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贾充传》的译文

如题所述

  贾充,字公闾,是平阳襄陵人。父亲贾逵,是魏豫州刺史、阳里亭侯。贾逵晚年才生下贾充,说日后当会有充满里巷的喜庆,因而以“充”、“间”作为名和字。贾充少年丧父,服丧以孝闻名。承袭父亲的侯爵。官拜尚书郎,主持勘定科令,兼度支考课。辨析典章节制调度,在办事上都得以应用。积功迁任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参与大将军军事,跟从景帝在乐嘉讨伐母丘俭、文钦。皇帝病重,回许昌,留下贾充监督诸军事,因为有功增加封邑三百五十户。
  后任文帝大将军司马,转任右长史。文帝刚执掌朝廷大权,恐怕四方边镇有异议,派买充到诸葛诞那裹,商量准备伐吴,暗中观察其中的变化。贾充论说了时事后,趁势对诸葛涎说:“天下都希望挥代,君以为怎么样?”诸葛诞严厉地说:“你不是贾豫州的儿子吗?世代蒙受魏的恩宠,怎么能想把国家交给别人呢!如果洛阳城内有难,我会为魏而死。”买充默默不语。等到回京,对文帝说:“诸葛诞两度驻守扬州,威严名望一向显著,能得到别人的拼死效力。观察他的规划谋略,是必定要反叛的。假如征召他,会促使他反叛然而祸患小;如果不征,反叛会推迟然而祸患大。”文帝于是征召诸葛诞任司空,而诸葛诞果然反叛。买充又跟从征伐诸葛诞,献计说:“楚兵轻装但锐利,如果深挖沟高筑垒来逼近叛贼城池,可以不战而胜。”文帝听从了他。攻破城池,文帝登上营垒慰劳贾充。文帝先回洛阳,派贾充统管后事。进爵为宣阳乡侯,增加封邑一千户。迁任廷尉,贾充很擅长法理,有纠正错案的名声。
  转任中护军,高贵乡公攻打相府时,贾充率领众人在南阙迎战。军队将要战败,骑督成悴的弟弟太子舍人成济对买充说:“今天的事怎么办?”买充说:“公养了你们这些人,止是为今天,还有什么可疑虑的!”成济于是抽出戈进犯高贵乡公的车驾。等到常道乡公即位,进封为安阳乡侯,增加封邑一千二百户,统领城外诸军,加任散骑常侍。
  钟会在蜀谋反,文帝令贾充持节,以本官都督关中、陇右诸军事,向西占据汉中,还没到钟会就死了。当时军队国家多事,朝廷的机密,贾充都参与筹划。文帝很是信任器重贾充,与裴秀、王沈、羊枯、荀勖一同接受心腹重任。文帝又命令贾充修订法律。使用金章,赐上等宅第一所。五等爵位刚建立,封为临沂侯,作为晋有大功勋者,深深地被宠信和特殊对待,俸禄赏赐常优于其他官员。
  贾充有舞文弄墨的才能,能观察上方的旨意。当初,文帝以景帝宏大佐助王业,将要把王位传给舞阳侯司马攸。买充称颂武帝宽厚仁慈,而且又是长子,有做君王的德行,应该继承王位。等到文帝病卧在床上,武帝询问后事。文帝说:“了解你的是贾公闾啊。”武帝继承王位,拜贾充为晋国卫将军、仪同三司、给事中,改封为临颖侯。等到接受挥让,贾充因为参与建立国家昌明天命,转任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改封鲁郡公,母亲柳氏为鲁国太夫人。
  买充制定的新法律颁布以后,百姓感到便利。诏书说:“汉代以来,法令严峻。因而从漠元帝、汉成帝时代,到建安、嘉平之间,都想分析旧的典章,删定改革刑律。因著述规模宏大,历经多年没有成功。先帝怜悯善良的百姓陷于细密的法网,亲自发出仁德的声音,整理修正名实。车骑将军买充,辅助光大圣意,咨询善道。太傅郑冲,又与司空荀颢、中书监荀勖、中军将军羊枯、中护军王业,及廷尉杜友、守河南尹杜预、散骑侍郎裴楷、颖Jl!太守周雄、齐相郭颀、骑都尉成公绥荀辉、尚书郎柳轨等,主持此事。我每每看到他们的用心,常感慨地称赞他们。如今法律已经完成,开始在天下颁布,刑罚宽松禁令简化,足以符合先旨。过去萧何因为修定法律受封,叔孙通因为制定仪礼任奉常,赐金五百斤,弟子都为郎官。建立功勋完成事业,是古代所看重的。白太傅、车骑以下,都加以俸禄赏赐,详细做法依照旧有的典章。”于是赐贾充子弟一人任关内侯,绢五百匹。贾充坚决推辞,皇帝不许。
  后来代替裴秀任尚书令,常侍、车骑将军的职位依旧。不久改常侍为侍中,赐绢七百匹。因母亲丧事离职,下韶书派遣黄门侍郎慰问。又因为东南方有事,派典军将军杨嚣宣读旨意,让买充六十天后回朝廷。
  充立执政,致力农业节省用度,合并官吏减省职位,皇帝称赞他。又因为文武各有特长,请求撤销他所统领的兵士。等到羊祜等人出外镇守,玺室又上表想在边境立功,皇帝都不同意。从容任职,褒贬在于自己,很喜欢推举人才,每逢有所荐举,必定自始至终地规划安排,因此士人很多都归附他。皇帝的舅舅王恂曾诋毁贾充,而置立更加举进王饱。有时有背着买立耍弄权贵的人,贾充都表面上用真情相待。然而贾充没有正直公正的操守,不能端正自身为下属作表率,专门靠谄媚取悦于人。
