停顿),表达各种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
昨天晚上我已经检查过三遍啦。(语气词“啦”表示陈述语气)
今年有二十岁了吧?(语气词“吧”表示推测疑问语气)
②语气词除了表达语气意义外,有时还能起一定的语法作用。一般来说,大多数实词和短语加上语调就能成句,但有时还要求加上语气词才能成句。
例如:
他把衣服晒干了。(语气词“了”具有成句作用)
都中学生了,还这么不懂事。(语气词“了”具有成句作用)
2、语气词的类型
根据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可以将语气词分为句中语气词和句末语气词。
①句中语气词
句中语气词主要有“啊、吧、了、呢、么”等。
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也含有列举、假设或引起注意等意思。
例如:
他啊,从小就爱到处跑。(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你这个孩子啊,什么时候才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呢?(引起听话人的注意)
等他一来啊,咱就出发。(表示假设语气)
你要用呢,就提前说一声。(表示假设语气)
他要愿意呢,就回个电话;不愿意呢,就算了。(表示假设语气)
语言啊、文学啊、理论啊、计算机啊、外语啊,都是基础课。(表示列举)。
②句末语气词
根据所表示语气的不同,句末语气词可以分为四类:
Ⅰ表示陈述语气的语气词:的、了、吧、呢、啊、着、也好、啦、呗、喽。
例如:
其实学习计算机除了下苦功夫勤学多练之外可什么窍门也没有啊。
钱不够了,就只好先不买呗。
Ⅱ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气词:吗、呢、吧、啊。例如:
今天可真够冷的,有零下三十度吧?
以后再也别忘了啊?
Ⅲ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词:吧、了、啊。例如:
还是再试试吧。
你可小心,别上他的当啊!
Ⅳ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词:啊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啊!
他能考上大学可真不容易啊!
上述语气词中最常用的是“吗”、“呢”、“吧”、“啊”、“的”、“了” 等。其他一些语气词,有的使用得比较少,有的由于连用而产生连读音变,例如“啦”是“了”与“啊”的合音,“哪”是“呢”与“啊”的合音。
3、语气词的连用
几个语气词可以连用。连用的语气词之间没有结构关系,处于不同的层次,分别表示不同的语气,句末的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是全句语气的重点。
例如:
你们今天都怎么了啊?
他们的事就这么决定了吧。
你小子还真有两下,这么揉掐几下蛮舒服的啊!
根据你的检测,这次实验成功是可以肯定的了。
真要能一个月赚上千儿八百的,吃饭问题不就不用发愁了吗。
这可是意味着要出卖全厂工人的最根本利益了呀!
第一个例句中连用的两个语气词“了啊”,“了”表示动作或行为已经发生变化,“啊”表示舒缓的疑问语气。因此整个句子是一个疑问句。其他例子同样要以句末的语气词作为判断句子语气类型的根据。
语气词的连用是有层次关系的。
语气词连用时,如果后一个语气词是以元音开头的,两个语气词常常合为一个语气词。
例如:
么+啊——→吗(嘛)
呢+啊——→哪
了+啊——→啦
了+哟——→喽
吧+诶——→呗
4、语气词与助词的辨析
①语气词“的”与助词“的” [FS:PAGE]
结构助词“的”有时也出现在句末,容易与经常出现在句末的语气词“的”混淆。例如:
那样说是可以的。(语气词)
她是北京的。(结构助词)
区分“的”是语气词还是结构助词时,应注意三点:
第一,看去掉后能不能影响句子结构和意义表达。
语气词“的”连同前面的“是”去掉的话,仍然成句,不会影响原句的基本意思。
(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可以);
结构助词“的”是构成“的字短语”与前面的“是”搭配使用,所以不能省略。
(她是北京的—→*她北京)。
第二,看后面是否能够加上适当的名词。
处于句末的结构助词“的”后面可以加上适当的名词。
(她是北京的—→她是北京的居民/学生/干部);
语气词“的”后面不能添加相应名词。
第三,看否定词的位置。
否定副词能加在“是”前面,证明“是”是判断动词,句末的“的”是结构助词。
(她是北京的—→她不是北京的);
否定副词只能加在“是”后面,证明“是”是副词,句末的“的”是语气词。
(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是不可以的)。
有时候孤立的一个句子会有歧义,因此还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进行辨别。例如:
他是要走的。
—→他要走。(“是”“的”可省略,原句中“是”重读,句末“的”是语气词)
—→他是要走的人。(“是”轻读,稍停顿,后面可加上名词,句末“的”是结构助词)
②语气词“了”与助词“了”
二者的读音和书写形式相同,但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不同。
语气词“了”用于句末,前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例如“她上大学了”。
动态助词“了”经常用于句中,而且紧跟在动词之后,表示情况的变化已经实现,例如“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这句话也可以加上句末语气词说成“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了。”句种有两个“了”,各是不同的词类:句中的是助词、句末的是语气词。
有时紧跟在动词后的“了”也出现在句末,是语气词还是助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Ⅰ如果“了”表示情况变化,或表达祈使语气,并不表示动作的变化已经实现,这时的“了”是语气词,而不是助词。例如:
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未然的事实)
我再也不能让父母为自己的事儿操心了。(未然的事实)
快点把饭吃了。(未然的事实)
去把衣服洗了。(未然的事实)
Ⅱ如果“了”表示事态发生已经发生变化或动作行为已经实现,这时的“了”是助词兼具语气词的作用。例如:
她几天前就回家了。(已然的事实)
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已然的事实)
高老汉一大早就出去赶集去了。(已然的事实)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见过她了。(已然的事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23
荟萃の芜湖团队为您解答!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
例如:你们不会忘记我们的。(陈述语气)
别说了。(祈使语气)
你到过北京吗?(疑问语气)
天晴了吧?(疑问语气)
走吧。(祈使语气)
我没什么,你才辛苦呢。(陈述语气)
你还想知道什么呢?(疑问语气)
这孩子多聪明啊!(感叹语气)
我们天天打架,是狗造成的。如果不是它,我们早都和好了。(商量的语气)
语气词:附着在词语、句子末了,表示语气。
询问语气:吗、呢
陈述语气:的、了
祈使或感叹语气:啊、吧、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0-23
表达感情色彩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