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一体化如何改变中国的要素禀赋结构

如题所述

要素禀赋是指该国拥有多少劳动力、资本、土地、人力资本等等生产要素,而尤其重要的是不同要素间的相对比例。中国的劳动力远比资本丰盈,应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比劳动力更充足的国家,则应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

全球经济一体化始于20世纪后期,在21世纪延续,这是不可阻止的历史潮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也只应被视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进程的一部分。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个大潮流会如何改变中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呢?有以下几点:

首先,因为国际分工会更加明确,中国更应注意生产它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不能勉强依靠政府补贴去支持一些与生产要素赋有量不相适应的产品。过去的经验表明,比较优势理论应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有效。

  更重要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会改变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生产要素在全球流通,某些要素是相对稀缺还是充足,会变得不那么明确。例如,中国的资本本来稀缺,但假若外资流入障碍消失,资本会变便宜,可动用的资本增加,产品的结构也会改变。在各种生产要素中,资本的国际流动性最大,所以它的禀赋将来最不重要。各国主权及移民政策的限制,全球经济一体化不会太大地改变劳动力禀赋。不过,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中比普通劳动力更为重要的资源,其流动性或许比不上资本的流动性,但比劳动力的流动性要大得多。在重要的生产要素有流动性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策略应有什么调整?
  中国入世后,外资会增加,以前成本效益低的产品,不见得仍将如此,这是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中国资本相对稀少(大陆银行的存款总额只是香港存款总额的两倍多),投资增加所带来的利益远大于弊端,所以必须更注意如何吸引外资。资本如何运用,是另外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每年的储蓄量超过GDP的1/3,但积累的资本,不少都用于补贴亏损的国有企业,极大地降低了经济效率。这种情况不改变,必将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目前吸引外资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廉价的劳动力及中国的内销市场,而前者更为重要。如果中国没有廉价的劳动力,外资大可以选择在本国生产,再出口到中国市场。但长远而言,如果中国只能提供低技术的劳动力,把资本投到中国,回报率也不一定很有吸引力。事实上,过去20年来,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日渐下降,其利润有逐渐萎缩的趋势。为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未雨绸缪,提升劳动力的平均素质,积极培养人才。
  提升人力资本好处明显。第一,知识增加可以更好地应用到生产,提高生产力,国民的收入会因此增长。第二,国家吸纳当代最新科技知识的能力会更高,更快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差距。第三,在自由市场中,从来都是资本跟着人才跑,哪里有人才,哪里的生产力便发达,投资环境便越理想。反之,若人才短缺,即使劳动力便宜,外资也不一定愿意去,甚至本地资本也会流走。第四,人才多的地方,能更有效地孕育新一代的人才,从而更能保证经济发展不断持续。培养和输入人才,是改善要素禀赋及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更是如此。
  培育人才一般而言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提供投资人力资本的激励,二是提供人力资本增值的机会,让缺乏资源的人也可以努力学习。中国近年人才市场日渐开放,人才的回报比以前大为改善,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已经可观,这是推动中国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至于提供机会,目前主要仍是政府的责任。在一些大城市中,重点学校的精英教育搞得很好,不少学生将会成为社会栋梁。农村的教育投资则极度缺乏。这不但会拉大贫富差距,而且对将来产业的升级,走向科技化、信息化造成重大的障碍。增加在农村的教育投资,应是中国当前优先的发展策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