  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等人刚直坚守公正,都厌恶他。又因为买充的女儿做了齐王妃,恐怕日后势力更盛。等到氐、羌反叛,当时皇帝为此十分忧虑,{继于是进言,请求派买充镇守关中。于是下诏书说:“秦凉两处边境,连年屡次打败仗,胡虏放纵暴行,百姓遭难。于是使得外族人受到鼓动,祸害殃及中原地区。即便是吴、蜀的侵犯,也没到如此地步。实在是由于在职的官吏不足以对内安抚夷夏,对外镇慑丑类叛逆,轻率地用兵而不能充分发挥出力量。如果不任用心腹重臣,委以重任责求成功,彻底匡正原来的弊端,恐怕祸患会没完没了。每当想到边境的灾难,就废寝忘食。侍中、守尚书令、车骑将军买充,超俗的气量高大,见识深远,武有击退敌军的威风,文有治国的智慧,诚信能团结人心,名声威震国外。派他担负统率一方的重任,安定西夏,那么我就没有担心西方的忧虑,而远近都得以平安了。任命贾充为使持节、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侍中、车骑将军的职位依旧,赐给羽葆、鼓吹,给第一驸马。”朝廷中的贤良想要进忠规劝静言直谏的人,都庆幸贾充的调任,期望宏大惟新的教化。
  贾充既然被外放任职,自以为失职,深深怨恨任恺,又无计可施。将要赴边镇,百官在夕阳亭为他饯行,荀勖与他私下交谈。贾充把自己的忧虑告诉他,荀勖说:“公,是国家的宰辅,而竟被一个人所约束,难道不太轻视人了吗!然而这次外出,推辞实在太难。惟有与太子结成婚姻,不用费事就自然可以留下了。”贾充说:“是这样。谁可以寄托心意呢?”荀勖回答说:“请让我去说此事。”不久荀勖侍奉宴饮,议论太子婚事,荀勖趁机说贾充的女儿才貌美好,应婚配在皇储宫中。而杨皇后及荀颛也都赞同。皇帝采纳了荀勖的意见。适逢京城下大雪,平地雪深二尺,军队不能出发。不久皇储该结婚,于是不再去西部。下诏令贾充官居本职。逭以前羊祜秘密启奏留下贾充,到这时,皇帝把这告诉买充。贾充谢羊祜说:“我这才知道您是个长者。”
  那时吴国将领孙秀归降,拜为骠骑大将军。皇帝因为买充是旧臣,想改变朝廷班次,让车骑的位置在骠骑之上。贾充坚决推让,被皇上听从。不久迁任司空,侍中、尚书令、领兵依旧。
  适逢皇帝卧病在床,贾充及齐王司马攸、荀勖参与医药。等到病愈,每人赐绢五百匹。起初,皇帝病重,朝廷归心于司马攸。河南尹夏侯和对贾充说:“您两个女婿,亲疏相等,立人当立德。”贾充不回答。等到皇帝病好时,听说此事,调夏侯和任光禄勋,剥夺贾充的兵权,而官位待遇没有改变。不久转任太尉、代理太子太保、录尚书事。咸宁三年,元旦那天El食,贾充请求让位,不被允许。另外用沛国的公丘扩大贾充的封地,更加受宠,朝廷大臣都很忌恨他。
  河南尹王恂进言说:“弘训太后的牌位进入宗庙,配享于景皇帝,齐王司马攸不能行儿子的礼仪。”贾充议论认为:“根据礼,诸侯不能按对祖先的礼去祭天子,公子不能按对父亲的礼去祭先君,都说的是奉承皇统祭祀祖先,不是说不能恢复父祖关系。司马攸应服三年丧事,自然是按照做臣的礼制。”有关官吏上奏说:“如果依照贾充的议论,服儿子的丧服,行臣的礼制,以前是没有的。应该按照王恂的表章,司马攸的丧服按诸侯的惯例。”皇帝依从了买充的奏议。
  伐吴的战役,诏书任命买充为使持节、假黄铁、大都督,总统六军,给羽葆、鼓吹、缇幢、兵士一万人、骑兵二千,设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增加参军、骑司马各十人,帐下司马二十人,大车、官骑各三十人。贾充担心不能建立大功,上表陈述:“西部有昆夷的祸患,北部有幽并的战争,天下纷劳扰乱,粮食收成不好,起兵讨伐,恐怕不是时候。再说我年老了不能承担这一重任。”诏书说:“你不去,我就亲自去。”贾充不得已,这才接受节铁,统率中军,为各军节制调度,以冠军将军杨济为副手,向南到襄阳驻扎。吴国江陵几个太守都投降了,贾充就改在项驻扎。
  王浚攻克武昌时,买充派使者上表说:“吴国不能完全平定,现在正值夏天,江淮低下潮湿,疾病瘟疫必定流行,应该召回诸军,为日后伐吴做准备。即便是腰斩张华,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张华参与了平定吴国的策谋,因而买充这么说。中书监荀勖上奏,说应按贾充的表章办。皇帝不听。杜预听说贾充有奏章,急忙上表力争,说平定吴就在这两天。使者到了辗辕时,孙皓已经投降了。吴国被平定,收兵。皇帝派侍中程咸犒劳,赐买充帛八千匹,增加封邑八千户;分封侄孙贾畅新城亭侯,贾盖安阳亭侯;弟阳里亭侯贾混、侄孙关内侯买众增加封邑。
  贾充本来没有南伐的谋略,全力劝谏又不被采用。等到军队出征并且平定了吴国,十分惭愧恐惧,商议要请罪。皇帝听说贾充要入宫,就先到束堂等他。免去他节钹、僚佐,仍旧假鼓吹、麾幢。买充和群臣献上报告事成的礼,请有关官吏准备这件事。皇帝谦让不许。
  等到病重,上交印绶让位。皇帝派侍臣宣旨探问病情,殿中太医送上汤药,赏赐床帐钱帛,皇室的人包括皇太子都亲自去问候起居。太康三年四月去世,时年六十六岁。皇帝为他悲恸,派使持节、太常奉策追赠他为太宰,加授衮冕的服饰、绿縯绶、御剑,赐棺木、朝服一套、衣一套,大鸿胪监护丧事,假节铁、前后部羽葆、鼓吹、缇麾,大路、銮路、辊鲸车、帐下司马大车,椎斧文衣武士、轻车甲士。葬礼依照霍光及安平献王先例,给墓地一顷。与石苞等人因为辅佐帝王的功勋而附祭在皇室宗庙,谧号是武。追赠买充的儿子黎民为鲁殇公。
  贾充的妻子广城君郭槐,生性妒忌。当初,黎民三岁,奶妈在门前抱着他。黎民看到买充进来,高兴地笑了,贾充过去抚摸他。郭槐看见了,说买充舆奶妈有私情,于是把奶妈鞭打致死。黎民怀念奶妈,生病死了。后来郭槐又生下个男孩,过周岁,又被奶妈抱着,买充用手摸孩子的头。郭氏怀疑奶妈,又杀掉了,儿子也因思念奶妈而死。买充于是没有后代继嗣。
  等到贾充死后,郭槐就让外孙韩谧做黎民的儿子,继承买充。郎中令韩咸、中尉曹轸劝谏郭搜说:“根据礼制,正宗没有后代,用旁宗支系的儿子作后代,没有让异姓作后代的条文。不要让先公怀抱美德于地下,却使得好史官记载他的过失,那岂不令人痛心。”郭槐不听从。韩咸等人上书请求改立继承人,事情被压下来没上报。堑搂于是上表陈述立堕箠是翼室的遗愿。皇帝就下韶说:“太宰、鲁公贾充,崇大德行建立功勋,勤劳辅佐天命,辞世而去,每每让我悼念。再说继嗣者死得早,后人还没确立。古代诸国没有后嗣,用始封者的旁支来继承,而近代改为取消封国。至于周朝的公旦,汉代的萧何,或者预先确定嫡长子,或给元妃封爵,都是尊重显示他们的功勋,不同于常例。太宰平素选取外孙韩谧作长子黎民的后代。我私下裹考虑,外孙骨肉关系极亲近,推究恩情,合于人心。让韩谧作鲁公的世孙,来继承他的封国。假如不是功勋与太宰相同,始封没有后代与太宰一样,所选取的后人必定是自己的意愿选出的,可能不如太宰,都不能比照此例。”等到让礼官议定贾充的谧号,博士秦秀提议谧号叫荒,皇帝不采纳。博士段畅迎合皇上旨意,建议谧号叫武,皇帝逭才答应。从贾充死到下葬,助丧的赏赐达两千万。惠帝即位,买后专权,加赐贾充宗庙备有六佾的乐队,母亲郭氏为宜城君。等到郭氏死后,谧号是宣,特意加用特殊的礼仪。当时人们讥讽此事,但没有敢说话的人。
  当初,贾充的前妻李氏贤淑美丽有好品行,生了两个女儿贾褒、买裕,买褒别名叫荃,裕别名叫浚。李氏的父亲李丰被诛,李氏获罪被流放。贾充后娶城阳太守郭配的女儿,也就是广城君。武帝登上皇位,李氏因为大赦得以回来,皇帝特地下韶让买充设置左右夫人,买充的母亲也让亘童去迎接奎旦回来。垫搀发怒,挽起袖子敷落贾充说:“刊改修订法律条令,完成辅佐天命的功业,也有我一份。李氏哪能与我并列!”贾充于是回答诏命,以谦让为托辞,说不敢享有两位夫人的盛礼,其实是怕郭氏。而买荃做了齐王司马攸的妃子,想让买充打发走郭氏而迎回她母亲。当时沛国刘含的母亲,以及皇帝之舅羽林监王卢的前妻,都是旦丘俊的孙女。这样的事例多了,向礼官质询,都不能决断。虽然不遣送走后妻,一般都分居两处私下往来。贾充自认为宰相是天下行为的准则,于是为李氏在永年里修建房屋而不来往。买荃、买浚常常号哭请求贾充,亘查终究不去。适逢贾直该去镇守阖右,公卿设帐祭路神,贾荃、买浚怕买充就此离去,于是排出帐幔来到座中,叩头流血,向买充及众官吏陈述母亲应该回家的道理。众人因为买荃是王妃,都惊起走散。买充很是惭愧惊愕,派黄门将她扶走。后来整搂的女儿做了皇太子妃,皇帝这才下诏断定如同李氏这一类情况的都不能重返家中,后来贾荃愤恨而死。
  起初,郭槐想去看望李氏,买充说:“她有才气,你去还不如不去。”等到女儿做了妃子,郭槐遣才威仪盛大地出行。进门以后,李氏出来迎接,郭槐不自觉地腿发软,于是拜了两拜。从此以后,每逢买充出行,郭槐就派人寻找他,怕他去探望李氏。起初,贾充的母亲柳见古今看重节操义气,竟然不知道贾充与成济的事,认为成济不忠,屡次追着骂他。侍者们听到,没有不偷偷笑的。等到将要去世,买充问她还想说什么,翅说:“我让你去迎接奎圭遍你尚且不肯,还问别的事!”于是不说话。等到贾充死后,李氏的两个女儿想让母亲拊葬,买后不答应。等到买后被废,李氏才得以合葬。李氏作《女训》流行于世。
【原文】
  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人也。父逵,魏豫州刺史、阳里亭侯。逵晚始生充,言后当有充闾之庆,故以为名字焉。充少孤,居丧以孝闻。袭父爵为侯。拜尚书郎,典定科令,兼度支考课。辩章节度,事皆施用。累迁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参大将军军事,从景帝讨毌丘俭、文钦于乐嘉。帝疾笃,还许昌,留充监诸军事,以劳增邑三百五十户。
  后为文帝大将军司马,转右长史。帝新执朝权,恐方镇有异议,使充诣诸葛诞,图欲伐吴,阴察其变。充既论说时事,因谓诞曰:“天下皆愿禅代,君以为如何?”诞历声曰:“卿非贾豫州子乎,世受魏恩,岂可欲以社稷输人乎!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充默然。及还,白帝曰:“诞在再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观其规略,为反必也。今征之,反速而事小;不征,事迟而祸大。”帝乃征诞为司空,而诞果叛。复从征诞,充进计曰:“楚兵轻而锐,若深沟高垒以逼贼城,可不战而克也。”帝从之。城陷,帝登垒以劳充。帝先归洛阳,使充统后事,进爵宣阳乡侯,增邑千户。迁廷尉,充雅长法理,有平反之称。
  转中护军,高贵乡公之攻相府也,充率众距战于南阙。军将败,骑督成倅弟太子舍人济谓充曰:“今日之事如何?”充曰:“公等养汝,正拟今日,复何疑!”济于是抽戈犯跸。及常道乡公即位,进封安阳乡侯,增邑千二百户,统城外诸军,加散骑常侍。
  钟会谋反于蜀,帝假充节,以本官都督关中、陇右诸军事,西据汉中,未至而会死。时军国多事,朝廷机密,皆与筹之。帝甚信重充,与裴秀、王沈、羊祜、荀勖同受腹心之任。帝又命充定法律。假金章,赐甲第一区。五等初建,封临沂侯,为晋元勋,深见宠异,禄赐常优于群官。
  充有刀笔才,能观察上旨。初,文帝以景帝恢赞王业,方传位于舞阳侯攸。充称武帝宽仁,且又居长,有人君之德,宜奉社稷。及文帝寝疾,武帝请问后事。文帝曰:“知汝者贾公闾也。”帝袭王位,拜充晋国卫将军、仪同三司、给事中,改封临颍侯。及受禅,充以建明大命,转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更封鲁郡公,母柳氏为鲁国太夫人。
  充所定新律既班于天下,百姓便之。诏曰:“汉氏以来,法令严峻。故自元成之世,及建安、嘉平之间,咸欲辩章旧典,删革刑书。述作体大,历年无成。先帝愍元元之命陷于密网,亲发德音,厘正名实。车骑将军贾充,奖明圣意,谘询善道。太傅郑冲,又与司空荀顗、中书监荀勖、中军将军羊祜、中护军王业,及廷尉杜友、守河南尹杜预、散骑侍郎裴楷、颍川太守周雄、齐相郭颀、骑都尉成公绥荀煇、尚书郎柳轨等,典正其事。朕每鉴其用心,常慨然嘉之。今法律既成,始班天下,刑宽禁简,足以克当先旨。昔萧何以定律受封,叔孙通以制仪为奉常,赐金五百斤,弟子皆为郎。夫立功立事,古之所重。自太傅、车骑以下,皆加禄赏。其详依故典。”于是赐充子弟一人关内侯,绢五百匹。固让,不许。
  后代裴秀为尚书令,常侍、车骑将军如故。寻改常侍为侍中,赐绢七百匹。以母忧去职,诏遣黄门侍郎慰问。又以东南有事,遣典军将军杨嚣宣谕,使六旬还内。
  充为政,务农节用,并官省职,帝善之,又以文武异容,求罢所领兵。及羊祜等出镇,充复上表欲立勋边境,帝并不许。从容任职,褒贬在已,颇好进士,每有所荐达,必终始经纬之,是以士多归焉。帝舅王恂尝毁充,而充更进恂。或有背充以要权贵者,充皆阳以素意待之。而充无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专以谄媚取容。
  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等刚直守正,咸共疾之。又以充女为齐王妃,惧后益盛。及氐羌反叛,时帝深以为虑,恺因进说,请充镇关中。乃下诏曰:“秦凉二境,比年屡败,胡虏纵暴,百姓荼毒。遂使异类扇动,害及中州。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诚由所任不足以内抚夷夏,外镇丑逆,轻用其众而不能尽其力。非得腹心之重,推毂委成,大匡其弊,恐为患未已。每虑斯难,忘寝与食。侍中、守尚书令、车骑将军贾充,雅量弘高,达见明远,武有折冲之威,文怀经国之虑,信结人心,名震域外。使权统方任,绥静西夏,则吾无西顾之念,而远近获安矣。其以充为使持节、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侍中、车骑将军如故,假羽葆、鼓吹,给第一驸马。”朝之贤良欲进忠规献替者,皆幸充此举,望隆惟新之化。
  充既外出,自以为失职,深衔任恺,计无所从。将之镇,百僚饯于夕阳亭,荀勖私焉。充以忧告,勖曰:“公,国之宰辅,而为一夫所制,不亦鄙乎!然是行也,辞之实难,独有结婚太子,不顿驾而自留矣。”充曰:“然。孰可寄怀?”对曰:“勖请行之。”俄而侍宴,论太子婚姻事,勖因言充女才质令淑,宜配储宫。而杨皇后及荀顗亦并称之。帝纳其言。会京师大雪,平地二尺,军不得发。既而皇储当婚,遂不西行。诏充居本职。先是羊祜密启留充,及是,帝以语充。充谢祜曰:“始知君长者。”
  时吴将孙秀降,拜为骠骑大将军。帝以充旧臣。欲改班,使车骑居骠骑之右。充固让,见听。寻迁司空,侍中、尚书令、领兵如故。
  会帝寝疾,充及齐王攸、荀勖参医药。及疾愈,赐绢各五百匹。初,帝疾笃,朝廷属意于攸。河南尹夏侯和谓充曰:“卿二女婿,亲疏等耳,立人当立德。”充不答。及是,帝闻之,徙和光禄勋,乃夺充兵权,而位遇无替。寻转太尉、行太子太保、录尚书事。咸宁三年,日蚀于三朝,充请逊位,不许。更以沛国之公丘益其封,宠幸愈甚,朝臣咸侧目焉。
  河南尹王恂上言:“弘训太后入庙,合食于景皇帝,齐王攸不得行其子礼。”充议以为:“礼,诸侯不得祖天子,公子不得祢先君,皆谓奉统承祀,非谓不得复其父祖也。攸身宜服三年丧事,自如臣制。”有司奏:“若如充议,服子服,行臣制,未有前比。宜如恂表,攸丧服从诸侯之例。”帝从充议。
  伐吴之役,诏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总统六师,给羽葆、鼓吹、缇幢、兵万人、骑二千,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增参军、骑司马各十人,帐下司马二十人,大车、官骑各三十人。充虑大功不捷,表陈“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戍,天下劳扰,年谷不登,兴军致讨,惧非其时。又臣老迈,非所克堪。”诏曰:“君不行,吾便自出。”充不得已,乃受节钺,将中军,为诸军节度,以冠军将军杨济为副,南屯襄阳。吴江陵诸守皆降,充乃徙屯项。
  王浚之克武昌也,充遣使表曰:“吴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湿,疾疫必起,宜召诸军,以为后图。虽腰斩张华,不足以谢天下。”华豫平吴之策,故充以为言。中书监荀勖奏,宜如充表。帝不从。杜预闻充有奏,驰表固争,言平在旦夕。使及至轘辕,而孙皓已降。吴平,军罢。帝遣侍中程咸犒劳,赐充帛八千匹,增邑八千户;分封从孙畅新城亭侯,盖安阳亭侯;弟阳里亭侯混、从孙关内侯众增户邑。充本无南伐之谋,固谏不见用。及师出而吴平,大惭惧,议欲请罪。帝闻充当诣阙,豫幸东堂以待之。罢节钺、僚佐,仍假鼓吹、麾幢。充与群臣上告成之礼,请有司具其事。帝谦让不许。
  及疾笃,上印绶逊位。帝遣侍臣谕旨问疾,殿中太医致汤药,赐床帐钱帛,自皇太子宗室躬省起居。太康三年四月薨,时年六十六。帝为之恸,使使持节、太常奉策追赠太宰,加衮冕之服、绿綟绶、御剑,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大鸿胪护丧事,假节钺、前后部羽葆、鼓吹、缇麾,大路、銮路、辒辌车、帐下司马大车,椎斧文衣武贲、轻车介士。葬礼依霍光及安平献王故事,给茔田一顷。与石苞等为王功配飨庙庭,谥曰武。追赠充子黎民为鲁殇公。
  充妇广城君郭槐,性妒忌。初,黎民年三岁,乳母抱之当阁。黎民见充入,喜笑,充就而拊之。槐望见,谓充私乳母,即鞭杀之。黎民恋念,发病而死。后又生男,过期,复为乳母所抱,充以手摩其头。郭疑乳母,又杀之,儿亦思慕而死。充遂无胤嗣。及薨,槐辄以外孙韩谧为黎民子,奉充后。郎中令韩咸、中尉曹轸谏槐曰:“礼,大宗无后,以小宗支子后之,无异姓为后之文。无令先公怀腆后土,良史书过,岂不痛心。”槐不从。咸等上书求改立嗣,事寝不报。槐遂表陈是充遗意。帝乃诏曰:“太宰、鲁公充,崇德立勋,勤劳佐命,背世殂陨,每用悼心。又胤子早终,世嗣未立。古者列国无嗣,取始封支庶,以绍其统,而近代更除其国。至于周之公旦,汉之萧何,或豫建元子,或封爵元妃,盖尊显勋庸,不同常例。太宰素取外孙韩谧为世子黎民后。吾退而断之,外孙骨肉至近,推恩计情,合于人心。其以谧为鲁公世孙,以嗣其国。自非功如太宰,始封无后如太宰,所取必以己自出不如太宰,皆不得以为比。”及下礼官议充谥,博士秦秀议谥曰荒,帝不纳。博士段畅希旨,建议谥曰武,帝乃从之。自充薨至葬,赙赐二千万。惠帝即位,贾后擅权,加充庙备六佾之乐,母郭为宜城君。及郭氏亡,谥曰宣,特加殊礼。时人讥之,而莫敢言者。
  初,充前妻李氏淑美有才行,生二女褒、裕,褒一名荃,裕一名浚。父丰诛,李氏坐流徙。后娶城阳太守郭配女,即广城君也。武帝践阼,李以大赦得还,帝特诏充置左右夫人,充母亦敕充迎李氏。郭槐怒,攘袂数充曰:“刊定律令,为佐命之功,我有其分。李那得与我并!”充乃答诏,托以谦冲,不敢当两夫人盛礼,实畏槐也。而荃为齐王攸妃,欲令充遣郭而还其母。时沛国刘含母,及帝舅羽林监王虔前妻,皆毌丘俭孙女。此例既多,质之礼官,俱不能决。虽不遣后妻,多异居私通。充自以宰相为海内准则,乃为李筑室于永年里而不往来。荃、浚每号泣请充,充竟不往。会充当镇关右,公卿供帐祖道,荃、浚惧充遂去,乃排幔出于坐中,叩头流血,向充及群僚陈母应还之意。众以荃王妃,皆惊起而散。充甚愧愕,遣黄门将宫人扶去。既而郭槐女为皇太子妃,帝乃下诏断如李比皆不得还,后荃恚愤而薨。初,槐欲省李氏,充曰:“彼有才气,卿往不如不往。”及女为妃,槐乃盛威仪而去。既入户,李氏出迎,槐不觉脚屈,因遂再拜。自是充每出行,槐辄使人寻之,恐其过李也。初,充母柳见古今重节义,竟不知充与成济事,以济不忠,数追骂之。侍者闻之,无不窃笑。及将亡,充问所欲言,柳曰:“我教汝迎李新妇尚不肯,安问他事!”遂无言。及充薨后,李氏二女乃欲令其母祔葬,贾后弗之许也。及后废,李氏乃得合葬。李氏作《女训》行于世。
【《晋书》简介】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31
贾充传,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春,魏镇东将军(镇寿春)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兴兵征讨魏执政大臣、大将军司马师。贾充跟随司马师与州刺史邓艾会师乐嘉城(在南顿县北四十里),打退了文钦军队的进攻,又在其他几路兵马配合下,扑灭了毌丘俭、文钦的反叛。叛乱平息后,司马师回许昌,留贾充监督诸军事。贾充因平乱有功,增邑三百五十户。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续执掌魏大权。贾充被作用为大将军司马,后又转为右长史。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收养勇士,建造新城,图谋反叛。贾充向司马昭献计,请他派人去慰劳“四征”(魏设置征东将军屯兵淮南,征南将军屯兵襄阳、沔阳,防备东吴;征西将军屯兵关中、陇中,防备蜀汉;征北将军屯兵幽州、并州,防备鲜卑;这四个将军称作“四征”),借此窥察他们有无异变。司马昭就派贾充到淮南去劳军。

贾充到了寿春,在同诸葛诞谈论时事的时候,装做很随便的样子,问诸葛诞:“天下人都希望看到推位让国,您以为如何?”诸葛诞听了这话,不由火起,厉声责备贾充说:“你难道不是贾豫州之子吗?你们父子都受了魏君的大恩,你怎么能想把社稷转给别人呢?老实告诉你,要是谁胆敢在京师发动叛变,我就是拚着命也要去收拾他!”贾充被说得哑口无言。

回去后,他向司马昭报告了此行的情况,说:“诸葛诞在扬州早就名望很大,威信很高,愿为他效死力的人很多。看样子,他必然是在谋反。所以,不如赶快把他调到京师里来。”司马昭担心调不动诸葛诞,反而逼得他造**。贾充说:“早反祸小,迟反祸大!”司马昭采纳了贾充的计策,立即请魏主曹髦下了一道诏书,拜诸葛诞为司空,叫他速回京师上任,将兵符交给扬州刺史乐綝。

诸葛诞接到诏后,果然兴兵抗拒,并向东吴称臣求救。司马昭亲自督军二十六万南征,贾充也随同前往。诸葛诞调动十几万大军固守扬州,东吴也发兵三万助战。双方打了几仗,魏兵都占了上风。

贾充又向司马昭进计说:“楚兵轻而锐,如果我们深沟高垒逼贼城,就可以不战而克。”司马昭按照贾充的意见,把诸葛诞围困于寿春,并积极用计策去分化诸葛诞内部。文钦在内讧中被诸葛诞除掉。

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攻破寿春城,杀死诸葛诞。司马昭登垒慰劳了贾充,回洛阳时留贾充处理后事。贾充由于在这次平叛中又立大功,进爵宣阳乡侯,增邑千户,官迁廷尉。他雅长法理,在廷尉任上处理案件很有水平。
弑魏帝杀逆臣
修《晋律》位重百官
  贾充两次参与了平息曹氏旧臣的反叛,越来越受到司马氏的赏识和信任,很快被提升为中护军。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以司马氏三世专权,政非己出,恼恨交加,决定同司马氏进行一次最后的较量。司马昭闻讯后,立即通知中护军贾充,叫他整兵防备。

魏帝曹髦集合了宫里的卫兵和一些奴仆,鼓噪着从永宁宫出来,直奔止车门。他自己拔出宝剑,拿在手中,象是领队的将军。这一队由皇帝带领的数百名老弱病残兵一出来,就被司马昭的兄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引兵拦住。皇帝左右的人一声吆喝,就把司马伷和众人给吓退了。曹髦带着人到了南阙,只见贾充带着兵士数千人前来迎战。曹髦挥动着宝剑厉声喊道:“你们反了吗?”众人感到和皇帝打仗非同小可,都准备逃跑。跟随贾充的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此事该如何处置吗?”贾充回答说:“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用问吗?”成济听了这话,壮了胆,便上前一枪刺死了曹髦。

曹髦死后,司马昭另立十四岁的曹奂为傀儡皇帝。至此,曹魏政权及其支持者们再也无力反抗司马氏了。曹奂(魏元帝)即位后,进封贾充为安阳乡侯,增邑一千二百户,统领城外诸军,加散骑常侍。

景元四年(263年),被司马昭派去伐蜀的邓艾、钟会,在灭蜀后,一个因功大骄矜不受节制,一个拥重兵图谋割据。贾充奉司马昭之命,带领一万步骑兵进入汉中,都督关中、陇右诸军事,防备意外。在钟会、邓艾先后死去后,贾充又奉司马昭之命,将蜀主刘禅和他的一家接到洛阳。这时贾充和裴秀、王沈、羊祜、荀勖等人同受司马昭心腹之任,军国大事、朝廷机密,司马昭都是同他们一起计议。而贾充被封为临沂侯,深受司马昭宠信,禄赐常常比其他官员都优厚。司马昭还把定法律的重任交给了他。

到公元268年,贾充主持修订的《晋律》完成。这部律令将汉律令和说解七百七十三万字压缩为十二万字。这不仅在法律的编纂上是一大进步,而且也使人民多少减轻了动辄得罪,轻重无准的威胁,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嘉奖贾充修订新律的功绩,赐贾充子弟一人关内侯,绢五百匹。追问

对不上😔

追答

百度全文是这么翻译的,那你的是某一段吗?

追问

我找的就是这个,一点都对不上

第2个回答  2015-07-31
贾充传,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春,魏镇东将军(镇寿春)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兴兵征讨魏执政大臣、大将军司马师。贾充跟随司马师与州刺史邓艾会师乐嘉城(在南顿县北四十里),打退了文钦军队的进攻,又在其他几路兵马配合下,扑灭了毌丘俭、文钦的反叛。叛乱平息后,司马师回许昌,留贾充监督诸军事。贾充因平乱有功,增邑三百五十户。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续执掌魏大权。贾充被作用为大将军司马,后又转为右长史。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收养勇士,建造新城,图谋反叛。贾充向司马昭献计,请他派人去慰劳“四征”(魏设置征东将军屯兵淮南,征南将军屯兵襄阳、沔阳,防备东吴;征西将军屯兵关中、陇中,防备蜀汉;征北将军屯兵幽州、并州,防备鲜卑;这四个将军称作“四征”),借此窥察他们有无异变。司马昭就派贾充到淮南去劳军。
贾充到了寿春,在同诸葛诞谈论时事的时候,装做很随便的样子,问诸葛诞:“天下人都希望看到推位让国,您以为如何?”诸葛诞听了这话,不由火起,厉声责备贾充说:“你难道不是贾豫州之子吗?你们父子都受了魏君的大恩,你怎么能想把社稷转给别人呢?老实告诉你,要是谁胆敢在京师发动叛变,我就是拚着命也要去收拾他!”贾充被说得哑口无言。
回去后,他向司马昭报告了此行的情况,说:“诸葛诞在扬州早就名望很大,威信很高,愿为他效死力的人很多。看样子,他必然是在谋反。所以,不如赶快把他调到京师里来。”司马昭担心调不动诸葛诞,反而逼得他造**。贾充说:“早反祸小,迟反祸大!”司马昭采纳了贾充的计策,立即请魏主曹髦下了一道诏书,拜诸葛诞为司空,叫他速回京师上任,将兵符交给扬州刺史乐綝。
诸葛诞接到诏后,果然兴兵抗拒,并向东吴称臣求救。司马昭亲自督军二十六万南征,贾充也随同前往。诸葛诞调动十几万大军固守扬州,东吴也发兵三万助战。双方打了几仗,魏兵都占了上风。
贾充又向司马昭进计说:“楚兵轻而锐,如果我们深沟高垒逼贼城,就可以不战而克。”司马昭按照贾充的意见,把诸葛诞围困于寿春,并积极用计策去分化诸葛诞内部。文钦在内讧中被诸葛诞除掉。
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攻破寿春城,杀死诸葛诞。司马昭登垒慰劳了贾充,回洛阳时留贾充处理后事。贾充由于在这次平叛中又立大功,进爵宣阳乡侯,增邑千户,官迁廷尉。他雅长法理,在廷尉任上处理案件很有水平。
弑魏帝杀逆臣 修《晋律》位重百官
  贾充两次参与了平息曹氏旧臣的反叛,越来越受到司马氏的赏识和信任,很快被提升为中护军。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以司马氏三世专权,政非己出,恼恨交加,决定同司马氏进行一次最后的较量。司马昭闻讯后,立即通知中护军贾充,叫他整兵防备。
魏帝曹髦集合了宫里的卫兵和一些奴仆,鼓噪着从永宁宫出来,直奔止车门。他自己拔出宝剑,拿在手中,象是领队的将军。这一队由皇帝带领的数百名老弱病残兵一出来,就被司马昭的兄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引兵拦住。皇帝左右的人一声吆喝,就把司马伷和众人给吓退了。曹髦带着人到了南阙,只见贾充带着兵士数千人前来迎战。曹髦挥动着宝剑厉声喊道:“你们反了吗?”众人感到和皇帝打仗非同小可,都准备逃跑。跟随贾充的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此事该如何处置吗?”贾充回答说:“司马公养着你们,就是为了今天!还用问吗?”成济听了这话,壮了胆,便上前一枪刺死了曹髦。
曹髦死后,司马昭另立十四岁的曹奂为傀儡皇帝。至此,曹魏政权及其支持者们再也无力反抗司马氏了。曹奂(魏元帝)即位后,进封贾充为安阳乡侯,增邑一千二百户,统领城外诸军,加散骑常侍。
景元四年(263年),被司马昭派去伐蜀的邓艾、钟会,在灭蜀后,一个因功大骄矜不受节制,一个拥重兵图谋割据。贾充奉司马昭之命,带领一万步骑兵进入汉中,都督关中、陇右诸军事,防备意外。在钟会、邓艾先后死去后,贾充又奉司马昭之命,将蜀主刘禅和他的一家接到洛阳。这时贾充和裴秀、王沈、羊祜、荀勖等人同受司马昭心腹之任,军国大事、朝廷机密,司马昭都是同他们一起计议。而贾充被封为临沂侯,深受司马昭宠信,禄赐常常比其他官员都优厚。司马昭还把定法律的重任交给了他。
到公元268年,贾充主持修订的《晋律》完成。这部律令将汉律令和说解七百七十三万字压缩为十二万字。这不仅在法律的编纂上是一大进步,而且也使人民多少减轻了动辄得罪,轻重无准的威胁,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嘉奖贾充修订新律的功绩,赐贾充子弟一人关内侯,绢五百匹。
奉事司马炎
  公元265年,司马昭死,司马炎继位为晋王。司马昭临终前,司马炎请问后事,司马昭说:“知汝者贾公闾也。”原来,司马昭曾打算传位给二儿子司马攸。贾充当时劝司马昭不宜违礼而废长立少,说:司马炎为人宽仁,又是长子,有人君之德,宜奉社稷。在贾充及其他大臣的劝阻下,司马炎终于被立为世子。司马炎继位做了晋王后,由衷感激贾充,任命他为晋国卫将军、仪同三司、给事中,改封临颍侯。受禅即帝位后,又拜他为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更封鲁郡公,以贾充的母亲柳氏为鲁国太夫人。贾充修订完《晋律》后,代裴秀担任了尚书令,接着又改常侍为侍中。他在因母亲去世而离职行丧期间,晋武帝司马炎还专门派黄门侍郎前去慰问。
泰始七年(271年)七月,晋武帝为了平息西方和北方各部族的武装反抗和侵犯,又听了对贾充非常嫉恨的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的建议,任命贾充为秦、凉两州都督,镇守关中。贾充知道这项任命中任恺、庾纯他们要把自己挤到外地去的打算后,就同心腹侍中兼中书监荀勖和太尉兼太子太傅荀凯一起筹划对策。贾充决定立即将自己的女儿贾南风入配东宫(后来成为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晋武帝要给太子司马衷完婚,就收回原来的成命,让贾充留在朝廷里任原职。
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任命贾充为大都督总指挥,派镇军将军司马、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七路大军,共二十多万兵马,同时出击,大举伐吴。贾充不赞成征伐东吴,他上表具陈理由,一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戍,天下劳扰,年谷不登,兴军致讨,惧非其时”,二是“又臣老迈,非所克堪”。晋武帝阅表后大为不快,下诏说:“君不行,吾便自出。”贾充无奈,只好拿了节杖,坐守中军,南屯襄阳,总督各路军队。晋军在先后打下荆州、攻克武昌后,贾充又上表说:“吴未可悉定,况春夏之际,江、淮下湿,疾疫必起,宜召诸军,以为后图。”晋武帝对他的意见置之不理。各路伐吴军队英勇战斗,终于在公元280年消灭了东吴。贾充在这次伐吴战争中始终采取消极态度,可是,在战争结束后,晋武帝派遣侍中程咸劳军时,还赏赐他帛八匹,给他增邑八千户。
太康三年(282年)四月,贾充病逝,时年六十五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